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古迹之旅

·迎曦门·

新竹市原名“竹堑”。据《竹堑城碑记》载,这里古时并无城,而是种植刺竹护卫,就像刺竹造成的堑城,所以叫做“竹堑”。“新竹”之名是光绪元年(1875 年)改的。

竹堑在清雍正元年设为淡水厅治所在地。雍正十一年,同知徐治民于城的四周环植刺竹做为城垣,周围共 446 丈,称为竹堑城。道光九年(1829 年) 改建为砖石城,城周长 840 丈,墙高 1.8 丈,墙基宽 1.6 丈,并建有 4 座城楼,东门“迎曦”,西门“挹爽”,南门“歌黛”,北门“拱辰”。各城门都筑有炮台,环城四周是深潦及水沟,东西门之间并架设吊桥。

清光绪元年(1875 年),淡水厅改为新竹县,竹堑城改为新竹城。1938 年,新竹北门毁于一场大火。第二年,新竹拓修公路,西门、南门被拆除。如今只剩迎曦门遗迹孤零零地矗立于市区中心,供人凭吊。

迎曦城门的上半部至今保留得相当完整,东门桥下的护城河水仍汩汩流淌,城楼上“迎曦”二字仍在。迎曦门门洞系由大陆运来的花岗石砌成,门楼屋顶歇山重檐,甚为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