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中

这种教育途径,目前在中国的中学内采用的比较普遍,开展起来也容易贯彻实施。

从中学设置的学科来看,化学、地理、语文、生物、物理等学科,都有利于渗透环境教育。

象化学学科内容中的氯气、氯化氢、氟化氢等污染物质与人体健康;硫的氢化物及氧化物污染,硫酸生产中的污染与人体健康;砷污染与人体健康; 氮氧化物的污染与防治;氨、铵盐、硝酸、硝酸盐、磷及其化合物,以及乙醇、醛与人体健康等基本知识,都能渗透环境教育的内容。

在地理学科,通过地质、大气、水、土壤等与人类环境的关系;海洋、陆地水的保护;森林、土地、物种、矿产等资源的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工业布局、生产与环境保护;能源的利用与调整和农村能源问题;人口和城市问题;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人类面临的严峻的环境挑战问题等内容,都可渗透环境教育。

语文课,主要通过有关文章对景、物的描述,将丰富的环境知识寓于生动形象的文学作品之中,使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领略其艺术美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强化环境意识,激发起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造福子孙后代的强烈责任感。象语文教材中有关日、月、星辰、云雾、风雷、雨雪、气候、节令、江河、泉瀑、湖海、土地、山、沙漠、平原与绿洲、花草、树木、禽、兽、鱼、虫、市镇、名胜古迹、自然风光等景物,都反映了文学与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人工环境的关系,所以,都可藉此渗透环境教育。

通过生物课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特别是环境污染对植物、动物的影响;植物资源、动物资源的保护;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危害;生态学在环保工作中的作用;生物工程在治理环境污染中的作用; 控制人口增长速度与维护全球环境的对策;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环保道路等问题,进而达到环境教育的目的。

物理课可以通过噪声的危害与防治;人为的大气污染,特别是酸雨、酸雾的产生与危害;热污染及其危害;静电污染及其危害;光污染、电磁污染、放射性污染与防治;能源利用与开发等知识,进行渗透性的环境教学。

渗透环境教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在实践时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①在备课时,要认真挖掘教学内容中进行环境教育的因素,并把它列入单元或课时教学计划(教案)中的教学目的之内,以便在实施中能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

②授课过程中,要用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释环境方面的知识,同时要注意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不能单纯地照搬国外处理环境问题的经验和环境教育的做法。

③要注意学科特点,根据学科内容及教学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如在物理、化学、生物课中运用实验的方法讲授某些环境知识,效果可能更好。

④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及文化科学基础知识的水平。低年级讲授环境科学知识宜生动形象;高年级宜加强逻辑性、系统性。

⑤要联系实际。学生对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是最熟悉的。因此应联系学生亲自感受到的环境问题、环境保护的成果来进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