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价值观念的对策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耗竭的原因,除了违背自然—生态规律外,从价值观念上来看,主要是违背经济规律。长期以来,人们的传统观念把空气、水等资源当作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价值的自然资源,把自然环境当作各种废物的净化场所,因此,不管是向自然索取还是向自然排放,都不必付出任何代价和劳动。这种陈旧的价值观念是造成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社会再生产过程同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它一方面

不断地从自然界中获取资源,同时又不断地把各种废物排向环境。人类活动和人类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能量流动、信息传递过程必须既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又遵循经济规律才能高效与和谐地进行。

自然环境和资源也是一种商品,是有价值的,消费者应该付出代价和劳动。为此,我们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计算和统计上,应该把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消耗的程度,以环境资本折旧的形式反映出来。这种价值观念的转变,要求实行真正的价值和价格,即把在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中,为保护环境和资源而消耗的全部费用真实地反映出来。

环境保护事业既不是单纯的社会福利事业,也不是影响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沉重负担;它不仅有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也有经济效益。据联邦德国的统计分析,用于环境保护的投资与由此而带来的经济效益之比是 1 比 3。当然,环境保护效益的计算是特别困难的。因为它不仅包括保护社会财富的经济价值,还包括保护人群健康的保健价值,保护自然遗产的美学价值,保护人文遗产的历史价值,保护生物种源的科学价值等。然而,美学、历史、科学价值都很难用货币形式来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