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小学地学和地理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改革

1980 年 11 月 25 日到 12 月 10 日,中国中小学教材考察团应日本日中教育交流恳谈会的邀请,到大阪、新神户、冈山、和歌山、奈良、京都、东京等地访问。参观了 1 所小学、1 所初中、4 所高中、1 所工业高中、1 所两年制的短期女子大学;访问了大阪府、京都府和和歌山县的教育委员会,并举行座谈;还访问了大阪府立科学教育研究中心、日本教科书研究中心、4 家教科书出版社、1 家函授教材出版社、1 家制作科学仪器的岛津制作所。在东京期间,两次去日本文部省,与该省初等中等教育局的视学官、教科书调查官、课长座谈,请他们介绍了日本中小学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改革的情况。

现在,我将参加这次考察所了解到的有关日本中小学地学和地理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改革的情况,介绍如下。

一 地学和地理课程的设置与改革

日本中小学对地学和地理教育一直比较重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日本地理教材,具有极端国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色彩。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按美国占领军的指示,日本中小学曾一度停授修身、日本史和地理课程。1947 年,日本政府根据《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颁布了新的中小学教学计划。从那时到现在,日本的小学和初中都设置有必修的理科和社会。理科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和地学的内容;社会包括历史、地理和公民的内容。1980 年实施的新改订的小学学习指导要领

日本中小学地学和地理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改革 - 图1(相当于我国的教学大纲),1981 年即将实施的新改订的初中学习指导要领,理科和社会的教学时数均略有减少,其他课程的课时也有减少。总的精神是注意小学、初中和高中教育的一贯性,对教材内容进行精选和调整,以实现尽可能将学校生活安排得既有余地,又能充实这一教学计划的目的。改订后小学和初中理科与社会的每周教学时数如下表(括号内为改订前的数字)。

年级

小 学

初中

科目

三 四

一 二

理科

2 2 3 3

3

3

3 3

4

(理、化、生、地)

( 2

( 2 ) ( 3 ) ( 3 ) ( 4

( 4 ) ( 4 ) ( 4 ) ( 4 )

社会

2

2 3 3 3

3 4 4 3

(历史、地理、公民) ( 2

( 2 ) ( 3 ) ( 4 ) ( 4

( 4 ) ( 4 ) ( 4 ) ( 5 )

日本的高等学校(相当我国的高中和中专)的课程实行学分制。现行高中学习指导要领规定,高中毕业至少要读满 85 学分。1978 年公布、1982 年将实施的新改订的高中学习指导要领将高中应读的学分减为 80。

一学年 35 周,每周一课时共读 35 课时的为一学分。现行的和改订的高中理科及社会科的课程和学分数,如下页表。

现行学习指导要领中,规定地学Ⅰ和地理 A 或地理 B 是选择必修课, 即高中学生在理科中或者选学基础理科(包括理、化、生、地四门的基

础知识),或者在物理Ⅰ、化学Ⅰ、生物Ⅰ、地学Ⅰ中选学两科,共读 6 学分,地学Ⅱ是在学过地学Ⅰ之后的选修科;在社会课程中,除伦理·社会和政治·经济为必修科外,学生还要在日本史、世界史、地理 A(或是地理 B)中选修两门,也是必选 6 学分。地理 A 是按世界的地形、气候、人口、产

