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环境教育的课外活动

环境教育的课外活动,是目前中学开展环境教育的重要途径。

环境教育的课外活动不受课时、教学计划及学科教学内容的限制,易于为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所接受,而且其形式生动活泼、内容多种多样,适合各种爱好的学生参加,符合不同水平的学生要求,是渗透式教学不可替代的教育途径。

环境教育的课外活动形式,可以有环境小组活动、环境教育参观活动、环境保护的宣传活动、环境方面的调查或考察活动、环境知识竞赛活动、环境教育的夏令营等等。

①环境小组活动。小组人数不宜过多,以 10 人左右为宜。参加小组的学生,应以同年级学生组合为主,也可以由不同年级学生组合。小组组成后, 要有明确的活动计划。活动计划要发扬民主协商精神,经过充分讨论议定。酝酿计划时,教师事先应有所准备,在个别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预先拟定活动的初步计划要点,便于学生讨论、补充、丰富,防止毫无准备的空泛议论。活动计划的主要内容为确定任务及每次活动的时间、内容;应做好的组织准备和物质准备;实施中要注意的事项;最后完成的成果(或做总结)。小组既可进行专题性的活动,如对某条河流、工厂、地区的某项环境问题进行专门考察、分析、研究,也可以组织多项内容的综合性活动,例如,对某个钢铁厂污染大气、水,以及产生固体废物的现状进行调查,并提出治理的意见。

②环境教育的参观活动。参观社会上举办的环境展览,或者结合学科渗透教学的内容,有目的地参观一个工厂、一个农村的环保成果。北京市大兴县留民营由于搞了生态建设,使这个过去贫穷的小村,变得水秀地洁、绿树环绕,环境优美。几年来,被称为生态农业村的留民营吸引了国内外参观者20 多万人次,大家惊叹这里“宛如人间仙境”。组织这种参观,可使学生感到真切可信,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③出版环境保护的黑板报、壁报、铅印油印刊物;到社会上宣传保护环境、爱鸟、爱树、爱护花草活动等等,都属于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中,既宣传教育了群众,又能提高自身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④环境的调查或考察活动内容,分为自然环境调查和社会环境调查,也可以同时进行这两方面的调查或考察,由于多在本地区进行,所以属乡土环境调查或考察。考察与调查的人数不限。在活动前,教师应预查、订好计划和拟出调查提纲。这种活动的意义和作用是明显的。它符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既能使大多数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掌握或印证环保知识,又能使一些勇于探索、研究环境科学奥秘的学生,扩展攫取知识的天地,施展他们的才能,起到因材施教的作用。同时,这种活动又可以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观念,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环境知识和培养科学的态度与方法。

⑤环境知识竞赛活动,是一种富有竞争性、进取性的环境教育课外活动形式。它对提高学生学习环境知识的兴趣,发展智力,培养学生自强、进取和坚毅的品德,很有益处。组织竞赛要有明确的目的和周密的准备。其中出好竞赛题是关键。所拟的题目要有知识性、趣味性、启发性和思想性,注意联系实际,既要有一定难度,又能够被学生理解;文字应通俗易懂,最好图文并茂,并注意利用声像设施显示题意。预赛的试题和复、决赛的试题层次、难易程度应不同,但在同一层次的竞赛中,每组试题的难易应基本相同。赛前应订出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要做好有关组织工作,其中选好参赛队员是重要的一环。参赛队员最好在同年级组合,他们除具有较丰富的环境知识外, 还应比一般学生思维灵活敏捷、逻辑性强,回答问题准确快捷,口齿清楚流利,并富于激情和文采。应注意对参赛队员的培训。应有明确的竞赛规则及要求,并让每个队员通晓。竞赛中,评分要严格公正。

⑥组织环境教育夏令营。它一般由主管部门,如环保局、教育局或环境科学学会等进行组织,一个学校或几个学校也可联合组织。夏令营可围绕环境问题,确定一个或几个中心,通过组织参观、调查、知识竞赛、环境文艺宣传评比、讲座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达到环境教育的目的。在活动中要安排好食宿,注意饮食卫生、人身安全和交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