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环境教育是终生教育,中小学的环境教育应具有鲜明的基础教育性质

人的一生都在通过生活、生产、参与决策影响环境,环境教育也应伴随人的一生。中小学是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的环境教育属于基础教育范畴。简言之,在专门知识(环境科学知识)上不宜要求过高,但在对待环境问题的态度上以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上,则应有较高要求。

首先,要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并和国情教育结合,和热爱乡土的教育结合。通过教育使学生真正了解和感受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增强责任心。对环境问题的了解不仅要靠课堂讲授,还要注重实际的调查研究。要有正面和反面两种调查研究,要围绕人对环境的影响,讨论分析环境问题的规律, 并写出有关建议。

其二,有关最一般的环境科学知识教育,应从最一般的环境问题开始,

如大气、水、植被和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实际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防治的办法;应从地区的特殊性开始,如城市的工业污染和生活废弃物污染, 农业地区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农药化肥等对水域、土壤的污染,沿海村镇的海水污染、渔业资源枯竭等;应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所开始,如校园环境、家庭居住环境等。这样,从最一般的环境问题谈起,再进一步拓宽、加深,使学生具有一般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在环境教育中不要求全、求系统、求严密,不要搞成一门纯科学。

其三,最重要的是提高青少年的环境意识,培养他们爱护和尊重自然环境的态度,引导他们参与爱护环境、治理环境的活动,使他们具有这方面的良好行为和习惯。也就是作为提高未来公民的基本素质的措施来实施基础教育中的环境科学教育,而不是仅仅作为一门课程来对待。

在中小学中,愈是突出环境教育的基础教育性质,就愈能对青少年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同时愈能为接受终生环境教育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