理 科 社 会

现行

课程

基础理科

学分6

改订后

课程

理科*Ⅰ

学分4

现行

课程

伦理·社会*

学分2

改订后

课程

现代社会*

学分4

物理Ⅰ

3

理科Ⅱ

2

政治·经济*

2

伦理·社会

2

化学Ⅰ

3

物理

4

日本史

3

政治·经济

2

生物Ⅰ

3

化学

4

世界史

3

日本史

4

地学Ⅰ

3

生物

4

地理 A

3

世界史

4

物理Ⅱ

3

地学

4

地理 B

3

地理

4

化学Ⅱ

3

生物Ⅱ

3

地学Ⅱ

3

*为必修课程,其余为选修课程。

业等系统编写的,叫做系统地理。地理 B 主要是按世界各大洲、各地区和国家编写的,叫做区域地理。各校可在地理 A 和地理 B 中选设一门。

在日本,学校对课程的设置有一定的自主权。我们参观的几所中学, 不论是普通高中或工业高中,地理 A(或地理 B)普遍设置,有的学校规定为必修,日本史和世界史则可选修一门。地学课的设置情况比较复杂。多数学校设地学Ⅰ为选科,少数学校设地学Ⅰ、地学Ⅱ两门选科。奈良市立一条高中普通科,高一的学生必修生物Ⅰ,高二必修化学Ⅰ和物理Ⅰ,高三文科可从地学Ⅰ、生物Ⅱ、化学Ⅱ中任选一门,外国语科不设地学课程。和歌山县立桐荫高中文科班和理科班都没有开设地学课。大阪市立都岛工业高中,规定地理 A 为必修,未开设地学课程。日本高中开设基础理科课程的很少。如奈良市 35 所高等学校,只有 1 所学校开设这门课程。

1982 年即将实施的新改订的高等学校学习指导要领,在必修科中, 减少了国语和数学Ⅰ的内容,这是从便于学生确实掌握所学内容来考虑的。为了加强学生综合性的基础学力,在理科课程中新设了必修的理科Ⅰ,在社会课程中新设了必修的现代社会。理科Ⅰ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就自然界能见到的物体运动、物质的变化、进化和平衡,进行观察和实验,理解其原理和法则,认识自然和人类生活的关系”。理科Ⅰ 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地学的基本知识,但它又是力求以自然界为整体给予学生以综合性的知识。现行高校学习指导要领中虽设有选修课基础理科,但是开设这门课程的学校很少。多数学校要求学生在理、化、生、地四门中选两门,选任何两门必然还缺两门基础知识,改订后把理

科Ⅰ作为必修课,就弥补了这一缺陷。现代社会的教学目的,是教育学生以“科学研究的精神,深入理解有关人类与社会的基本问题,立于广泛的视野上,培养对现代社会判断力的的基础,以及独立思考有关人类生活方式的能力”。现代社会要求学生具有综合了解现代社会的基础知识。它包括地理、历史、文化、现代经济、现代的民主政治和国际社会、现代社会和青年的生活方式等。

改订的高中学习指导要领,对选修课程的门类有所减少。理科中取消了基础理科,将原来的地学Ⅰ、地学Ⅱ精减合并为地学。新设的课程有理科Ⅱ,这是与理科Ⅰ相衔接的选修课程,其中也包括有地学的内容。社会科的选修课程中,将地理 A 和地理 B 精减合并为地理,使系统地理和区域地理的知识得以兼顾。总的说来,改订以后,日本高中的地学和地理都得到加强。现在,地学和地理都是选修课程。今后,理科Ⅰ的 4

学分中也有 1 学分讲地学的基本知识,现代社会 4 学分中也约有 1 学分

讲人类和环境等地理问题,都是必修课。现在地学Ⅰ和地学Ⅱ,共计 6 学分,但是选修地学Ⅱ的学生很少。今后地学Ⅰ、地学Ⅱ合并为地学(4 学分),看上去少了 2 学分,但是,比原来地学Ⅰ多 1 学分。不选修地学的学生,在理科Ⅰ中也得到了 1 学分地学必要的基本知识。地理 A 和地理 B 原来规定只选修其中的一门,为 3 学分。今后地理 A 和地理 B 合并为地理,为 4 学分。加上现代社会中 1 学分的地理,共学习 5 学分,

比原来多 2 学分。

二 地学与地理教学内容的改革

战后,日本中小学教育经过多次重要改革,课程和教材内容的改革是其组成部分之一。50 年代的一次课程改革,受美国生活中心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主张广开校门,到社会上去,学校在社会上进行教学,进而为社会服务。为此,学校应当引导儿童进行校外观察、旅行和野游, 以积累儿童经验,丰富知识。当时,地理、地学和其他课程的教学内容, 过分强调乡土的地区生活,只引导学生注意适应当地的条件,忽视基础知识、全国和国外生活,无视历史和外域知识,结果造成基本学力下降, 引起社会很大反响。60 年代,改为以系统学习为中心,加强了科学基础知识的学习。70 年代,进一步强调以科学的基本概念为核心,把现代的科学成果大胆地编到中小学教科书中去。从地学教材来看,有关数理地理和气象理论部分的内容的深度,超过世界其他国家地学或地理课程的深度。

