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环境教育的实践性,将促进学校教育和社会实际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一切进步的教育家差不多都主张学校教育和社会实际的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学校教育的传统,一直把理论和实际结合,教育和生产劳动的结合,作为重要的教育指导思想。遗憾的是,近年来,一切为了升学的办学模式,以及一些错误的教育思潮的影响,使之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环境科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都是人类面临的紧迫的实际问题;它的研究方法除了缜密的理论探究外,更重要的是对实际存在的状况进行调查、测量、数据处理,它提出的防止环境污染、治理和优化环境的各种措施,必须是切合实际的、可为群众接受的、可操作的及符合经济学原则的。这些特点都决定了环境科学的教学必须理论结合实际,不能囿于课堂讲授,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到自然环境中去、到社会生活中去、到工矿企业中去、到一切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环境问题的地方去进行调查分析,去参与治理。学生在接触实际的过程中,除了对环境问题的自然科学方面的具体了解外,更重要的是接触了解各种各样的人以及各式各样的实际问题。这些对学生了解社会大有裨

益,使他们对人和环境的关系本质上是一个社会过程有更切实和深刻的了解;这些也对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很有好处,即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研究科学技术、应用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都应该是为社会生活、生产和发展服务,为公众利益服务,为提高公众的自觉性服务,和公众一起对科学技术发展中产生的问题,采取合理的对策和行动的观念。

如果环境教育从一开始就不被纳入和实际脱节的、只和升学考试挂钩的模式中去,则基础教育中环境教育的加强,必定能促进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改革的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