·“陕西村”与乌面将军庙·

彰化秀水乡有个“陕西村”,村子不大,名气不小,近年来成为令人瞩目的观光地。

陕西村全村居民大多以务农、养猪为生,现有 270 余户,约 1000 多人。其中姓林的占 60%以上,其余的张、吴、李等姓,祖籍都是陕西。

陕西村风光优美,颇富田园之胜。一道蜿蜒的溪流像一条柔软的飘带, 轻轻地环绕着幽静的村庄。溪流两岸,修竹苍翠,稻田映绿。这个偏僻的小村,过去并不为人注意,1977 年被人“发现”以后,台湾各地的陕西同胞, 不管是源于黄河之西,泾渭平原的,还是 来自秦岭南北或长安内外的,都纷纷前来访问,掀起了一股强烈的寻“根”热。祖籍不是陕西的民众,也借景寄情,前来参观。

陕西村的村民,个个高额头,宽下颚,具有陕西人典型的相貌特征。村外的墓园,荒冢垒垒,石碑如林。石碑上通常刻着:“××,陕西长安人, 明××年葬于此”;或“××,陕西华阴人,清××年葬于此”。陕西的村民一直以其祖先来自大陆而感到自豪。

在陕西村附近,有一座“乌面将军庙”,这个庙可说是陕西村的“根中之根”。据文献记载和传说,乌面将军的事迹是这样的:

乌面将军姓马名信字子玉,陕西人,生活在明朝末年。他是一名杰出的武将,起初镇守台州(即今浙江临海),后来带领手下一批陕西子弟投奔了郑成功。郑成功非常赏识马信,封其为“中权镇守使”,并挂“征虏将军” 印。马信英勇善战”屡立战功。郑成功收复台湾时与荷兰殖民者战斗,率军最先登陆的就是马信所部。

台湾收复后,马信将军和他率领的陕西子弟兵,便在彰化县秀水乡一带, 披荆斩棘,辟壤垦荒,定居下来。马信去世后,族人奉他◻为神明并为他建造了一座庙宇。由于清廷不准民众设立奉祀明臣的祠寺,所以庙的名称不能直呼为“马信将军庙”。众人最后想出了一个变通的办法:假托马信个子高, 面孔黑,将庙命名为“乌面将军庙”。

早年的庙堂内没有供奉神像,后来塑了一尊坐姿神像。金冠锦衣,颜貌和悦尊严,面色亦取为赤红。

每年的农历八月二十三日,相传为乌面将军诞辰日,陕西村的居民照例要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同时,散居全省各地的许多同乡也都赶来参加祭典。特别是近两年来,台湾民众兴起寻“根”热,祭祀乌面将军一再掀起高潮。有时,数千同乡亲友同时来访,几十部大小轿车浩荡而至,场面壮观。人们还踊跃捐款,在陕西村修建“陕西文物馆”和“灵骨塔”。

陕西文物馆建在乌面将军庙后边,该馆珍存着有关陕西的文献、墨室、书画、典籍、史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