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乡土地理教学为乡土建设服务

一 乡土地理教育发展的情况

乡土地理教育是学校地理教育重要的传统内容之一。早在 18 世纪, 法国思想家卢梭、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就曾主张教给儿童乡土地理知识。我国近代地理学奠基人竺可桢教授,1929 年在他所发表的《地理教学法》一文中指出:“凡教学地理,必须自己知至未知,自儿童日常所惯于见闻之物,而推至于未睹未闻,自个人所受环境之影响,而推广及于社会全体,是故教学地理,开始必自本土地理着手。”这是符合儿童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规律的。如果儿童没有对周围环境中山川、村镇、农田、道路、天气变化等感觉经验,就难以形成抽象的地理概念。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断定,假使没有原先感知的事物,头脑中就没有任何东西。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认为, 感觉经验是知识的基础和源泉。所以,苏联、美国、日本等许多国家小学地理教学大纲的内容,都是从认识周围的环境开始的。我国现行小学地理教学大纲的第一部分,也是“认识自己的家乡”。这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开端和基础。

中学阶段的乡土地理教学,我国中央教育部在 1956 年、1963 年、1978 年颁发的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中都曾着重指出。如 1978 年颁发的教学大纲中说到:“乡土地理是中国地理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可包括本省(直辖市、自治区)地理和本县地理。”“教材由各地教育部门组织人力编写。”在 1986 年以前,虽有不少省区编写出本省区地理,还有些地方编写了一个县范围内的乡土地理教材,在初高中课外活动方面, 进行了乡土地理的调查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各地对乡土地理教育的意义还未普遍认识,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中对乡土地理教学内容的要求也不够具体,乡土教材建设的措施也未落实,因此乡土地理教育的发展很不平衡,其中发展较快的有浙江、湖北、云南等省。

近几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家教委十分重视学校的乡土地理教育工作,1986 年颁发的《全日制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和正在制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中,进一步明确规定“乡土地理限于本县(市)地理”,“教学时间可安排 10 课左右”。在教学内容方面,要求“大体上应使学生了解本县(市)的地理位置、主要行政区划、自然条件、人口和民族、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协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方面的成就以及存在问题和解决途径、建设规划的前景等”。在义务教育的教学大纲中,还强调地理教学“应密切联系乡土实际,注重实践活动,如通过野外观察,能用语言、文字、素描图等方式表达乡土自然景观的特点;会观察、调查、记录当地河流水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了解水资源利用方面的主要问题;会收听天气预报,注意当地灾害性天气的发生和预防;会根据对当地资源、人口增长、生态环境的了解,初步懂得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计划生育、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等政策的重要意义,并积极从事这方面的宣传活动;会从当地生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发展前景等方面,初步确定为家乡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的途径等”。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和经

济发展情况差别很大,大纲所要求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的范围,只是作了一般提示和举例,至于具体的要求,还应该由各地教育部门自行拟定。

1987 年 6 月,国家教委在浙江省建德县专门开了全国乡土教材工作会议,国家教委副主任王明达同志在会议上对编写乡土教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编写乡土教材的基本原则,如何组织好乡土教材的教学工作, 如何加强领导,调动各方面力量,编好乡土教材作了重要指示(《课程·教材·教法》杂志 1987 年第 11 期刊登了讲话摘要)。这对乡土地理教育的开展,是极大的鼓舞和推动。目前全国乡土地理教育所出现的蓬勃发展的新气象,是同国家教委的正确领导、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教研单位和广大地理教师的努力分不开的。当然,目前的形势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如何使地理教育能够更好地为乡土建设服务,有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二 在深化教育改革过程中,

