Ⅳ.债务的稀少性1.硬币的稀少性

从洛克到斯密和李嘉图、马克思和蒲鲁东的劳动经济学以及从边泌到门格尔和庞·巴维克的心理经济学终于成为效率和稀少性的概念,和它们同时并进的有一种货币经济学在发展形成,从休谟起,经过杜阁、麦克劳德、西季威克、哲逢斯、卡塞尔、威克塞尔、纳普、霍特里和费希尔,结果产生了未来性的“债务”的概念。

休谟于 1752 年在他对重商主义的攻击中引进了三种观念,这三种观念有助于把后来不同派别的经济学家分为商品论者和货币论者。第一是变动和稳定的区别;第二,稀少性和习俗的区别:第三,货币的利息和资本的利息相等。

休谟对于以商品和劳动为标准的货币供给上的变动以及货币供给的稳定两者的区别,结果使那些还没有数学方法可以研究变动的相对性的物质经济学家,用劳动替代货币作为永久不变的价值的尺度,因而混淆了效率和稀少性。后来,约翰·穆勒悄悄地用金属货币替代劳动作为价值的尺度的时候, 货币已经从金属货币变成借入货币,然而在他看来,那是一种心理学上的东西,和他的一般经济学理论无关。休谟只谈金属货币。他说:

“⋯⋯无论在哪一个国家至,只要货币开始流入,比以前增多,一切就会呈现一种新面貌:劳动和产业获得生气:商人变得更加勇于进取,制造者更加勤快和熟练,甚至农夫犁田也会更加敏捷和专心。⋯⋯虽然金银的增加必然会引起物价的高涨,但不是立刻就上涨的;而是必须经过相当的时期,然后那货币才流遍全国,使各种人受到它的影响。起初,人们看不出变动;物价逐渐上涨,一种商品先涨价,然后另一种再涨,最后全部物价达到新的水平,和国内现有的现金的新数量成适当的比例。我认为,只有在取得货币以后和物价上涨以前这当中一段时期的情况下,金银数量的增多有利于产业。”另一方面,“在金银减少时,这种中间时期对产业有害,和金银增多时对产业有利一样。工人不能从制造家和商人那里获得雇用;虽然他仍旧出同样的价格在市场上买东西。农人没法出卖他的谷物和牲畜;虽然他必须向地主缴纳同样的地租。那必然会产生的穷困、衣食不周和怠惰, 不难预料。”①

货币的稀少性方面这些变动的影响完全在商品和劳动的价格上。节省下来的商品的数量和因此而产生的利率,决定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俗”。“在一个只有一种地主利益集团而没有任何其他东西的国家里,因为不俭约,借债的人一定很多,利率必须和它成适当的比例。”他把这种情况和一个商业和制造业的国家作了对比。

“一切勤劳的职业必然会产生俭约,使贪图利得的心胜过贪图享乐的心。⋯⋯为了要有许多贷出的人⋯⋯不一定必须有大量的金银,而且早有金银也还不够。只须国内的财产(不管大小)或者对那财产的支配权集中在某些人的手里,形成相当的数目,或者构成

① 《休谟哲学选集》,格格与格娄斯 1898 年校订本,第 3 卷,第 313、315 页,(《道德、政治和文学论文》,《论货币》,《论利息》,《论贸易差额》等篇)。

一种庞大的金钱上的利益集团。这就产生若干放债者,压低高昂的利率;这⋯⋯并不决定于现金的数量,而决定于特殊的生活方式和习俗,它们使现金聚集为许多分开的数目或者价值很大的巨额集团。⋯⋯那些认为货币多是利息低的原因的人,似乎是把附随的结果当作原因:因为那压低利息的产业,一般也需要大量的金银。花色繁多的精巧制造品,加上时刻留心的善于经营的商人,很快就会把货币吸引到一个国家来,只要世界上有这种货币。⋯⋯虽然货币多和利息低这两种结果都自然地起源于商业和产业,它们却完全不相互依赖。”货币的数量多一些或者少一些“对利息没有影响。可是,劳动和商品的现有量多一些或者少一些一定有很大的影响;因为,我们出利息借入货币的时候,实际的结果是借

入这些东西。”②

这产生了休谟的第三种观念,所谓货币和节储下来的实物以及付给这种节储的物品作为利息的实物,是相等的。

“如果你借给我这么多的劳动和这么多的商品;你取利百分之五,就是收进这样比例的劳动和商品,不管用什么来代表,不管是用金币或银币,不管是用一镑或一盎斯。”

换一句话说,如果人们付出较高或较低的价格购取用作资本的商品和劳动,他们就也付出同样较高或较低的价格购取那作为资本的利息的商品和劳动。因此,货币数量多少上的变化引起商品和劳动的价格上的变化,但不引起利率上的变化。利率的变动是由于生活标准的变动。休谟的分析的目的在于揭露重商主义者的错误和解除他们对国际贸易逆差的忧惧。人们不必担心一个国家会失去它在世界的金银中应当保有的一部分,如果商品输入量超过商品输出量。由于现金的输入或输出而分别引起的国内物价的上涨或下落将加以矫正;最后会使所有的“邻近国家保有适当数量的货币,差不多和备国的产业和技术相称。”如果英国国内货币的数量由于输出货币偿付商品输入而减少,劳动和商品的价格就会下落;其他国家就会“送回我俩所失去的货币,”因此,把英国的物价提高到国际水平。物价不可能永远涨得高于那国陈水平,因为“没有邻国买得起我们的商品:另一方面,它们的商品变得比较起来非常便宜,以致不管制定多少法律,便宜的商品总会弄到我们国里来, 我们的货币总会流出去。”②

虽然休谟的论辩只限于它对重商主义在国际贸易中争取金银的关系,可是,将近二百年来,他的三种新观念把后来的经济思想分成商品论者和货币论者两派。在商品论者方面,如果货币只是反映真实责本和真实利息的一种容易变化的镜子,那未,货币就是有名无实的东西,应该完全丢开不谈,人们只应该注意物质的自然,注意劳动和商品。这一派从魁奈、斯密、李嘉图和马克思一直发展到近日的管理经济学家。

可是,在货币论者方面,如果货币数量上的变动有一种影响。能刺激产业或者使产业萧条,那末,货币就不是有名无实的东西,而是所有决定生产、积累、买卖、和消费的各种交易中的一个决定性的因素。货币论者这一派可

② 同上书,第 3 卷,第 325—328 页。

① 《休谟哲学选集》,第 3 卷,第 322 页。

② 同上书,第 3 卷,第 333 页。

以说是从杜阁对魁奈的修正开始,直到最后金属货币的绝迹,黄金由中央银行集中为止。这些学说中有特色的蒋变是从休谟的硬币转变到麦克劳德的可转让的债务,以及从偶然变动的观念转变到不断变动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