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晶体和非晶体

固体可以分成晶体和非晶体两类。在常见的固体中,石英、云母、明矾、食盐、硫酸铜等都是晶体;玻璃、蜂蜡、松香、沥青、橡胶等都是非晶体。晶体和非晶体在外形上和物理性质上都有很大区别。

晶体都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例如,食盐的晶体呈立方体形(图 13

-11 甲),明矾的晶体是八面体(图 13-11 乙),石英的晶体(透明的石英晶体叫水晶)中间是一个六面棱柱,两端是六面棱锥(图 13-11 丙)。冬季的雪花,是水蒸气在空气中冻结时形成的冰的晶体,它们的形状虽然不同,但都是六角形的规则图案(图 13-12)。非晶体则没有规则的几何形状。

晶体和非晶体除了外形上的差别外,在物理性质上也有所不同。

取一张云母薄片,在上面涂一层很薄的石蜡,然后用烧热的钢针去接触云母片,接触点周围的石蜡就熔化了,而熔化了的石蜡成椭圆形(图 13

-13)。如果用玻璃片做同样的实验,熔化了的石蜡成圆形(图 13-14)。这表明在云母晶体里各个方向上的导热性能不同,在非晶体玻璃里各个方向上的导热性能是相同的。晶体在不同的方向上不仅导热性能不同,机械强度和导电性能等其他物理性质也不同。也就是说,晶体内部的物理性质与方向有关,这种特性叫做各向异性。非晶体的各种物理性质在各个方向上都相同,所以是各向同性的。

晶体可以分为单晶体和多晶体。如果整个物体就是一个晶体,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单晶体。上面说的晶体就是指单晶体。单晶体是科学技术上的 重要原材料,制造各种晶体管就要用纯度很高的单晶硅或单晶锗。

如果整个物体是由许多杂乱无章地排列着的小晶体(晶粒)组成的, 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多晶体。平常见到的各种金属材料就是多晶体。把纯铁做成的样品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它是由许许多多晶粒组成的。晶粒有大有小,最小的只有 10-5 厘米那样大,最大的也超不过 10-3 厘米。每个晶粒都是一个小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晶粒在多晶体里杂乱无章地排列着,所以多晶体没有规则的几何形状,也不显示各向异性,它在不同方向上的物理性质是相同的,即各向同性。

为什么晶体和非晶体会有这些差异呢?这要从晶体的微观结构中去寻找答案,人们很早就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

* 五、空间点阵

19 世纪中叶,人们根据晶体外形的规则性和各向异性提出了一种假说,认为晶体内部的微粒是有规则排列着的。从 1912 年开始的应用 X 射线对晶体结构进行的研究,证实了这种假说的正确。现在,人们用电子显微镜对晶体内部结构进行直接观察和照相,进一步证实了这种假说的正确。组成晶体的物质微粒(分子、原子或离子)依照一定的规律在空间中

排成整齐的行列,构成所谓空间点阵。晶体中物质微粒的相互作用很强, 微粒的热运动不足以克服它们的相互作用而远离,因而形成了可用空间点阵来描述的晶体结构。微粒的热运动表现为在一定的平衡位置附近不停地做微小的振动。

图 13-15 是食盐的晶体结构示意图。食盐的晶体是由钠离子 Na+和氯离子 Cl-组成的,它们等距离地交错地排列在三组相互垂直的平行线上, 因而食盐具有正立方体的外形。

晶体外形的规则性可以用物质微粒的规则排列来解释。同样,晶体的各向异性也是由晶体的内部结构决定的。

图 13-16 表示在一个平面上晶体物质微粒的排列情况。从图上可以看出,在沿不同方向所画的等长直线 AB、AC、AD 上,物质微粒的数目不同。直线 AB 上物质微粒较多,直线 AD 上较少,直线 AC 上更少。正因为在不同方向上物质微粒的排列情况不同,才引起晶体在不同方向上物理性质的不同。

有的物质能够生成种类不同的几种晶体,是因为它们的物质微粒能够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例如,碳原子如果按图 13-17 那样排列,就成为石墨,按图 13-18 那样排列,就成为金刚石。石墨是层状结构,层与层之间距离较大,作用力较弱,沿着这个方向容易把石墨一层层地剥下。金刚石中碳原子间的作用力很强,所以金刚石有很大的硬度。金刚石和石墨,除了力学性质不同外,其他物理性质上也有很大差异。金刚石的密度大,石墨的密度小;金刚石不能导电,石墨能导电。不只是碳元素能组成不同的晶体,其他元素也有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