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地理教学大纲(草案)
“小学地理教学大纲(草案)”(以下简称大纲)现在正式公布了
(注 1)。这个大纲吸取了苏联小学地理教学的先进理论和方法,又以我国小学地理教学实践作基础而编制成功的,比初稿更符合我国实际情况。
大纲内容分为说明和大纲本文两部分。大纲说明中规定的小学地理教学任务共有三项。这三项任务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中心环节是使儿童获得“关于地球的、祖国的、世界各大洲的初步地理知识”。其他任务必须结合讲授地理知识来完成。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离开大纲所规定的知识范围,凭空去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或是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都会是画蛇添足。
事实上,教师在正确讲授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实习、参观的过程中,思想政洽教育的任务也就贯彻在里面了。例如, 拿大纲中所规定的“地球的五带”、“山地森林带的自然界”(东北区)、“黄河——祖国的第二大河”等课题来讲:教师使学生正确地知道了地球表面气温的变化是跟太阳光线的直射和斜射有关的;东北区森林里的鸟类和兽类为了适应寒冷的气候,才长着很厚的羽毛和皮毛;黄河的泛滥跟黄土高原的流水和泥沙的大量被带入黄河有关等等。通过这些自然现象的了解,使学生更进一步地认识到:自然现象的变化并没有什么神秘,而是日光、空气、水和泥沙等物质的运动。各种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变化发展都有着一定的规律。这样讲述虽然很简单浅显,也不必告诉学生什么“物质性”、“规律性”、“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等抽象名词,但是,实际上却正进行着这样的教育,使学生根据这些真理来认识世界。
同样的,我们根据大纲上的项目,把祖国河山的壮丽,资源的丰富以及鞍钢、长江大桥、康藏公路、黄河规划等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告诉学生,不仅使他们获得了地理知识,同时,这样也就贯彻了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劳动教育等任务。
大纲中所规定的高级小学地理教材的体系,是根据地理学科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来安排的。
五年级一开始,规定先讲“地球和地图”,因为这些知识是“学习中国地理和各洲地理的初步基础”。如果学生不先知道整个地球的轮廓, 不知道大洲和大洋的分布,不知道地球上的气温带,我们就很难说明祖国在地球上的位置,也很难把世界各大洲进行比较。地图对学习地球是非常重要的。地理所研究的地球表面,不论是一个区域,一个国家,或是一洲,面积都是非常广阔的,并且大多距离我们很遥远,要使学生看到自己所学习的对象(区域、国家等)的全貌,了解地球事物的空间分布和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都非借助于地图不可。所以学习地理,就必须先获得有关地球和地图的初步知识。
小学儿童所学到的地理知识,主要是中国地理。所以大纲中分配给讲授这一部分教材的时间,要占到高小全部地理教学时数的 68%。小学中国地理的重点,又放在自然地理方面。为什么小学地理要着重讲自然地理呢?这是因为自然环境是人类生活和进行生产活动的基础,人们要利
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也必须先认识和了解自然。我们讲“官厅水库”, 如果不首先说明永定河的自然特征,就无法说明建设官厅水库的必要性。要使学生知道华南区适宜热带农作物的发展,蒙新区适宜畜牧业的发展,不先讲清楚这两个区域的气候特征,也是无法说明问题的。
中国区域地理部分除了规定要保证一定的自然地理知识以外,对于祖国各地区丰富的物产,劳动人民在各种地理环境下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伟大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成就,也都规定了必要的知识范围。这样学生所学到的自然地理知识就能跟人们的生产活动联系起来,就能跟祖国社会主义建设联系起来。
“各洲地理”教材,在苏联小学阶段是没有的。根据我国小学教育的实际情况,我们要学习这部分教材。这样,一方面既跟中学衔接,另一方面使小学教育阶段的地理知识能够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系统。现在大纲所规定的各洲地理知识虽然比较简单,但是这些知识对于使儿童认识各大洲的自然情况,知道各大洲的主要国家和居民生活,以及了解当前的国际形势都是非常必要的。
要保证学生学到大纲中所规定的地图知识,要求教师一方面训练学生具有阅读地图和运用地图的技能和技巧,另一方面帮助学生熟记大纲上所规定的地理事物的名称,以及它们在地图上的位置。规定的地名总数有 250 多个。五、六年级的地理课,一共有 136 课时,平均每一课时只要记住两个地名,这个分量高小学生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使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地图知识只是地理教学的一个手段,它的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这些具体的地理事物,进一步认识祖国和各洲地理环境的面貌,认识人们生产活动的情况,不是为了熟记地名而死记地名。例如我们讲柴达木盆地是祖国的一个宝库,让学生熟记柴达木盆地的名称和它在祖国地图上的位置,当然十分必要。如果只让学生记住柴达木这个地名,而忽略了它的自然环境和丰富资源,那还有什么意义呢。要求学生掌握地图知识,熟记地名,必须把地名跟教材的内容紧密联系起来,使地名形象化,学生获得的地图知识才能巩固。例如要学生记住喜马拉雅山,先让学生知道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那里许多山峰终年积雪不化,“喜马拉雅”的原义就是“雪的家乡”,世界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就在这条山脉里。这样,学生对“喜马拉雅”这个名称就不会感到枯燥无味,相反的,却会很有兴趣地要求记住这个具有丰富内容的地名。在地理教学法方面,大纲特别指出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要求教
师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习、远足参观和开展乡土地理研究。除了遥远地方的情况,需要利用地图、画片、幻灯、标本、模型等直观教具作演示外,凡是当地可以看到的自然景象和人们的生产活动,都应该尽可能让学生有实地观察和参观的机会。
目前我国所用的高小地理课本,它的体系和内容基本上是符合大纲的规定和要求的。但是课本上也有某些部分跟大纲还不完全一致,这些不完全一致的地方大致有以下几种:(一)中国区域地理部分的区域名称,课本跟大纲稍有出入,这是由于课本付印在前,大纲最后定稿时有些修改,这种跟大纲不一致的名称在课本再版时就能修正。本学期教师教学时,为了避免学生涂改课文,课本上的名称可以不必改,只告诉学生“南部沿海区”又叫“华南区”;“内陆草原沙漠沃洲区”又叫“蒙
新区”就可以了。(二)课文的标题跟大纲上有些项目的名称不完全一致,例如课本有“从地图上看东北区”,大纲上却没有这一项。大纲上有“蒙新区的少数民族”,课本上却没有这一课题。但是,仔细把课文跟大纲对照一下,就会发现课文内容和大纲上规定的知识范围是一致的。“从地图上看东北区”,包括大纲上所列的东北区的省区、位置、河流等内容;“蒙新区的少数民族”,已经分别编写到“雪山和沃洲”、“内陆草原区的畜牧业”这两个课题中了。(三)大纲中所规定的观察、实习、参观等内容,课本的练习中没有完全包括进去。这些工作需要教师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自已制订计划来贯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