地理教育为乡土建设服务的意义

  1. 转变教学思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长期以来,学校地理教育偏重于知识教育,把基础教育变成升学教育,因此在许多学校中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现象,即地理教学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因为初中升高中的升学考试大多数地方不考地理,高考只有文科类考地理。不考的科目即不被重视。学校地理教育本身对贯彻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决定中指出的“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精神认识不够,即对要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公民,使学生在思想、道德、文化、科学方面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教育方针领会不深。在乡土地理教育没有开展起来的地方,地理教学的内容往往脱离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的实际,而初高中毕业能升学的只是少数,90%左右的初中毕业生,60%左右的高中毕业生要留在当地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地理教学的内容如能与乡土实际相结合,像自然环境、资源和能源、人口、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城乡建设、旅游地理等内容的教学,都能为发展当地的生产力、发展商品经济、搞好计划生育、保护环境等工作,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人才作出贡献。这样,地理教学就会为社会和学校所重视,也会为学生所喜爱。因此,地理教学为什么服务,培养怎样的人才,这是我们在教学改革中需要很好解决的问题。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深厚思想感情。爱家乡、爱祖国的精神力量,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勤奋努力、树立为社会主义事业和为社会主义祖国而献身的内在驱动力。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我们传统的爱国主义名言。没有这种驱动力,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就没有精神支柱;提高民族素质,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之林的奋斗目标,就会成为一句空话。爱家乡是爱国的基础。从热爱家乡开始,进一步激发对祖国的热爱。地理教学在这方面是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的。爱家乡,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对我们非常亲切,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了解家乡的建设成就来之不易,珍惜前辈的劳动成果,并看到家乡社会主义建设美好的前景和存在的问题,今后自己

应如何为家乡两个文明建设贡献力量。例如上海市金山亭林中学学生张晨通过对亭林地区环境的调查,写出关于本地区环境保护探讨的小论文。他说:“通过写小论文,使我深入社会,对社会有所了解,从而产生一种责任感,一种建设祖国的责任感。”我想,在经济已经发展起来的地区,要教育学生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统一起来考虑。不能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只顾本地区利益,而不顾国家整体利益。并且要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在发展商品经济方面,不仅要开拓国内市场,还要树立争取进入国际市场的雄心壮志。在经济发展还比较落后的地区,要鼓励青少年建设家乡的志气,指出如何合理利用当地资源条件、劳动技术条件,增强他们改变家乡面貌的信心。只有把每个人的家乡建设好了,我们整个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蓝图才能实现。 3.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有用人才。在地理教学中注意联系乡土实际

和进行乡土地理教育,这可以改变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学生为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课文,食而不化,考后即忘等弊端,从而能有效地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因为要把通用教材中的地理概念、地理理论运用于解释当地的实际,教师就必须真正弄懂教材中的基本理论,并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情况进行观察调查,这样才能很好地理论联系实际,把书本知识讲话,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例如武汉市地理教学研究会洪山区分会,为了提高教师素质,发挥教师在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组织本区 20 多名骨干教师,到远郊葛店化工厂进行参观调查。有的教师说,过去仅从书本上知道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对它的生产特点不清楚,对如何处理生产中排放的三废、变害为利也不了解。通过参观调查,既增加了对化工生产知识的了解,又学会了带领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的方法,为今后开展实践活动起了示范作用。

对学生来讲,如何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也需要通过野外观察、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来培养、锻炼。开展乡土地理教育是增长学生才智, 培养有用人才的有效途径。武汉洪山区中学学生在对关山街的市容调查报告中,不仅列出街区内工厂、商店、服务行业的名称,还简析了这些地理事物布局的合理性和存在问题,同时提出了改进意见,并绘制出街道平面分布示意图。有个小同学在实习报告中写道:“过去我连家门朝何方开都搞不清楚,现在能绘街道平面图,学了地理真有用。”

不少地方的高中地理教师,结合高中地理教学内容开展地理课外小组活动,鼓励学生对当地自然环境、资源、人口、城乡建设、生产发展等问题,作探索性研究,撰写小论文。其中有关当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环境污染的调查分析和治理对策,灾害性天气发生的原因和预防,城市热岛与市政建设,农村生活能源问题及解决办法等小论文,不仅在评选中获奖,有些建议还为当地有关部门所采用。这些能将所学地理理论知识用于实际的学生,不论升学或就业,都将会成为有用人才。

三 乡土地理教材的编写

这两年乡土地理教材的编写,特别是本县(市)地理教材的编写如雨后春笋,百花齐放。我所见到的一些乡土地理教材,有农村的,有城市的,有边疆的,有沿海特区的,总的印象是:

