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49~1993 年)

1、1949~1952 年的过渡时期,初高中地理课程暂时沿用 1948 年的课程计划。1952 年高三未设地理课。

2、1953~1957 年,学习苏联,中学地理课程如下表(表略,参见第

10 页表)。

3、1958—1993 年,初高中地理课程的设置变化。

年份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1958

地理

( 3 )

地理

( 2 )

经济地理

( 3 )

1959

~ 1962

地理

( 3 )

地理

( 2 )

1963

1965

中国地理

( 3 )

世界地理

( 3 )

1966

1976

地理

( 0-2

1977

中国

世界

地理

地理

1980

( 3 )

( 2 )

1981

中国

世界

地理

地理

地理

1990

( 3 )

( 2 )

( 2 )

1991

中国

世界

地理

地理

地理

地理

(必修)

(选修)

1993

( 3 )

( 2 )

( 3 )

( 4 ~ 6 )

1958 年,在“教育大革命”、“课程砍一半”思想指导下,高一和高二的中外经济地理课程先被合并为“经济地理”,设在高二,1959 年则取消。1963 年,认识到高中不设地理课的缺陷,这一年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中学教学计划,初一设中国地理,高一设世界地理,由于 1966 年发生“文化大革命”,高一世界地理课程未能衔接初一中国地理开设, 即停止实施。1982 年,高中重新设置地理课,安排在高中二年级,每周两课时。1990 年,国家教育委员会修订全日制中学教学计划,高中地理

(必修)改设在高一,每周 3 课时;高中地理(选修)设在高三,每周 4

—6 课时。

1982 年重设的高中地理课,其教学内容和体系作了重大改革:一是改变了传统地理课程的高初中都讲中国地理和外国地理、内容重复较多的缺点;也改变了 50 年代学习苏联,初中以自然地理为主,高中讲经济地理,把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割裂开来的缺点。二是创建了以地球科学的知识为基础、人地关系协调论的观点为指导思想,按系统地理的体系, 将自然环境、资源和能源,人类生产活动的主要部门——工业和农业, 以及人口、城市、人类与环境的辩证关系,组成高中地理教学的新体系、新内容。这符合社会进步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生产力,面临环境、资源、人口严峻形势挑战的需要。

1990 年,高三增设选修课,主要是适应高考文科类应试者的需要。教学内容侧重复习初中中国区域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