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边际

“价格边际”比应税边际和财务边陈重要得多。因为那可变的捐税和财务两种边际决定于这价格边际。前列图表②说明一百四十年中不断变动的物价。该图表显示在法国革命开始以后的二十五年中英美物价上涨,然后突然下降,间有些微的回升,这样继续到 1849 年。在 1810 到 1820 年这一段时期内,马尔萨斯和李嘉图在各种份额对边际的问题上发生了辩论。商品的价格正在下跌,如同自从另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物价已经下跌那样。在物价下跃的同时发生失业。马尔萨斯认为失业的原因是各种东西生产得太多,以致工人不能消费他们所生产的东西。是这一点使得物价下跌。他主张征税举办公共工程以及地主多用钱经营自己的产业,以便使工人就业而所做的工作不会造成产品来参加竞争的市场,压低物价。

可是,李嘉图对于正在商人获利甚微或者不能获利的时候增加捐税这种主张,觉得十分不妥,他很有理由地辩说,纳税人会雇用的劳动并不少于付给工人的税款会雇用的劳动。他认为失业的原因是当时完全没有组织的劳动非常固执,不肯接受较低的工资。③如果工人肯接受较低的工资,即使销货价

① 当然商人不能精确地知道某一项要素的变动将在他的利润边际上引起什么变动。可是,他心中十分有数他的利润边际很小,因而知道任何变动对于减小或加大他的利润非常重要。

② 参阅本书上册,第 149 页。

③ 《李嘉图致马尔萨斯书信集》,邦纳编 1887 年版,第 187—199 页。

格较低,雇主就会有获利的余地,然后他们就会雇用那失业的人。他反对马尔萨斯,认为不可能有普遍生产过剩那种事,因为任何一种商品的增产会增加对一切其他商品的需求。可是,利润的边际可能普遍减小,假使价格减低而工资不比例地减低。

自从一百多年前李嘉图的时代以来,共产主义者、社会主义者和工会主义者遵奉马尔萨斯的学说。他们从份额的观点立论;李嘉图和商人从利润的边际立论。劳伯特斯于 1837 年第一个采用后来把工人所得的份额不足作为产业萧条的原因那种方式,陈述社会主义者的论点。①同一时期内,卡尔·马克思创立了他的理论,从 1848 年革命的时候在《共产党宣言》中开始。

可是,由于 1849 年黄金的发现,世界物价又开始上涨。这一次的上涨,

在美国纸币膨胀的影响下,继续到 1863 年,其间偶有些微的回跌。然后又开

始了世界范围的物价下落,直到 1897 年为止,其间也偶有些微的回升。然后

又转为上涨,直到 1920 年为止,接着再一次下跌,仍然间有回升,继续跌到

1929 年的萧条。

我们用平均批发价格上这些世界范围的波动,来研究价格边际问题。 让我们回头再讲我们以前举例的印刷业里的一家公司。每册售价一角

时,销售额六十万册,产生价款六万元,或者每周每一工人产生六十元。可是,现在把这六十元分成所有的生产成本——一切工资、利息、租金、包含在原料成本中的以前其他商人的利润、捐税等等。然后酌量以售价的百分之三十作为这家个别公司的平均利润边际。这利润边际的数目是一千八百元, 余下五万八千二百元作为每周的生产总成本。这生产总成本是公司所负担的全部新债务,为了取得每周六万元的总收入,剩下一千八百元作为利润的边际。

这相当于售价的百分之三的利润边际可能是股票票面价值的百分之十、百分之二十或百分之三十——利润率,决定于该公司发行的票面股份共有多少。那是一个簿记问题,在这里和我们没有关系。可是,假设货币的乎均购买力发生了世界范围的上涨,一切商品的价格每月下降百分之一。这差不多是 1920 年夏季以后以及 1929 年以后物价下降的速率,像图表 14 中表现的那样。为了配合我们的例证,让我们假设那五万八千二百元的债务是月初造成而产品是月底卖出的。这符合通常给予顾客的三十天信用。在此期间世界范围的物价水平下降百分之一。

