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

(一)人口增长的历史与现状

自有人类以来,人口的发展经历了约 300 万年的历史。在原始社会时期,

人口的总数很少,而且增长缓慢。据估计,公元前 100 万年时世界人口只有

1—2 万,平均每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为 1.3 个人。那时,人类十分重视人口的增长,对生殖带有崇拜的感情。虽然如此,在恶劣环境的冲击下,人的平均寿命仍然很短,而且在长达百万年的时间内,人口才增长到几百万。在人类与大自然的搏斗中,生产水平逐渐提高,剩余产品开始出现,人类社会由原始社会相继进入到奴隶社会。这一时期,人口数量增长加快,总人口发展到几千万,平均每万平方公里已有上千人。到了奴隶社会的晚期和封建社会的初期,即公元前 3000 年到公元 500 年间,世界总人口数由 2500 万发展

到 2 亿左右。在封建社会里,农业生产是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只要土地资源能充分保证,劳动力就成为增加收入的必要条件,因此增加人口成为发展经济的需要。但是,不管是在奴隶社会还是在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仍很低下,加上奴隶主和封建领主的残酷剥削、压榨,以及自然灾害、战争、瘟疫的影响,人口的死亡率仍然很高。从公元 500 年到 1650 年,世界总人口从约

1.9 亿左右增加到 5 亿 4 千万,在 1150 年的时间内增加了约 3.5 亿人口,翻了一番。

从 17 世纪中叶开始,人类社会从封建社会开始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生

产力得到空前的发展,人口死亡率迅速下降,从 1650 年到 1850 年,世界人

口由 5 亿 4 千万增加到 12.27 亿,人口倍增时间缩短到 200 年。从 1850 年到

1945 年,世界人口增加到 22 亿,人口倍增时间约为 95 年。从 1945 年到 1980

年,世界人口增加到 44 亿,人口倍增时间为 35 年。从 1980 年到 1990 年,

世界总人口达 50 余亿。进入 20 世纪以来,人口增长的特点出现了一些变化, 在发达国家,由于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受教育水平的提高, 家庭观念和生育观念已有了很大的改变,所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几乎都在逐年下降(个别年份和国家除外)。二次世界大战后,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取得了独立,进入了和平发展的时期。随着生产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知识普及,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发展中国家出现了人口的死亡率迅速下降,人口的出生率迅速增长的局面。从 50 年代到 80 年代,

发达国家的人口从 8 亿多增加到 12 亿;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从 17 亿增加到

38.4 亿。人口的迅速膨胀,不但给发展中国家,而且给全世界都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对环境的压力。很多国家开始重视人口的再生产问题,制定了控制人口增长的一系列法规或政策,并收到了初步的效果。表 35 是 1650 年到 1987 年的世界人口增长状况。

中国的人口发展是世界人口发展的一部分,在不同的社会阶段中,其发展一直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的制约。

表 35 1650 年—1987 年世界人口增长状况

各 洲 人 口 数(亿)

1650

1750

1850

1950

1987

亚 洲

3.3

4.8

8.1

13.89

29.3

非 洲

1

0.95

0.95

2.2

6.01

南美洲

0.12

0.11

0.33

1.64

4.21

北美洲

0.01

0.01

0.26

1.66

2.70

大洋洲

0.02

0.02

0.02

0.13

0.25

欧 洲

1.0

1.4

2.66

5.72

7.79

全世界

5.45

7.29

12.32

25.25

50.26

资料来源:联合国《人口年鉴》、美国人口咨询社《世界人口资料表》,卡尔-桑德斯估算。

据史书记载,在公元前 2205 年的夏禹时代,我国人口为 1355 万,到西

周初期,人口为 1371 万。进入封建社会后,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口开始逐渐增多,但每次封建王朝的更迭,都伴随着社会的动荡,使人口锐减。一旦新王朝稳定,人口又开始增加。直到封建社会末期,由清朝“康乾盛世”到嘉庆道光年间(1661—1850 年),在 190 年的时间内,全国人口由 1 亿增长到 4.2 亿人,奠定了我国现代人口的基础。1840 年,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60 年里人口就由 4.2 亿下降到 3.5 亿。从 1912 年开始人口又

以年平均增长 12‰的速度逐渐回升,到 1949 年我国人口达到 5.4 亿。解放以后,我国的生产力有了极大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根本的改善,医疗卫生保健事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人口死亡率大为降低,平均寿命由解放前的 35 岁提高到约 70①岁。在 40 年的时间里,除了 1959—1961 年自然灾害时期,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60 年代,人们已经感到人口的压力,到 70 年代以后,我国开始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上已初见成效,人口出生率由 1971 年的 30.65‰下降到 1990 年的 20.98‰;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由 1971 年的 23.33‰下降到 1990 年的 14.70‰;1984 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曾经达到过 10.81‰的低值。从 1949 年到 1991 年,我国的总人口净增 5.9 亿,平均每年增加在 1400

万以上,相当于每年增加一个中等国家,我国人口密度也相应地由每百公顷56 人上升到每百公顷 118 人。

我国的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快;人口年龄构成轻。这些特点预示着在未来的几十年内,如何合理有效地控制我国人口的净增长仍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