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祭祖礼仪

祭祖,是中华民族恭奉祖先、孝敬老人的传统信仰活动。它表达了炎黄子孙对家乡、故土、祖国的热爱和眷恋,体现了中国人“报本返始”、“饮水思源”、“慎终追远”的传统观念和美德,当然,此俗也是维系家庭、家族乃至民族的一个重要精神支柱。

台湾先民均来自大陆。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翻山越岭,跨越海峡,远离家乡,来到台湾,在富饶而又荒凉的土地上,胼手胼足,冒险开拓祖国的宝岛。在那艰辛的岁月里,离家的游子思念家乡、祖国之情非常的强烈,遥望故土、缅怀祖先的祭祖活动便风行全岛,伴随着开拓者的脚步,立祠膜拜,使心灵得到慰籍,也表示自己不忘根、不忘本、不忘祖先的爱乡爱国之心。台湾的祭祖活动通常有小型大型之别。小型的是家祭,家家户户在正厅

都有供奉祖传的“神主”(祖宗牌位),朝夕烧香礼拜。每逢祖先生辰、忌辰之日,主人必清早起身,整洁神主龛,然后供清香、献祭果,中午排上牲醴、酒菜、粿饭等祭品,家人依序一一恭祭、烧香、点烛、化纸钱。是日, 客居外乡的亲人要赶回家中祭拜。此外,年中节令皆有祭事。元宵节祭以糕饼;清明节祭以润饼;端午节祭以粽子、水果;中元节祭以牲醴;中秋节祭以月饼、文旦;重阳节祭以麻糍;冬至祭以糯米圆、菜包;除夕祭以牲醴、年糕、粿品;新丧的神主还得另行奉祀。经三年之后,才可以入龛共祀,谓之“合炉”。

大型的多以族房(家族)为单位进行恭祭,多选择在清明或中秋前后奉行。在清明节前后奉行的称春祭,中秋节前后奉行的称秋祭。祖宗墓地在台湾的,多到墓地上恭祭;墓地不在台湾的,多到祠堂或家庙祭拜,称为祠祭。台湾同姓同宗常同居住在一处,多建有家庙或祠堂。恭奉的祖先,包括开台祖和唐山祖。开台祖指从福建到台湾开发的始祖,即第一代从福建移到台湾的移民。唐山租指本姓本宗的始祖。一般多指最先迁到福建的祖宗,但也可指到福建前的得姓氏始祖。在宗祠内安祀神主的神龛。

祠祭是由宗亲会主办,祭典的进行,由主祭及陪祭两人主其事。主祭推选同姓中或族中官职、学位或声望较高者担任,陪祭则由炉主任之,选堂方式以抽签或掷答决定,当选者都认为是一项荣誉。

祭典仪式开始,炉主首先洗手,继由左右礼生唱号引导上香,行三献礼, 举杯洒酒于圆桌下的茅盆,以示祖先降临之意,然后礼生读祭文,炉主读嘏词,祈求祖先赐福子孙,最后供拜酒菜,焚烧嘏词、金银纸、马蹄银。祭毕, 续于庙中开宗亲大会,商讨族中一年大事。会后,全体族人开宴欢叙,俗称“食祖”。

台湾宗庙祭祖仪式大体上如此,或有繁简不同。

仪式既隆重又繁杂,其中有相当部分与孔庙祭孔典礼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