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运动

地球作为一个行星在宇宙中不停地运动,除了其本身的运动外,它还要参加太阳系、银河系的运动。在地球本身的运动中,最明显的是自转和公转运动。

地球的自转 地球一刻不停地绕地轴旋转,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 24 小时。

地球的自转运动,对自然界具有深刻的影响。由于自转引起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这种交替的进行又比较迅速,因此,对于地球上生物的生活极为重要。白昼的短促,使地球向阳的一面不致过度炎热,而黑夜的短促,又使地球背阳的一面不致过度寒冷。地球的自转决定着一昼夜 24 小时各种气象要素的变化,这对于绝大部分植物生活具有特殊的意义。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离不开太阳光。而在地球两极地区,由于半年为昼,半年为夜,多数植物不能生活。

地球的公转 地球除自转以外,还沿着椭圆形轨道环绕太阳运转,叫做地球的公转。太阳位于椭圆的两个焦点之一处。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是同时进行的,而且公转的方向与自转的方向相同,也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为一年。

地球公转产生的最显著的自然现象是四季。由于地球总是朝着一个方向球体倾斜绕太阳公转,因此,有时候北半球倾向太阳,而有时候,南半球倾向太阳,由此循环往复,使得地球上同一纬度处太阳照射条件具有周期性的变化,造成了地面获得太阳热量的周期性变化。这里所说的太阳条件,主要是指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

太阳高度即太阳光与地平面的夹角。太阳直射地面,即太阳高度为 90° 时,太阳辐射能集中在较小的一块地面上,这样单位面积上所获得的辐射能量较多。当太阳斜射地面时,单位面积上所获得的辐射热量减少。在同一地理纬度上,夏季太阳高度大,冬季太阳高度小。

地面接受太阳辐射能量的多少,除取决于太阳高度外,还取决于日照时间,与正午太阳高度一样,昼夜长短既有季节的变化,又有纬度的变化。对同一纬度来说(赤道除外),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

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不停地前进,每年绕太阳公转一周,于是产生四季更替现象。

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严格地说,这只是南北半球中纬度地带才有的现象。对于整个地球来说,应笼统称为季节变化。

地球上的季节变化是由太阳辐射、大气环流等综合因素形成的。而一个地区的气候则还与该地区的地面状况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有关。例如城市的年平均气温要比其郊区高出 0.5—3℃,或者更多一些。

地球上的五带 地球上的热带、南北温带和南北寒带,总称五带。

地球上五带的划分,是以纬度为标准,即以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为标准,因为它是地球表面冷热差异的基本原因。而季节变化的特点又是划分五带的依据。

以回归线和极圈四条纬线划分的五带都是一定的纬度地带,所以又可以说五带是纬度带。南北半球都可以分为三个纬度带,即热带、温带和寒带。热带是南北半球各自唯一的有太阳直射的纬度带,因为互相连接,习惯上被作为一个地带。寒带是南北半球各自唯一的有极昼极夜的纬度带。而温带则是南北半球从各自的热带到各自的寒带的过渡地带,是既没有太阳直射又没有极昼极夜的地带。

世界的气候 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在每个带内,由于所处位置不同,以及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的影响,各地气温和降水的状况很不一样。因此地球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气候类型,主要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式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苔原气候、冰原气候、高山气候等。

属于热带的有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热带季风四种气候类型。亚热带有亚热带季风和地中海式二种气候类型。温带有三种气候类型,即温带海洋性、温带大陆性和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只有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一种类型。寒带地区有冰原和苔原气候两种类型。而高山气候则不受纬度影响。凡海拔 3500 米以上的高山和高原均属于高山气候。表 2 为世界陆地自然带情况。

人类活动与气候 气候既是人类生存的环境要素之一,又供给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资源。气候与人类活动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一方面,气候对人类活动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气候条件的制约。城市建设、交通和工程建设等也都与气候条件有关。另一方面,人类活动对气候也有一定的影响。人工造林、修建水库以及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等,都会对气候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为此,人类在从事生产活动时,必须注意合理利用气候资源,保护气候资源,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得以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