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选修课教学内容应增加区域地理研究和应用的建议

最近看了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于 1995 年 5 月印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这一地理课程标准包括高一地理必修课,高二和高三限定性选修课两部分。

高一地理必修课的教学内容,既继承了 1986 年《全日制中学地理教学大纲》高中地理部分以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为主要线索的系统地理结构,又总结了多年来高中地理的教学经验,精简了自然地理部分过于专门化的问题,突出了环境、资源、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与问题,适当增加交通运输、商业、贸易、旅游地理等教学内容;高二选修地理课重点学习人文地理方面的人口与环境、城市与空间、文化与文化景观、领土与国力等问题。这一新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原高中地理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和飞跃,充分体现了时代精神和为 21 世纪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需要。

但是,征求意见稿中高三地理选修课部分的教学内容,值得进一步商榷。征求意见稿中的教学内容要点为:(一)中国基本的地理国情;

(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综合治理;(三)江河流域的治理;(四) 海洋开发与保护;(五)能源;(六)交通;(七)中国的发展与世界。以上教学内容要点中的地理基础知识,易与义务教育初中地理和高一必修课的某些部分重复。由于课时有限(每周 2 课时),在理论上和实践活动方面也难以展开和提高。

为此,建议将高三地理选修课的教学内容改为“地理区域研究和应用”,在地理区域研究的理论基础上,结合中国地理区域特征、国土整治与开发的事例,使学生懂得地理学区域性的特征、区域研究的意义和作用,乡土地理区域研究的方法和实践活动。

建议大纲的基本框架如下:

一、地理区域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一)地理区域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意义区域性研究是地理学的核心

(二)地理区域研究的方法和现代化手段

地理区域研究从传统描述方法向地域综合科学研究和为生产实践服务的方向发展;

遥感技术在地理区域研究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区域研究中的应用。二、中国地理的区域差异

(一)中国的自然区

中国综合自然区的划分原则和方法;

中国三大自然区和七个自然地带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

(二)中国的行政区

中国三级行政区形成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省级行政区的空间分布和空间联系。

(三)中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中国东部、中部、西部三个不同经济地带形成的原因和主要特征;

三个经济地带各自发展的主要方向和缩小东部和中西部差距的途径;

东部经济地带内主要综合经济区的特点及其与中西部的联系。

三、国土整治与开发

(一)国土和国土的整治与开发国土的含义;

国土整治、开发的意义和主要工作; 国土规划与国土立法。

(二)东北农林基地的建设

东北农林基地的自然条件; 商品粮基地的建设;

林区的合理开发;

东北农林基地的综合开发和加工业的发展。

(三)黄土高原的整治与开发

黄土高原的自然与经济特征; 小流域治理的方法和成就;

以山西为中心的能源基地建设。

(四)黄淮海平原和南方红壤丘陵的治理

我国农业低产区的主要分布地区和原因; 黄淮海平原低产区综合治理的方法和成就; 南方红壤丘陵低产区综合治理方法和成就。

(五)长江三峡地区的开发

长江三峡地区的区域特征;

长江三峡地区的建设对长江流域的影响;

本地区环境变化中需要解决的区域地理问题。

(六)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整治与开发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区域特征; 荒漠化概念和荒漠化的危害;

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七)西南地区经济发展与交通

交通建设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交通运输是制约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西南地区交通运输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

四、乡土地理调查

乡土地理调查的内容; 乡土地理调查的原则; 乡土地理调查的方法。

以上建议只是大致的设想,很不全面周密,供研究参考。

(本文是作者于 1995 年 6 月,向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教学大纲编订组所提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