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固枝茂,更上层楼

为谋求长期发展与高速成长,除经由不断研究,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以物美价廉的产品为社会提供最佳服务外,台塑并为贯彻原料至成品的一贯作业,从事多元经营多边发展,以巩固企业的经营基础及不断提升经营水准。

台塑自 1958 年成立南亚,解除其产销危机以后,陆续经由转投资或股东

投资,成立了近 20 家姐妹公司,分散国内外,成为跨国际性的大集团企业。不但在塑胶工业,也在纤维、纺织、染印、木业,甚至于教育及医疗界都占有相当地位。

南亚创立之初原名南亚塑胶加工厂股份有限公司,1967 年合并新东塑胶制品厂股份有限公司,而更名为“南亚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它“青出于蓝”,业绩优于台塑,自 1970 年以来,营业额年年高居台湾民营企业之冠。

在经营塑胶事业稳当时,王永庆先生重拾早年经营过的木材业,于 1962 年, 成立“新茂木业股份有限公司”,踏出多元化企业的第一步。木材是台湾省较丰富的天然资源。王永庆先生经营过木材生意,又进入石化业,他知道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木材废料可以制造纤维,况且岛内不生产天然棉, “台湾化学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因而在 1964 年诞生。如今它与台塑、南亚是台塑集团的三大主力公司, 1983 年的业绩囊括“台湾最大民营企业

(TOP500)”的前三名。为服务南部的顾客,第二家合板厂——“朝阳木业股份有限公司”于 1966 年在高雄成立。“台丽成衣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于

1968 年在宜兰成立,为该集团开发高附加价值产品的设施之一。为引进制造

化学纤维和混纺纱的技术,台塑于 1968 年与日本旭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合资成立“台旭纤维工业股份有限公司”。1979 年与中央投资公司合资设立“永嘉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聚丙烯塑胶(PP)。此外,台塑、南亚和台

化为“台塑汽车货运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股东,各占约 1/3 股权。“联诚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是台化和南亚的转投资公司。“达兴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台化持有 55%股权。“福懋兴业股份有限公司”也是台化的转投资,占 41

%股权。“文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南亚拥有一半股权。“台湾可塑剂股份有限公司”是南亚与华夏、大洋及国泰塑胶合资成立的。“育欧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为了引进产制穿心尼龙拉练的技术,由台化与育志工业和瑞士欧帝龙海曼尔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设立的。“育志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是由明志工专的实验工厂升格而成,但是由于营运不善,于 1984 年 11 月与美国史科威尔公司合作,而易名为“明志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台塑集团也进军租赁业,拥有“台塑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国外的分子公司则有:台塑美国公司、南亚美国公司、台塑海运公司、J-M 公司及在印尼的印南公司,在香港的大环洲贸易公司等。

至 1983 年底,台塑集团包括国内外分子公司,资本总额达新台币 217.5

亿元,营业净额超过 1049 亿元,从业人员 39000 人,是台湾第一大集团,也是台湾唯一晋身国际大厂商的民营企业,在美国财星杂志(Fortune)1984 年发表的“国际 500 大(The lnternational 500)”名列第 202 位。然而台湾首位大企业集团若与和台湾在国际经贸地位相伯仲的韩国企业较量,则逊色不少。韩国第一大企业——现代集团在财星杂志 1984 年“国际 500 大”

排行榜上,名列第 37 位。所以,台塑仍须努力,再接再厉。

其实台塑也从不自满而期更上层楼,在化工系列制品方面,它正计划研究生产“钛白粉”,也计划投资产制氟氯化合物作为高纯度硅的原料,配合另一项投资计划——生产大型集成电路,这是台塑迈入新科技行业的开端。同时南亚也与美国惠普(HP)公司技术合作,筹措生产多层印刷电路板及铜面积层板等。台塑也曾在花莲购地,要在崇德工业区设置水泥厂。最近政府并鼓励它赴沙特阿拉伯建厂,生产石油化学下游制品。王永庆更表示有意经营大贸易商,而在日本商界引起一阵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