因此,在例证的那个月里,且不管任何技术的效率增高,销货所得从六万元减少到五万九千四百元。可是这六百元是利润边际(一千八百元)的三分之一,或者百分之三十二。这样,物阶的普遍下降,基本上同样地影响着所有的商品,由于售价下降百分之一,减少利润边际百分之三十三。

如果某个其他公司的利润边际本来是百分之二,只等于一千二百元,那末,由于售价下降百分之一,利润边陈就会减少百分之五十,这是受世界性的原因的影响,不是个别企业所能控制。或者,如果一个比较兴旺的公司, 利润边际是百分之十,那末,售阶下降百分之一,就会减少利润边际百分之十。

人们也许可以说,如果价格下降百分之一,以致销货总额从六万元减少到五万九千四百元,那末,消费者手里就会多出那笔钱六百元,可以用来购

① 劳伯特斯:《劳动阶级的要求》,1837 年版。

取其他商品,因此可以相应地增加劳动的就业。

这里出现了上面提到的那种错误思想的另一方面,这种想法只注意国民总收入的各项份额,不注意利润的边际。杂志购买者

图表 14 1919—1933 年美国的批发价格

美国劳动统计局编制的指数,根据商品 550 种。新编 784 种商品的指数,用 1931

年各别的平均数的比率折合到 550 种商品的基数。(录自 1931 年联邦准备银行董事会报

告;及 1933 年 1 月—1933 年 5 月联邦准备银行公报。)

可能用于购买其他商品的那六万元或者五万九千四百元从哪里来呢?他们从那些成为对他们负下这笔债务的商人们手里得来。他们取得这笔钱,一部分是直接地作为工资、租金和利息;或者一部分是间接地作为包含在卖出的原料中的工资、租金、利息和利润,或者所缴纳的捐税。因此,这些杂志购买者可能根本不能得到他们的购买力,假使由于一切商品的售价平均下降百分之一,一切商品上的利润边陈减少掉百分之三十三。他们不能再作为杂志的消费者,因为他们失业了。他们失业,是因为利润边际发生了变化。

这种物价的普遍涨落对全世界所有的商人的所有的利润边陈发生基本上同样的影响。他们大家基本上同时减少雇工。世界性的普遍的原因产生基本上同样的影响,不管需求的伸缩性是“一”、或是大于“一”或是小于“一”。我们说“基本上同样”或者“基本上同时”,意思是说对于不同的机构

和不同的商品在时间或地点上不免有些变化。关于这些变化和先后,我们在这里不需要细说。它们就是那样,在失业方面的影响总要到物价开始降落的几个月后才表现出来。①

这里,要点不是这些对平均数的差异,也不是时间上先后的不同。要点是我们的资本主义制度在非常狭小的利润边际上经营,如果一切物价的平均数发生变动,这就等于说——不管原因是货币的或者非货币的——在全世界对利润边际的影响实质上比对商品批发价格的影响要大三十三倍,假如平均边际是销货总额的百分之三。归于利润的份额已经不值得考虑。利润的边际成为最重要的问题。

这种边际正是我们的杂志购买者必须指望从那里取得他们的钱来购买杂志的地方。他们都是从商人手里取得他们的货币,商人又是从银行手里取得这笔货币,商人在现代的情况下获利甚微,他们在狭小的利润边际上经营业务。企业和就业是否继续下去,或者扩张,或者减低发展速度,或者停止, 都决定于狭小的利润边际。在维持人们就业的问题上,重要的不是归于利润的份额,也不是归于工资的份额。这两种份额在其他问题上十分重要。可是为了使资本和劳动得到使用,不受技术进步的影响,那就像道格拉斯说明的那样,无论是劳动取得一半或者三分之二或者五分之四,无论是资本家取得一半或者三分之一或者仅仅五分之一作为他们的份额,都没有关系。在关于份额上,道格拉斯的话是对的;可是有关系的不是份额,而是边际。

直截了当地来说明问题,如果在 1923 至 1929 年效率增加的这一段时期

中工资有相应的增加,是不是就会防止 1930 至 1933 年世界范围的失业呢?

