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一个富庶的大国对进口货物的大量需求往往使对外贸易条件不利于 它,但其供给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可以阻止这种倾向,而且常常压过它。

大国与小国,先进国家与落后国家,土地已集约耕种的国家与困难不在生产农产品方面而在运输方面的国家,它们的需求在性质上有很大的差别。例如,穷国几乎买不起外国的东西,除非这些东西有极大的用处,而富国购买的东西有许多则是可有可无的。因此,富国得自贸易的真正利益少于穷国,其原因与下面的情况相同:当一个富人与一个穷人公平合理地做交易时,即当富人用一件价值一镑的东西与穷人换取另一件价值一镑的东西的时候,富人得到的真正好处,不可能与穷人得到的好处一样多,原因很简单,

情况。

对拥有很多钱的富人来说,每一英镑购买力所具有的实际效用较小。另外, 富国不费什么力气就可以向穷国提供农业工具和狩猎工具,这些工具可以成倍地提高穷国的劳动效率,穷国自己却制造不出来,而富国则可以轻而易举地制造出从穷国那里买来的大部分东西,至少可以找到相当好的代用品。因而一般说来,中止贸易给穷国造成的真正损失要比给富国造成的损失大得多。

因为李嘉图论述的范围较窄,所以他没有把这些差别考虑在内。但穆勒却前进了一步。他正确地指出:“享有最有利的贸易条件的国家,是这样一些国家,外国最需要它的商品,而它们却最不需要外国商品”,他接着说: “除其他结论外,由此而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最富的国家得自一定对外贸易额的利益最少,其原因是,由于它们对商品的需求一般较大,因而对外国商品的需求也就较大,这就使交换条件变得对它们自己不利。当然,它们得自对外贸易的利益总和,一般说来要大于穷国,因为它们的贸易额较大,可以获得薄利多销的好处,但就个别消费品来说,其所得则较少。”①

这一论点,就其本身而言,是正确的,但并不全面。的确,小国的对外贸易额相对于其人口来说往往比大国大,因为小国要靠资源丰富的国家供给许多东西,因而对外国货物的需求很迫切,而富庶的大国则可以用其种类繁多的商品,其中包括许多在普通统计表中显示不出细微差别的上等土特产品,来吸引外国购买者。

但是,穆勒的这一论点需要用另一可能会得出相反结论的论点来补充。这就是:富庶的大国有可能制造出各种新的工具和机械,各种新的舒适品和奢侈品,它往往同许多国家建立有高度发达的运输联系和商业联系,不必向充斥某种货物的市场推销这种货物。富国和穷国不是仅仅彼此进行贸易,它们还同世界上其他各国进行贸易,同穷国相比,富国具有更多的机会使自己的产品适应各种不同市场的需要。如果一个假想的英国只输出棉布,而一个假想的德国只输出亚麻布,那么,其中随便哪一国愈富,其得自对外贸易的利益肯定就愈小。但实际上,英国和德国在致富的过程中可以很容易地减少那些有可能充斥外国市场的出口货物的产量,而代之以可以满足这里或那里的稳定而有弹性的需求的商品。但在研究这种情况以前,最好是把穆勒的论点稍许引伸一下。

让我们假定:G 国与 E 和 E'两个国家进行贸易,这两个国家除 E 十倍于 E',其人口也十倍于 E'以外,其他一切方面都相同,也就是说这两个国家的自然资源和所生产出来的产品相类似,两个国家普通居民的富裕程度及其对本国不能生产的产品的渴望程度也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就一定输入总量而言,E 的需求弹性就将是 E'的十倍。只要 E 的需求有弹性,G 就不会

① 在阅穆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三编第十八章第八节。

受 E'需求变动的严重影响。

这使人联想到其他一些情况,其重要性将在我们讨论特惠关税的影响时显示出来。所谓特惠关税就是对来自某个国家或某些国家的某一种物品征收十足的关税,而对来自另一些国家的同一种物品却不征税,至少是不征收十足的关税。(当然,对某些进口货物征收的保护关税是特惠关税的一种特殊形式,因为对国内生产的相同货物是不征收这种税的。)在所有这些研究中, 重要的是要记住:一个国家对一种物品价值的影响,并不仅仅依赖于它需求或供给该物品的弹性或对该物品需求或供给的反应程度。只有当所有国家在经济力量,即人口、财富和能力上相等时,一国对某一种物品价值的影响才仅仅依赖于该国需求或供给该物品的弹性。但实际情况远非如此。一国对某一种物品价值的影响依赖于该国对较为有利的交换条件的总的反应能力,即依赖于它的进口额乘以其需求弹性所得的数值。如果 E 和 E'都 G 进行贸易, E 的影响将十倍于 E',因为虽然两个国家的需求弹性相同,但 E 国的进口额是 E'国的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