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和充实高中地理课程
一 高中地理课程的变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40 年来,我国高中地理课程很不稳定,时兴时废,变化曲折。50 年代初期,中学教学计划中高中地理课程的设置,沿袭传统办法:高一、高二为本国地理,高三为世界地理,每周均各为 2 课时。教学内容,本国地理暂用商务出版、王成祖编的教材,分全国总论和区域分论两部分。全国地理区划分为 6 大地带 31 区。世界地理暂用上海联合出版社出版、卢村禾和陈尔寿合编的教材,分世界总论、各洲地理两部分。中外地理都含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内容。
1954 年~1958 年,学习苏联,高一改设外国经济地理,讲各洲社会主义国家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地理。高二改设中国经济地理,讲全国经济地理总论和 6 大行政区的经济地理。每周 2 课时。高三
未设地理课。苏联学校十年级设天文学,每周 1 课时,我国高中未开设这门课。
1958 年,在“教育大革命”、“课程砍一半”的思想指导下,高中两门经济地理均被取消。1963 年,认识到高中不设地理课的缺陷,这一年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中学教学计划和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规定初一设中国地理,每周 3 课时,学习中国地理总论和各省级行政区地理。高一设世界地理,每周 3 课时,学习全球概述和分洲分国地理。1966 年“文化大革命”后,高中地理课程未能按教学计划开设。1976 年粉碎“四人帮”后,1978 年,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十年制中学教学计划》中,初一、初二设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高中未设地理课。
1979 年,中国地理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在无锡开会,向教育部呼吁在高中恢复地理课;并建议在高一设自然地理(或地学),高二设经济地理,每周 2 课时。教育部 1982 年在修订全日制中学教学计划时,决定
在五年制中学的高一、六年制中学的高二设置一学年的地理课,每周 2 课时。1982 年 9 月,教育部办公厅和中国地理学会在厦门联合召开了一次关于中小学地理教学大纲的讨论会。人民教育出版社受教育部委托, 草拟了一份高中地理教学大纲(初稿),在规定的有限课时内,以地球科学的知识为基础,人地协调论的观点为指导思想,按系统地理的组织形式,将自然环境、资源和能源、人类与环境的基础知识,组成高中地理的教学内容。与会代表基本上同意了这一方案。同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按这一教学大纲(草案)(注:教育部未颁发这个教学大纲(草案))编写了试用教材。教材在试用过程中曾不断修改。1986 年,国家教委颁发的《全日制十年制中学地理教学大纲》的高中地理部分,是在不改变现行高中地理教材体系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基本训练的要求,经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地理学科审查委员会讨论,由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回顾 40 年来高中地理课程的历程:50 年代初期是过渡时期,中期服从当时政治经济的需要,突出学习政治经济地理,忽视地球科学基础的学习。从 1958 年到 1981 年的 24 年中,我国高中完全中断了地理教学。这是极不正常的状态。1982 年至今,高中恢复了地理课,按人地协调论的观点和新的教学体系进行教学,受到广大师生、地理学界、国家有关
部门(如环境保护、建设、林业、计划生育委员会等)的普遍欢迎。在高中受到地理教育的学生,对增进地理科学知识,树立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和人口观,增强爱国主义思想和环境意识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并在社会实践中产生了一定效益。例如,不少高中学生在课外活动中,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进行乡土地理调查,所写小论文和提出的建议,对当地社会主义建设起到良好作用。
现行中学教学计划中高中地理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也有某些不足之处,我们认为主要是:
**(一)课时较少,教学内容比较狭窄,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和我国 社会主义建设对地理知识的需要。**因为进行国情教育需要较多有关环 境、资源、人口的知识;对外开放、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需要一定的世界地理和本国区域地理的知识;向太空、海洋进军,需要一定的天文、气象、海洋等知识。同苏联、日本和欧洲许多国家的高中相比,我国高中地理的课时偏少,学习的年限也短。
**(二)只有必修课,没有选修课,不利于因材施教,也不能适应 学生分流的不同需要。**从为理科培养人材的角度看,现行教学大纲中有关地球科学的知识较浅,一般只有定性的论述,缺少定量分析的方法, 基本上没有要求实习和实验。从文科培养人材的角度和就业的需要看, 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的内容也较少,特别是中国和外国区域地理的知识较为单薄,只有初中的中外地理知识是不够的。因此,现在有些综合大学开设了“世界地理”公共课程,为一些科系的大学生补课。这本来是高中阶段应完成的教学任务。
**(三)高中地理在有些中学和有些班级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主 要是教育思想问题,特别是高考时理科类不考地理,有些学校便自行改变教学计划,把高中分为理科班和文科班,理科班不开设地理课。也有些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不了解现行高中地理教学的内容与现代社会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仍停留在把地理看作是地志式单纯记述地理事物的学科,因此认为这门学科开设与否无关重要。
目前我国高中课程设置方面需要整体研究改进的问题是:语文、数学所占的课时太多,并且不分层次,一刀切;在社会学科中,轻视历史、地理。英国科学家指出,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危机是生态危机,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严峻形势是人口剧增、环境污染、自然退化, 如不及时重视对学生进行环境、生态、人口等国情知识的教育,后果不堪设想。看看日本现行高中的教学计划,必修课的“理科Ⅰ”中,物理、化学、生物、地学并重;必修的“现代社会”课包容了公民、历史和地理。理科选修课设理、化、生、地四门,各为 4 学分,必选两门;社会
科选修课设世界史、日本史、地理三门,也各为 4 学分,必选两门,没有偏科现象。
**(四)高中地理的教学内容,在正确阐明人地关系方面,有些部 分还论述分析不够;有些部分又与生物、政治等科的内容重复。**如高 二地理、高三生物都讲有关生态的基础知识,今年高二政治课改讲“经济常识”,与地理课的农业、工业部分有某些重复。这需要加强横向联系,统筹安排。
二 对高中地理课改革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