① 参阅本书下册,第 264 页,《自动的和管理的复苏》。

如果世界上主要的中央银行在 1925 年以后会彼此合作,把货币的购买力稳定在 1926 年的批发物价水平上,是不是就会防止1930 至 1933 年的失业呢?(在这里我们不考虑实行的可能性问题,而假设这两种预防方法都可能实行。)对第一个问题的答案,道格拉斯说得不错。减少归于利润、租金和利息

的份额,用来增加归于工资的份额,防止不了 1929 年以后的失业。

可是必须注意,道格拉斯的答案关键在于会有一些扩张的产业来承受那些被紧缩的产业解雇的失业者。

是否可能有扩张的产业呢,由什么来决定呢?决定于投机性的或推测的利润边际。如果一切物价都在下跌,并且预期还要下跌,一切利润边际就被减少到物价下跌程度的十倍、二十倍、二十五倍、三十倍或更多的倍数。因此产业不扩张。表面上似乎是技术的失业,其实是产业不能扩张的结果。

另一方面,如果一切物价都在上涨,利润边际增加的程度就二十倍、二十五倍或更多倍于物价的上涨。由于物价上涨,产业就扩张,除了道格拉斯所谓暂时的失业以外,没有技术的失业。

可是到了所有的劳动充分就业的时候,物价再涨就是纯粹的膨胀,因为利润边际虽由于物价上涨而再增加,却不能使更多的工 人获得工作,如果他们都已经就业。

因此,他建议的稳定货币购买力,可以使某些产业按照它们不同的投机性的供求伸缩性而扩张和紧缩。可是,它防止普遍的过度扩张,因为对一切利润边际都发生影响。李嘉图主张在物价下跌时减低工资来维持惯例的利润边际,而主张稳定一般购买力的人们却要在效率增高时用日益增涨的工资来维持利润边陈。

这些是其他因素,是早期的学说中所不了解的——较高的生活水平和技术效率的增加。李嘉图主张,为了增加利润边际,工资必须减低,因此把较低的生活水平强加在工资劳动者身上。原来他硬要降低生活水平的唯一理由是 1815 年以后商品价格的普遍下落。假使他考虑到可能有一种稳定的物价水平,他也许能看到他的利润边际可能维持,而不必降低生活水平。

我们所假设的印刷公司那个例证,可以比照图表 14 加以折合,变成一切产业的统计的平均数。这些批发价格的平均数,相当于制造家、农场主、矿山所有人以及其他那些对自己从而获得利润的产业有控制权的人们所收入的价格。如果我们假设,这些商品售出时平均是三十天的期,如果我们在这里应用边陈的原则和投机的原则,又假设平均利润边际是售价的百分之三:那末,卖方,在 1919 年 2 月,在售价一百三十元时,他们的全部生产成本等于一百二十六元一角,他们的利润边际是三元九角。可是,既然当时的物价以每月百分之二的速率在上涨,三十天后的预期价格是一百三十二元六角,这个数字虽然在售价一百三十元上只增加百分之二,在利润边际上却增加百分之六十六。

或者,如果货物是在最高峰平均价格一百六十八元时售出,如果价格以每月百分之三点六的速率开始下跌(实际确曾下跌),那未,三十天后价格跌到一百六十三元,减少了六元。如果生产成本 已涨到一百五十八元零一分,仍然和从前一样留下售价的百分之三作为利润边际五元,那末,价格上的下跌虽然只是售价的百分之三点六,在利润边际上却是百分之一百二十的减少。

这些计算,虽然只作为例证,并且是根据一个物价涨落的非常时期的情

况,却能给我们一种概念,知道商人对于成本或价格上微小的增加或减少极其重视。这是因为商人做生意的关键在于“剩余”而不在商品的全部成本或价格。在付出的价格或者收进的价格上平均百分之二的变动,可能在利润边际上就是百分之三十的增加或减少。如果那变动是上涨,利润就增加那么多; 可是如果那变动是下跌,就可能完全消灭利润,造成亏绌。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