  1. 突出了本县市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经济文化的特点。如武汉市地理突出了其居“中”独厚、得“水”独厚的地理条件;新疆阜康县位于天山北麓,突出其利用天山水资源,发展农、牧、林业和旅游业的特点;深圳地理则以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为其特点;等等。

  2. 地理事实材料比较详实,并有较好的科学分析。因为各地地理教育工作者编写乡土地理教材,大都经过亲自调查考察,或由当地科研、生产部门提供第一手资料,因而言之有据,事实可信。

  3. 思想性较强,教材大多能以当地建国以来,利用和改造自然,发展经济文化的成就等方面来阐明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发展前景,以教育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立志为家乡社会主义建设而献身。

  4. 有些教材还注意了初一(注 1)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在教材的编写形式上有所创新,如有的用提问来启发学生思维。上海市徐汇区乡土地理的各章标题是:你知道徐汇区的过去和现在吗?为什么说徐汇区是文化区?你知道徐汇区的名优产品和高技术开发区吗?徐汇区的商业、交通中心在哪里?你知道徐汇区的旅游资源吗?有些乡土地理教材重视实践活动,如武汉市乡土地理教材中附有对地理野外观察点——东湖侧畔磨山的观察要求、磨山简介、观察内容的提纲。北京昌平县乡土地理教材中要求学生运用步测法绘制本村街道草图,调查全村有哪些污染源,治理方面取得哪些成果,还存在哪些问题,等等。有些教材中还引用当地喜闻乐见的传说,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如上海市嘉定县乡土地理中,讲到该县驰名的南翔镇时,就用传说中“白鹤南翔”的故事来说明该镇的起源,等等。

  5. 注意了教材中图像的作用,一般都附有本县市地图和某种地理要素分布图、示意图,有的还有照片(少数课本印有彩色照片)、素描图、统计图等。

乡土地理教材编写中,值得研究的问题是:

  1. 初一学生年龄段适用的教材,同一般乡土地理(或是地方志、乡土地理资料手册)应有区别。目前多数乡土地理教材受传统地理课本编写方式的影响,注意地理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按地理要素罗列事实材料多,统计数字多,文字叙述多,并且专业名词术语多,像当地的地史、地质构造、地壳运动、人类文化发展、土壤分类、历史沿革,以及经济方面的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基金、工农产品剪刀差等等,不是初一学生所能理解和接受的,内容比较枯燥单调,不易引起学生兴趣。如果作为乡土地理资料手册,给每个中学毕业生,甚至本县每一干部一册, 那就可以不考虑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课时的限制了。

  2. 初一课堂教学用的乡土教材,因为学生年龄小,课时有限,文化科学知识的基础还薄弱,因此要求不能太高,内容不能太多、太深,要考虑实效,注意可接受性。课文既要重视科学性和思想性,还要注意趣味性和可读性。教材的直观性和形象化是国外初中地理教材的共同趋向,我们受经济、技术、纸张等条件的限制,目前不能多印照片,但应向这个方向努力,可否增加些素描图、示意图,统计数字表最好能画成统计图。课文字体不能太小,应注意保护学生视力,用四号字较合适。地图要简洁明了,一目了然,图面上的负载量不能太多。最近日本国际教育情报中心的两位编写地理教材的教授,来北京同我们交换意见时

说,课本中文字太多,学生学习时会厌烦。

  1. 野外观察、社会调查要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光靠课堂教学的

10 课时是解决不了的。

四 地理教育如何为乡土建设服务

这是我们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进行探索的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多加考虑:

  1. 地理教育为乡土建设服务的目的、意义和可能发挥的作用。

  2. 地理教育为乡土建设服务的途径、方法和存在问题。

  3. 如何搞好乡土教材建设。

  4. 如何提高教师为乡土建设服务的教学水平。

  5. 九年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如何体现为乡土建设服务的要求。

我想,在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教学计划中,特别是适用于农村中学的教学计划,可否在初三专门开设一门“乡土建设”课程,包括乡土的历史、地理、生物、经济、文化等内容,使学生不仅比较系统地了解乡土情况,还应培养学生观察、实习、分析等实践能力,以便学生毕业后参加当地的社会主义建设,这可能比现在在初一进行乡土地理(历史)教学,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