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

总结起来,我们就可以说,国民货币收入的份额论之所以不能说明交替的繁荣和萧条,主要是因为增加一个阶级的份额,减少其他阶级的份额,并不改变所有各阶级的总购买力。所有各阶级的购买力,无论用作储蓄或者用于消费,对劳动供给同样的就业,除了有一些暂时的调整的困难。为了增加劳动的购买力,必须使失业者获得工作,要从创造新货币着手,而不是把纳税人现有的购买力转移到工人手里,像马尔萨斯主张的那样,也不是由政府借钱去用,那是转移投资,并不增多投查。

这种新货币不能由银行家来创造和发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或者中央银行都不能,因为,在萧条时期,利润的边际或余地已经没有,没有商业借款人愿意在创造新货币方面和银行家合作。为了创造消费者的需求(商业靠它才能销货),政府本身必须创造新货币,完全跳过整个的银行系统,直接付给失业者,或者作为救济,或者用于建设公共事业,像它在战时所做的那样。除了归于工资劳动者以外,这种新货币又必须有一部分归于农场主、商业机构以及差不多所有的企业,因为是他们大家一起构成消费者需求的总额。

这种或者膨胀银行信用或者发行政府纸币,从而创造消费者需求的困难情况,使得我们必须研究“中央银行”政策的理论和实践,这些政策是 1898 年由威克塞尔首先有系统地陈述,在战后时期中世界各国的中央银行或多或少地据以采取行动。我们把这个叫做利润边际论的桑顿—威克塞尔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