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地理国情教育应实事求是,一分为二

中国的地理国情,过去较长时期的说法是“地大、物博、人众”, 但也有“地大、人多、物不博”的论说。因为在旧中国,有些重要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尚未被发现,当时被误认为是“贫油国家”。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有地理学家参加的国情调查研究工作的展开,人们对中国领土广大、资源丰富、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不足、区域差异显著的地理国情基本上达成共识。

1991 年,国家教委为贯彻执行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加强中国近现代史和国情教育的指示,组织有关专家制订《中小学地理学科国情教育纲要》。我们在上述地理国情认识的基础上,补充了“自然灾害多发性”、“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巨大,但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等内容。

对中小学生进行地理国情教育,必须实事求是,一分为二。既要通过认识地理国情的优越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自豪和自信的爱国情感,又要正视地理国情的缺陷之处,指出克服困难的途径,增强危机感和忧患意识,提高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的责任感。

以上体会和认识,在本文集介绍有关中小学地理课程、教学大纲、教材的文章中均有所论述。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本文集承蒙中国科学院吴传钧院士、人民教育出版社原总编辑吴履平编审撰写序言,地理社会室丁尧清同志担任责任编辑,对他们的关怀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