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地理教学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五届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着重指出:“各级学校都要加强中国历史和地理的教学,这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这一指示对于我们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具有深远的意义和现实的意义,对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是巨大的鼓舞和鞭策。

地理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有着丰富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发挥作用:

(一)培养学生热爱自己乡土的思想感情,立志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而献身。无产阶级教育家徐特立同志在谈到课程、科目和教材时曾说: “乡土和学校周围的事物不仅可作教科书的补充,同时它本身就是现实的、活生生的教科书。譬如雨后春耕的绿野,掘煤采铁的矿山,晒盐打鱼的湖海,机器轰隆的工厂⋯⋯你如果引导学生去实地观察,不仅给他们以自然科学的知识,而且⋯⋯爱祖国、爱劳动、爱公共财物等的公德心,必油然而生。”(注 1)1978 年,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十年制《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中,特别指出:“乡土地理是中国地理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各级教育部门组织人力编写本省(直辖市、自治区)和本县的地理教材。1981 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全日制五年制小学地理课本,第一部分的六课就是“认识自己的家乡”。

为什么地理课要强调乡土地理教育呢?因为家乡的山林、河湖、田园、工厂、道路、人民,是学生最熟悉和最有感情的事物和对象,培养和发展学生对乡土自然环境、生产活动和人民的爱,是爱国主义的起点, 也是爱国主义深厚的基础。在童年时代培养起来的这种对家乡的爱恋, 是终生难忘的。回忆“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东北三省以后,流亡在关内的东北学生唱起:“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那种对家乡、对祖国深挚的爱, 对国土沦陷、祖国危亡的悲愤之情,唤起了民族的觉醒,吹响了抗日斗争的战斗号角。今天,教育学生热爱家乡,立志把家乡的社会主义建设搞好,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四个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应是地理教学中一项重要内容。

(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不是什么抽象的东西,人们对祖国的爱,总是同祖国最美好、最引以自豪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的。日本人民喜欢把美丽的富士山作为他们国家的标志。埃及人民深情地把尼罗河比作母亲。我国人民则把奔腾澎湃、波澜壮阔的长江和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在地理教学中,培养民族自豪感的地理事物是极其丰富的。我们祖国屹立在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陆地总面积接近于整个欧洲陆地的面积。祖国江山多娇,自然风光绚丽多彩,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也有繁花似锦、四季常青的岭南秀色。祖国大地资源丰富,物产众多。许多宏伟建筑、名胜古迹、旅游佳地,凝聚着中

国各族人民几千年来智慧和劳动的结晶。这些都可以引为祖国的骄傲, 民族的自豪,成为爱国主义精神的源泉。这些内容可以纠正那种对自己祖国妄自菲薄,认为“外国的月亮也比中国圆”的错误思想。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同国际主义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国家不论大小,居民不论是什么人种和民族,都应该是平等的。我们要教育学生反对霸权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同情并支持世界上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尊重以平等待我的国家和民族,要教育学生虚心学习别的国家和民族的长处,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三)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为保卫和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旧时代,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下,祖国山河破碎,人民遭受奴役,中国人民是把自己的爱国心表现在忧国忧民的巨大悲愤上,并进而把这种悲愤化为革命的力量。今天,我们的祖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已经由一百多年来受尽帝国主义列强奴役和宰割的旧中国,变成了独立自主、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我们粉碎了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的一系列侵略、干涉和颠覆活动,巩固了祖国的独立,并在国际事务和人类进步事业中起着越来越大的积极作用。地理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到祖国的疆域所在,认识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知道中华民族的这块广大疆域,是祖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辛勤开拓的,是无数爱国志士和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这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 建设社会主义家园,繁衍子孙后代的生存空间。祖国的每一寸陆疆和海疆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学生有了对中国地理的具体知识,保卫社会主义祖国就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有了明确的范围和目标。

我们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不仅是由于她有壮丽的河山、无尽的宝藏,也不仅由于她是世世代代哺育我们生长的祖国母亲,更重要的是因为她今天是真正属于人民的了。地理教学能够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同旧中国相比,虽然山川依旧,但是她的面貌和性质在许多方面已经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例如,历史上灾难深重的黄河,天灾和人祸吞噬了多少生命和田园。今天,在人民的手中,黄河已得到控制,不再泛滥成灾;还在它的上、中游修建了刘家峡、三门峡等水利枢纽工程, 让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又如,有志气的中国人民,1949 年以后在沉睡了千万年的北大荒地下找到石油宝藏,用艰苦创业的精神,建设起大庆石油城,结束了过去石油靠进口、仰人鼻息的历史。现在,我们又以无比的英雄气概,截断长江洪流,建设起了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祖国大地所发生的千千万万的变化,在旧中国是无法想象的。通过这些事实,要使学生认识一个真理,这就是: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社会主义制度, 就没有新中国今天的一切。我们要保卫和巩固这些成果,不断发展这些成果,在祖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进程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四)培养爱国主义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为不断提高我们的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而奋斗。地理教学,要让学生知道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等的全面情况,既了解有利的条件,也了解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树立把祖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坚强决心。

