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环境教育活动

①土壤环境调查

观察所在区的土壤和植被,判断它们属于什么类型,推断所在地属于什么类型的土壤分布区和植被分布区。

了解所在区的污染源情况,污染物的类型,农药、化肥的使用情况等, 以及它们给环境,特别是土地带来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把调查结果写成小论文。

②收集资料

收集近几年来报纸上发表的文章、资料,调查和了解水土流失、沙漠化和土壤盐碱化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我国的发生情况,比较各国各地区发生这些问题的规模和范围,了解这些问题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的数量。提出对水土流失、沙漠化和土壤盐碱化的预防、治理办法。

③植树种草,绿化环境

积极参加植树种草活动,绿化环境。

④土壤污染的监测与分析

此项活动需与环保部门、科研单位结合进行。目的:

通过对污染土壤中污染物含量的测定,了解土壤污染的状况和类型,并通过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状况的分析,提出改善和保护土壤的对策。

方法: 1.采样

要采取多点采样、均匀混合的方法,以使土壤样品具有代表性。一般可

在一个地块的对角线上设几个采样点,在 1000—1500 平方米以内采 5—10

个样品。采样深度在 20—40 厘米,每个采样点取土 1—2 千克。对每份样品要装入塑料袋并贴好标签,以记载采样地点、深度、时间、采样人等。

  1. 土壤样品制备

把采集的土壤样品全部倒在塑料薄膜上风干,趁半干状态把土块压碎, 除去根、草、石块等杂物,铺成薄层,经常翻动,在阴凉处慢慢风干。风干后的土壤样品,用木棒碾碎过筛,除去 2 毫米以上的砂砾和植物残体。用四分法反复弃取多余样品,最后保留足够用的数量,装入洗净干燥的玻璃瓶。贴上标签备用。

  1. 土壤中污染物的测定(如 DDT、镉、汞等)

有条件的学校可参照有关测定方法测定;大多数学校无法直接测定,可请环保部门、科研单位协助测定。

  1. 结论

根据测定结果,分析污染物在各个不同采样点的分布规律,同时,对采样地区的地质、地形、植被、水文、气候等自然条件,土壤类型、层次特征等土壤性状,作物、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情况和土壤污染历史进行调查。根据这些情况和测定结果,提出改善土壤状况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