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惊”安魂术

在台北民权东路的恩主宫庙,每天都可以看到二三百位身穿兰衣长褂的女士,在那里为成群的善男善女“收惊”。“收惊”习俗源于中国古代的灵魂崇拜。

在中国古代社会里,人人都相信自己是有灵魂的。若受到过分的惊吓, 其“灵魂”受惊吓会逃离身体,这就是俗话所说的“魂不附体”了。其中的严重者,甚至还会导致精神崩溃。因此民间常常要及时收魂(或曰“招魂”), 把逃逸的魂魄追回来,使其返回主人的身躯。这一套“收魂”仪式台湾民间俗称“收惊”。对大人来说,又称“制解”。“收惊”还包括诸如“动土” 时犯了“土煞”,怀孕的妇女犯了“胎神”,乃至按照生辰八字计算出每年可能“犯冲的关煞”等等,都需要先行“制解”、“收惊”,以“消灾解厄”。由此可见“收惊”习俗在台湾民间信仰的地位。即使是科学昌明发达的今天, 这种迷信习俗至今尚有流传。

对于要“收惊”的人,一般由“先生妈”或“光师妈”确定,多根据病情的轻重,分别施于“小收”和“大收”等不同的“收惊法”。

“小收”指单纯的收魂,简单易行。通常用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只要凭“指法”进行即可。受惊吓的病人须备白米(旨在使魂魄依附于米粒上)和病人干净的衣服(使魂魄有所归依之物,也表示完满之意),另备百金、粿盒(用以答谢神明),请求供奉的神做主,再加上法师的一套指法,才能收回失散的魂魄,得以恢复元气。

“大收”,其过程则复杂得多。法师必须被请到病患者家中,在正厅作法,除收魂之外,还得加行祭送仪式,即“祭煞押送”或“祭送煞神”,驱逐凶神恶煞出去,免生后患。这种“大收”之法,仅仅行之于重病或一些疑难杂症。“大收”的过程,更是名堂繁多,应备物品有白米三罐,病人衣衫一件,草人一身(系病人替身)、黑白线各六条,旧时方孔制钱十二枚(铜钱)、活公鸡一只(用以收魂)、剪刀、尺、镜等辟邪物各一,盐与水掺混的“盐米碗”一只,清水一小碗连同“竹叶”,还有犒劳“天兵神将”以及“祭煞”的三牲一副、香少许、冥纸五种、浅底竹篓一个、桶盘一个(盛魂米之用)、草席一张。再加上法师所用法器、法件、五营旗、七星剑、法绳、奉旨及窖一时等等。待一切备妥,则要经过“请神”,“勒用具”、“收魂”、“进房割阉”、“押送外方”等五道繁琐的小节,“大收”仪式才算完成, 耗费时间大约要三柱香——一个半小时。

台北恩主庙是全省最有名的“收惊”庙字,据说是因为该庙在圣水交会的灵穴上,每天到此来“收惊”的香客。估计超过千人。那些负责代客“收惊”的蓝衣女士,自称是“效炉生”,是志愿到庙里来帮忙,打扫清洁,完全免费,不收分文,她们是到庙里诵经听道修行的。至于她们的“收惊”的功夫,有的是向庙里的执事学习的,也有的是自学得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