地理教学应使学生知道祖国的耕地只有 15 亿亩,仅占全国陆地面积的 10%多一点。由于人口的迅速增长,全国每人平均的耕地面积已由新中国建立初期的近 3 亩,减少到现在的 1.5 亩。从 50 年代以来,我国每

人年平均粮食产量一直在 300 千克左右,增产的粮食大体为增长的人口所抵消。这样,学生就会懂得控制人口的增长是关系到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关系到四个现代化的实现,关系到子孙后代长远利益的大问题。

还应该使学生知道,祖国自然资源虽然很丰富,但是按 10 亿人口分配,每人所得的数字就不多了;而且金属矿物、化石燃料等开采后,在目前阶段是无法再生的。我国的淡水资源分布不均,在北方很多地方工农业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都比较紧张。这样,学生就会懂得节约能源、节约用水的重要意义;懂得要努力学习科学技术,为寻找新矿点,开发新能源,合理利用和保护各种资源而努力。

更应该使学生知道,由于我们过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方面,违背自然规律,做了许多错事和蠢事。像乱砍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加剧了江河的泛滥;滥垦草原,破坏植被,使土壤沙化;盲目围湖造田,使一些水生资源濒临绝境;某些工业布局的不合理,废水、废气、废渣任意排放,造成环境污染。这样,学生就懂得要从过去的失误中吸取教训, 注意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立志把祖国大地的创伤治好,把三废管好, 使我们有一个适合于生活和生产的美好环境。我们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把这些问题提到爱国主义高度来认识。

在十年动乱期间,中小学地理课几乎全被取消,现在很多青年对祖国的地理差不多一无所知。粉碎“四人帮”以后,教育战线拨乱反正, 首先在初中恢复了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课程,1978 年编出全国通用教材的试用本。1981 年秋季,小学恢复地理课,新编了以认识家乡和祖国为主要内容的地理教材。今年秋季,全国高中将普遍开设地理课,讲述有关地理环境的基本知识,以及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关系。这些措施,为加强地理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创造了一定条件。但是,要使地理教学更好地发挥作用,还需要解决以下一些问题:(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加强领导,对地理教学应予必要的重视和支持。目前有的省(直辖市、自治区)、地区和学校已开始重视地理教学,在开展教学研究、培训师资,编写教学参考资料,增添教学设备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也有对地理教学不够重视或很不重视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对党的教育方针,对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历史任务缺乏认识。在单纯追求升学率的错误思想影响下,认为目前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理科都不考地理,这门功课可开可不开,学不学无关紧要。二是不了解现代地理学科的内容及其作用。有些同志还停留在对旧时代地志学的认识上,认为地理就是地名加物产名称,没有什么深奥的内容,什么人都能教,照本宣科就行了。不知道地理需要具有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构成环境的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以及有关人口、城市、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人文地理方面的知识,更没有想到地理课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如果对本门学科的内容及其作用有了一定认识,就知道学生不论升学或就业,不论学文科或学理科,对地理环境客观规律的认识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地理教学,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从而就会重视这门学科的教学,并

给予必要的支持了。

(二)要加强师资的培训提高工作。由于中小学地理教学停顿了一二十年,许多受过专业训练和有经验的地理教师,多已改教其他课程或改行。目前,在中学任课的地理教师受过地理专业教育的比例很小,据有的省统计,只占 3.2%。另一个省有一个县的 63 位中学地理教师中, 只有 2 人曾受过地理专业训练。现在,地理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要求都较高,即使过去受过地理专业训练的,知识也需要更新。因此,培训和提高师资水平是搞好地理教学的关键。只有教师掌握本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才能教好学生。

(三)正确处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同地理知识教育的关系。思想教育同知识教育的关系是统一的,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地理课的爱国主义教育应该结合讲述地理课本中的具体事实材料来进行,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是在学习这些地理事实材料的过程中,潜移默化、日积月累,长期形成的。因此,不能搞突击,贴标签;不能脱离教学大纲和教材,穿靴戴帽,空发议论,另搞一套。这样,既削弱了基础知识的教学,也收不到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

(四)要充实必要的设备。地理教学所涉及的空间较广,除了乡土局部地区的实际面貌,可通过直观观察形成表象外,对于超出视力所及的祖国各地的表象,则需要通过地理空间关系的图形——地图,以及直观性强的图片、模型、标本、幻灯片、电影等来提供。因此,充实这方面的设备非常必要。

(五)要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以补允课堂教学的不足。如组织观看有关祖国各地自然风光和经济发展的电视、电影,阅读有关方面的书报杂志,参观博物馆和经济建设成就展览会,组织野外考查、旅游、社会调查等,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实践,既增长地理知识,又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加强地理教学,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培育社会主义一代新人,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完成这一神圣使命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