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之意不在酒

宋庆历五年秋冬之间,欧阳修贬为滁州太守,心情不好。但见滁州山青水秀,民风醇朴,又遇上了好客的琅琊寺住持智仙,很快消去了胸中的块垒。不久,智仙在“酿泉”边造了一座小亭,欧阳修命名为“醉翁亭”。从此, 他常到此外批阅公文,处理政务;并邀朋友饮酒取乐。他创作了一支琴曲《醉翁吟》,与大家边歌边舞,举杯痛饮。为抒发遭贬后的感慨和对琅琊山景的

热爱,他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醉翁亭记》。此时,他才 40 岁,以“醉翁”自称,可见其心绪不佳,大有“借酒浇愁”之意。后来“醉翁之意不在酒”便成了一句名言。后人解释“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借山水涤荡心郁也。”

欧阳修写好了《醉翁亭记》,亲自抄了 6 份,要衙役贴在滁州各城门口,

并命组成 6 支锣鼓队,在城门口呜锣击鼓,一边说:“滁州太守,庐陵欧阳修,昨日著文《醉翁亭记》,敬清黎民百姓、过往商贸、文武官吏过目修改。”一时城门口你挤我推,熙熙攘攘。大家都说文章内容丰富,文辞优美,结构严谨,天衣无缝。欧阳修也格外高兴,但到了晚上,衙役带来了一个砍柴的老汉。老汉没什么文化,说话直来直去:“大人,你这文章大家都说好,我听人念来念去,就是开头有点罗嗦。”欧阳修一听,马上把文章背了一遍: “滁州四面环山也,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背到这里,老汉突然打断了欧阳修的话,说毛病就在这儿:“大人,我们砍柴的,整天在山上转,我不知道大人去过琅琊山南天门没有?我每次站到那儿,什么乌龙山、大丰山、花山、白米山全在脚下,觉得四周都是山。”欧阳修连连点头,把文章开头改成了:“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老汉听了说:“好了,好了,这回不罗嗦了。”欧阳修问樵夫老汉有什么要求,老汉说想要一纸“欧文苏字”。不久,

欧阳修亲自到琅琊山下的一间破草房,把苏东坡书写的《醉翁亭记》送给了樵夫。后来并刻成碑文,便成无价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