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污染的危害与防治

①土壤污染的危害

土壤污染有很大的危害,大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说明:

第一,土壤污染物在环境中经挥发、雨水冲刷等扩散过程,进一步污染大气、水环境,造成区域性的环境质量下降。

第二,对植物的影响。土壤中污染物超过植物的承受限度,会引起植物的吸收和代谢失调,一些污染物在植物体内残留,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引起植物变异。对于农业生产来讲,会使农作物减产,农产品质量下降。

第三,土壤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在被污染土壤中生长的作物吸收和积累了大量有毒物质(植物残毒),这些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最终影响人体健康(如汞、镉、铅、六六六、DDT 等)。另外,病原体污染,包括寄生虫、传染性细菌和致病病毒等,可以把疾病直接传染给人,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更为严重。土壤被放射性物质污染后,通过放射性衰变,能产生α、β、γ射线。这些射线能穿透人体组织,使机体的一些组织细胞死亡,使受害者头昏、乏力、白细胞减少或增多、发生癌变等。

②土壤污染的防治

防治土壤污染,必须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第一,要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这是防止污染的根本措施。主要包括控制和消除工业“三废”的排放;加强对土壤污水灌溉的监测和管理;控制化学农药的使用;合理施用化学肥料等。

第二,增加土壤容量和提高土壤净化能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可增加土壤对污染物的吸附能力和吸附量,从而减少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活性。发现、分离和培育新的微生物品种,改善微生物的土壤环境条件,以增强生物降解作用,这是提高土壤净化能力的重要环节。

第三,积极采取防治土壤污染的措施。例如,种植某些能吸收重金属元素的植物来去除重金属;施加抑制剂以减少作物对污染物的吸收(如施用石灰减少作物对重金属的吸收);控制土壤的氧化-还原条件以减轻重金属污染;改变耕作制度,改变土壤环境条件,以消除某些污染物的毒害;对局部被重金属或难于分解的化学农药严重污染的土壤,可以采取客土、深翻的方法除去污染物,但要注意防止发生次生污染。应该注意的是,在防治污染的措施上,必须考虑到因地制宜、采取可行的办法,既消除土壤环境的污染, 也不要引起其他自然环境的污染。

③土壤污染监测

土壤与水、空气不同,水和空气通过食道和呼吸道直接进入人体,为此一旦被污染,会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土壤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通过农作物间接反映的。目前,尚没有制定土壤中有毒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的标准。判断

土壤是否被污染,污染程度如何,一般是将土壤中有关元素的测定值与本底值相比较。土壤本底值的表示方法有的采用几何乎均值加减一个标准差表示,有的采用土壤组成元素平均值作为本底值,目前国内外还没有统一的规定。

由于环境是一个整体,污染物进入哪一部分都会影响整个环境。因此, 土壤监测必须与大气、水体和生物监测紧密结合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

我国常规监测项目中,金属化合物有镉、铬、铜、汞、铅、锌;非金属化合物有砷、氰化物、氟化物、硫化物等;有机化合物有苯并芘、三氯乙醛、油类、挥发酚、DDT、六六六等。

土壤污染监测所用的方法与水质、大气监测方法类同,常用的有: 重量法——测土壤水分;

容量法——适用于水浸出物中含量较高的成分的测定,如 Ca2+、Mg2+、Cl-、SO 2- 等;

分光光度法——适用于 Cu、 Cd、Cr、Pb、Hg、Zn 等组分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适用于有机氯、有机磷农药及有机汞组分的测定。土壤污染监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采样——包括污染土壤样品和土壤本底值样品; 样品制备——风干、磨碎、过筛等;

污染物测定——含水量测定、样品溶解、分析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