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情及国力出发搞好环境保护工作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也是处于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以二元经济结构为特征的、传统的和现代化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同时并存的国家。经济落后表现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要缩小这种差距还需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几十年。经济效益差表现在高投入、低产出,水源、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大。以能源为例,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新增 1 美元的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 3 倍,比日本高 7 倍。我国

每美元工业产值的能耗是日本的 5.8 倍,联邦德国的 4.2 倍,美国和印度的

  1. 倍。1986 年,我国一次能源总消费量是 8.09 亿吨标准煤,日本是 5.67 亿吨标准煤;而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仅相当于日本的 1/6。

人口和资源现状决定了中国的经济发展目标不能过高,决定了人民的消费将长期处于“小康”水平,也决定了中国的环境目标只能与中国的经济发展目标相适应。据初步预算,我国废气、废水、工业废渣、城市垃圾和城市环境噪声等方面的治理投资,需要近千亿元。如此巨大的投资,远远超越了国家财力、物力所能承受的程度。因此,我们既要防止因盲目追求过高环境目标和标准而阻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倾向;又要防止不顾环境后果盲目发展国民经济的另一种倾向,从国情、国力的实际出发,稳步发展经济,保护我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