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研究资本和劳动在生产一个国家的输出品中的递增收益倾向有一些 障碍。

本附录剩下的部分与一国对外贸易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没有直接关系,而是讨论由李嘉图和穆勒提出并发展的那种关于假想国际贸易的一般理论。虽然这部分内容只可直接应用于两个孤立国家之间在理论上可以想象的贸易问题,但把它改换成另一种形式后,也可应用于两个团体之间的任何一种交易,条件是它们之中在这种交易中没有一个遇到外部竞争。

一个国家如果不首先以较大的规模发展国内消费工业,它就决不可能在出口工业方面居于领导地位。但是,输出贸易可以为从事大规模贸易提供极为有利的条件;大规模贸易反过来又促进大规模的制造业。因此讨论一国制造品输出的增加可能影响其对外贸易数量、从而又影响其条件,不是不合理的。特别是英国的输出贸易一直从容而不断地影响工业中的技术和经济。正如亚当·斯密所说,国外贸易的一种主要利益是“由于它,国内市场的狭隘性就不会妨碍任何技术和制造部门中的分工达到最完善的地步。”

这些事实的提出,并不能证明在讨论特殊供给情况时所作的假设是有根据的。要证实那种假设,就必须向人们表明,生产成本的急剧下降起源于输出品的增产,而和国内对大部分输出品需求的增加所可能产生的影响完全无关。这在任何大工业国的一般输出中从未发生过,显然也不可能发生。

而且,我们已一再指出,在经济学中,每一事件会永久性地改变未来事件发生的条件。在某种限度内,物质世界的情况也是如此,只不过程度没有那样大罢了。作用于钟摆的力量,几乎不受钟摆摇动的影响,而物质世界中的其他许多运动则完全是过去运动的翻版。但征精神世界中所发生的每一大运动,纵然不致改变以后运动力量的性质,但也会改变其大小。经济力量, 就其依赖于人类的习惯和感情、知识和工艺而言,是属于精神世界的。

例如,当任何偶然事件增加了俄国所消费的任何一种英国商品的数量时,就俄国消费者对英国商品的熟悉而言,便留下了永久的影响,并在各方面引起了需求情况的永久改变。如果情况的变化改变了英国商品在俄国出售后的收入并进而改变了俄国每年输出的商品数量,则俄国的需求曲线形状就必然有所改变。结果是,交换指数的每一变动必然使曲线形状发生某种变化,从而也就使决定以后运动的力量发生某种变化。若曲线属于正常需求类型或特殊需求类型,则这种必需的变动大概不十分广泛。无论如何,曲线的一般性质很少被改变;虽则均衡位置可能稍有移动,但根据曲线形状保持刚性和不变这一假设而作的推论的要旨,将不会因此而失效。

但假如任何一条曲线属于特殊供给曲线,则这些推论将往往失效。因为,为了输出而生产的棉布数量增加,会带来大规模生产的经济效果。这种经济效果一经被获得,就不容易再丧失。机械工具、分工以及运输组织等一

旦发生作用,就不会被人轻易放弃。某一行业所使用的资本和熟练劳动,当它们所生产的产品的需求减少时,固然会贬值,但它们却不会很快地转用于其他行业。所以它们的竞争会暂时阻止需求的减少使商品价格上涨,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