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云山的传说
·地藏王大意失齐山·
很古的时候,有两位神仙,一是信佛的地藏王,一是信道的大素真人。地藏王还是太素真的亲舅舅。一天,地藏王听说江南白岳是人间的仙境,于是带外甥一齐到了白岳山下。地藏王迫不及待要上山,而太素真人却嚷着肚子饿走不动。舅舅疼外甥,就到一家面馆去化缘。太素真人淘气地对地藏王说:“舅舅,今天我们吃面要寻头吃,找到一根面头吃一根,不吃完不走。” 地藏王答应了。太素真人人小鬼点子多。他用筷子把面杀挑起,稍一用力, 齐刷刷地露出两截面头,“呼噜”两口就吃完了一碗面,他见地藏王只吃了几根。就推说去村里走走。待地藏王一根根好不容易吃完面,才察党外甥先上山占山头了。他急忙往山上赶,但看到路上只有下山的脚印,又放心了。地藏王也不管外甥哪去了,自己先去占山头了。一路胜景看不尽,待他优哉游哉来到正殿时,不由得火从头顶出,气向胆边行,恼得长啸数声,震得齐
云晃了几晃。原来外甥早已正襟危坐在正殿的宝座上了。
这止殿地形酷似一把金交倚,背倚鼓、紫霄、钟三峰,左有青龙盘绕, 右有白虎护卫,五道清泉汇于殿前,正应“五水到堂一水出”之大吉。地藏王一看这样好的地方被自己的外甥骗占了,忽地从腰间抽出金铜,怒喝一声, 挥铜打去,但见山摇地动飞沙走石,正殿前即刻被鞭打成了一道万丈深涧。太素真人见地藏王把殿前打空了,破了宝殿的威仪,也顾不得甥舅之情,他从腰间抽出斩妖剑,用剑挑了点黄泥,往万丈深涧抛去,顿时黄泥变成了一座四面绝壁的香炉峰。地藏王眼看没有破掉太素真人的风水,反而增添了正殿的威势,想与外甥决一雌雄,又怕失去舅舅的身份,只得恨恨连声,离了白岳奔九华山去了。从此,白岳成了道教圣地,而九华山成了佛教名山。
原来太素真人早知白岳是座名山,生怕被舅舅占去,所以在岩脚面店略施小计,抢先上山。为了迷惑舅舅,他又倒穿鞋上山。待他踏过梦真桥,走到一天门时已无路可行,于是他运足神力,一脚踢开石门才进了山,至今一天门还留有太素真人的靴印痕迹呢,而地藏王一时疏忽,上了外甥当,佛教弟子都不甘心,难怪紫云关下拇指峰的石壁上还留有天然壁画:一和尚秉烛望着白岳仙境,神情是那么失望。这虽然是传说,但也反映了齐云山道家如何胜了佛家,使齐云山成为道教名山的历史。
·唐伯虎仗义撰碑铭·
唐伯虎是明代著名的书画家和才子,还是一条仗义的好汉。明朝弘治年间,唐伯虎应天府乡试列为榜首,中了解元。正准备进京会试,不料发生泄题案件。有人告主考官,徽州休宁人程敏政与唐伯虎有交往,卖考题给唐伯虎作弊。两人被捕入狱。后经调查,虽属冤案,但唐的前程耽误了,从此誓不做官。他听程敏政谈过家乡齐云胜境,便萌发了登齐云山的念头。
上得齐云山来,他觉得在这人间仙境,什么烦恼优愁顿觉荡无。游罢紫霄崖,来到玉虚宫,只见道长站在雷坛上俯瞰山下小道,面有难色。唐伯虎发问。道长叹说:“这玉虚宫刚竣工,贫道想在宫前竖一碑铭,找到山下齐云公馆的秀才,此人字和文章都好,就是贪图小利,要价太高,不肯通融。” 唐伯虎豪爽他说:“死了张屠户,不吃浑毛猪,我唐寅不才,如蒙不弃,愿代撰碑文。”道长听是唐寅,连称“恕罪”,当晚,唐伯虎下榻长生楼,在明晃晃的青油灯下,听着青虚宫钟鼓之声,喝着沁人心脾的白岳黄芽茶,轻铺素笺,饱蘸浓墨,一篇骄体《紫霄宫玄帝碑铭》一挥而就。这篇文字后请新安名家汪肇篆额,戴炼书丹,休宁、歉县两地高手镌刻,费时 2 年,才巍峨地屹立在玉虚宫前。唐伯虎在山七日,深得道长的指点,晚年也信起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