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股票上市

1976 年太平洋除了拓展市场至高雄外,还有几件大事:首先就是独立开发现场预铸施工法成功,在营建技术上,有了革命性的突破。其次在新店自行设立预拌水泥厂,成为国内拥有预拌水泥厂的建设公司。第三增资至 1 亿元,为将来股票公开上市铺路。

由于现场预铸施工法的研究成功,从 1977 年起,太平洋全面投入几个大

社区的开发。譬如士林中 12 路四万坪的芝山花园城,至今已有 26 期,新店

公园新村 8 期,中和南势角安和绿野家园有 10 期等等,都是采用这种施工法, 当局有关单位高层技术研究单位曾多次莅临施工现场观摩研究,对版墙结构计算之精密赞不绝口。

从 1976 年增资至 1 亿元以后,太平洋连续在 1977 增资到 1.5 亿 1978

年增资到 3.5 亿 1979 年增至 3.9375 亿,到了 198O 年的 2 月终能股票上市, 使得资本公开化、公司大众化。

太平洋建设的董事长孙法民在 1979 年股东大会改选时出任董事长。据孙法民回忆说:“我就任后,第一件大事就是准备将股票上市,两年后终于实现目标。就像太平洋电线电缆也是上市公司一样,能够做到资本公开化、大众化,公司经营才会步向正轨。要做大事,这是最起码的条件。”

为配合股票的上市,1980 年 1 月太平洋建设从中山北路的企业大楼迁至忠孝东路四段的凌云大厦,开始了另一个阶段的里程。太平洋从 1976 年起, 获利率逐年上升,税前纯益率在 1976 年为 9.61%,1977 年为 9.41%,到了1978 年一跃而为 14.88%,1979 年的税前纯益更达 1.1664 亿元,因此 1980 年股票上市时,被认为是一匹黑马,投资大众纷纷看好。而太平洋建设不负众托,1980 年的税前纯益达到 1.8 亿余元。

1980 年以后,太平洋建设变成了大众化的公司,有了稳固的资金来源,

成长脚步也更加快速,1980 年 3 月推出总销售金额达 8.9 亿元的富锦园,4 月推出太平洋商业大楼,另有其他一般工地等,营业目标大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