新的学习指导要领实行了一个时期以后,由于数学和理科各门课程的内容较深,普遍的要求偏高,因而出现了约有半数以上学生不能接受新的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的现象。我们在京都府立山城高等学校访问时,该校地学教师介绍说,高一选修地学Ⅰ的学生为 80 人,约为高一学生的 1/3;高三选修地学Ⅱ的学生为 60 人,约为高三学生的 1/4。学生选修地学的原因,除少数学生对地学有兴趣者外,不少学生因学习理化感到困难,因而选修地学,以取得理科必需的学分数。地学中的数理地理部分学习上比较困难,能理解的不过 1/3。

基于学生对教材消化不良,以及高中入学率提高到 90%以上的情

况,为了适应学生多方面的需要,在继续强调教学现代化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基础、精选教材、多给学生以独立活动时间的口号,1977 年公布了第三次新改订的中小学学习指导要领。这次改订,主要是删减了一些过深过难的教学内容,并强调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的教学内容要前后连贯,防止重复烦琐。理科应强调基础,着重实验和思考,建立以探究为主的教材体系。再从日本生产发展的情况来看,由于工业高速度发展,城市人口增加,环境问题、公害问题随之而来,这就需要对学生进行人和环境的关系、环境保护等问题的教育。

改订的小学理科,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如观察太阳和恒星的周日运动、气温的变化、水和空气的运动、地震的现象、地层的形状等。删去需要较高科学知识和难以取得直接经验和材料的内容,如地球的形状和地球的自转等,而将这些内容移到初中理科讲授。

初中理科改为从观察和实验入手,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并进而能运用这些知识,如地球的运动规律、气压变化和天气、地震的震级和烈度等。删去了测量地球、月球、太阳大小的内容,减少了讲述地壳运动和地质史的分量,而将这部分要求移至高中。新增加了资源、能量、人和自然关系的项目。

高中新设了必修的理科Ⅰ,有关地球的基础知识,在“自然界的平衡”一章中,要讲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形状,地球的热量收支——大气环流和洋流运动,生态系统和物质循环。在“人类和自然”一章中,要讲资源、太阳能、原子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等问题。

高中新设的理科Ⅱ,是与理科Ⅰ相衔接的选修课程,目的是加深对自然科学基础的理解,主要内容为:(1)关于特殊事象的实验,如测定太阳高度与太阳光线对大气透过率的关系,观测太阳黑子等;(2)关于自然环境课题的研究,如乡土地理调查、地下水的调查、气象灾害和地震灾害的研究等;(3)关于科学史的研究,如从天动说到地动说——宇宙观的变迁等,以培养学生研究科学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行的选修科地学Ⅰ和地学Ⅱ,改订后合并为地学,删去了过深、难学的数理地理和气象理论部分,而由以下三部分组成:(1)地球的构成,讲作为行星的地球,包括地球的特征,地磁和重力;大气和海洋, 包括大气的运动,海水的运动,大气和海水的相互作用;地球内部的能, 包括地震、岩浆和火山活动。(2)地球的历史(最近的和地质时代的地壳变动)、地球的进化和日本列岛的地质。(3)宇宙的构成,讲太阳、恒星、银河系和宇宙。

新修订的小学社会,低年级以直接观察身边的学校、家庭、社会为重点,不单纯偏重知识的学习。中年级不按行政区域的县市分年级学习, 而是把县市结合起来,注意人和自然环境、产业、运输等方面的关系。五年级在三、四年级的基础上,理解地理环境的特色和资源的重要性, 产业方面只精选了有关农业、水产、工业的基本内容,删去了纤维、食品、金属、机械、化工等工业,以及近代工业发展史。六年级将世界地理全部删去,只学日本历史。

初中社会课一、二年级史地并进,三年级学公民。地理部分把世界地理安排在前。世界地理中与日本关系较小的地区和国家大量删减。

高中一年级新设的现代社会课程,其中地理部分主要讲述现代社会

基本问题中的“人类和环境、人口和资源·能源”,以及人类生活方式中的“世界诸地域的文化和文化交流”。选修科地理 A 和地理 B 合并为“地理”。要求讲述的内容为:(1)人类和地球,讲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及地图的利用。(2)人口和资源·产业,讲人口的分布、增减和构成,食料(农牧业和水产业)的生产和消费,能源和原料资源(矿产资源及林业资源),工业化和工业地区,地域开发和环境保护。(3)生活和地域,讲地域的调查,聚落和都市,国家民族,世界的地域区分及其特色。(4)世界和日本,讲日本的交通、通讯、贸易和国家间的结合,以及世界上的日本。

(本文原载于《地理教学》1981 年第 3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