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遗址“红毛城”

淡水市是台北县一个山水秀丽的古老城镇。它沿淡水河而建,素有“台湾威尼斯”之美称。淡水河是台湾第三大河,全长 159 公里,发源于大霸尖山东侧,北经淡水市人海,是全台湾唯一一段具有航运价值的水道。从前许多往来福建与台湾北部的帆船,都从这里进去,盛极一时。当时,河上水光潋滟、渔帆片片,帆樯林立的河面,构成北部台湾著名的景观“淡水风帆”。台北市曾依此水运而繁荣,淡水也成为著名的对外商港,并为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历史上许多侵略者都占领过该城,并建造不少风格备异,带有西洋格调的建筑物。至今仍为淡水建筑物的特点。

可惜后来随着河道的淤浅、基隆港的开航等诸多原因,淡水渐渐风光不再,“淡水风帆”成为历史的记忆,留下的是那历次侵略者遗留下来的建筑物,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明代崇祯二年(1629 年)西班牙入侵台湾后在这里所建的“圣多明哥城”。因台湾人多把西方人叫做红毛,于是这个“圣多明哥城”就被叫做“红毛城”。

明代天君六年(1620 年),西班牙借口保护中菲贸易,从台湾北部三貂角登陆,占领鸡笼(今基隆),并在和平岛北方的断崖上建筑了“圣萨尔瓦多城”。过两年,又占领沪尾(淡水的旧称),在现在的淡水中正路旁山冈上建筑了“圣多明哥城”(“红毛城”),兼做军营和教堂。两城互成犄角之势,控制着台湾北部进出的门户。

“红毛城”是红砖砌成的方形高堡,占地 11448 公顷,墙高 10 米,周围

近 70 米,壁厚达 2 米多。建筑时尚未发明水泥,后用糯米煮熟捣烂加红糖、石灰搅拌砌砖,颇为结实。

城堡内分为两层,底层有二室,楼上分为四室,设有壁炉,窗少而小, 故而室内阴暗且潮湿。二楼有护梯通堡顶,顶宽广可容数百人站立。东北、西北两角各建眺望台。中有一方台,似为当年军官临阵站立的指挥位。在历次战争中使用的火炮,今存有四尊。

城堡底下还有一个地下室,作为地牢使用。房门上装有视孔,可供守卫人员随时监视牢内囚犯举动的;装设的附锁的活动木板则是为犯人送饮料食物。地牢西侧有一小片空地,四周环绕高墙,为囚犯放风的活动场地。

红毛城地处要害,为后代驻军所看重。崇祯十五年(1643 年),盘距在台湾南部的荷兰人北上赶之了西班牙人,摧毁了“圣萨尔瓦多城”,留下著名的“番字洞”古迹,占据红毛城为军营。永历十五年(1661 年),郑成功赶走了荷兰人,收复此城,并派兵驻守,以后的清兵又对此城重加整修,仍为军营。

清咸丰八年(1858 年),英法联军攻陷大沽,旋订“天津条约”,内 56 条款中规定开台湾为通商口岸:英国人也看中了红毛城,将该堡永久租用作为领事办公署,每年租金仅银两 10 两。

1980 年 6 月 30 日,台湾当局才与英国完成交换手续,正式终止英国的永久租约并收回土地,并将该堡列为台湾省一级保护文物单位,向游人开放。

黄昏时节,站在红毛城堡顶上,背靠大屯诸峰层峦耸翠,面对烟波浩渺的台湾海峡,只见夕阳西下,暮霭朦胧,这就是人称淡水八景之一的“戊台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