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静止为运动

有些概念,包含了所属的多个名词,同时还与位置形状有关。如学习“圆周角”这一概念,教科书上的定义是:顶点在圆上,其它两边与圆相交的角叫圆周角。这里有角的顶点位置的规定,还有两边位置的规定,符合这几个条件的角才是圆周角。为了引起学生兴趣启发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情境:用两条硬纸片与一个图钉做成一个“活动的角”,分别作下列演示:顶点在圆周内(外),是否为圆周角?顶点在圆周上,当角的两边变化时,什么时候所成的角才是圆周角?

有时,变静为动能够深刻认识定理的内在的变化规律

如在指导学生认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条公理时,可以设计如下的教学程序:l1,l2,l3 分别交于 A、 B、C 三点,此时,∠2>∠1,当l3 绕 A 点转动时,观察∠2 与∠1 的大小变化规律,同时观察 l3 与 l1 的交点B 的位置变化规律,如下图所示:

①∠2 逐渐减小,B 点向左逐渐远离 C 点;②∠2 减小到等于∠1,B 点在l1 上消失;③∠ 2 减小到小于∠1,l2 与 l1 在 C 的右方相交于 B 点。变静为动还能揭示相关定理之间的联系,这里就不举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