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尾呼应法

一堂好的课,一般都能注意到首尾连接,前后呼应。有因有果,浑为一体,形成一种整体感,使学生对知识形成系统结构。

如教学“函数奇偶性”时,教师讲述了奇偶性的定义后,举了几个例子进行奇偶性判断,教师应因势利导,留一定时间进行课尾小结深化,达到首尾呼应:

  1. 符合什么条件的函数是奇(偶)函数?(让学生回答小结,形成首尾连接)

  2. 由 f(-x)=-f(x)或 f(-x)=f(x)可以看出奇偶函数的定义域在数轴上的特征?(启发学生由(-x)→(x)得出关于原点对称,形成前后呼应、深化理解)。

  3. 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f(x)=x2,x∈〔0,2〕,

(2)f(x)= 2x-1,x∈R,

(3)f(x)=x3,x∈〔-1,2〕,

1

(4)f(x) = x 2

(5)f(x)=0,x∈R,

(6)f(x)=a(a/≠0,x∈R)。

  1. 按奇偶性定义,函数可分为奇、偶、既奇又偶,非奇非偶四种。(首尾呼应,有因有果、浑为一体,形成一个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