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 G 对 E 国商品的需求有极大的弹性,E 对进口货或出口货课征中等程度的关税;在这种情况下,除非 E 的需求也有弹性,否则这种关税就不会对交换比例产生很大影响;但如 E 的需求具有弹性,贸易就将大大缩减。

下面我们将用同一方法进行研究,但方向与我们(在本章第一节里)研究一国需求增加时相反。我们从这种情况开始论述:E 对进口货课征六分之一的关税、其收入用于购买 E 自己的商品,这必将使交换比例变得不利于 G, 但不利的程度达不到六分之一。我们要研究,在这一限度内交换比例发生多大的变化才足以使 G 国市场上 E 国商品的数量大大减少,使得 G 愿意接受的

条件,也正是 E 在新条件下愿意接受的条件。显然,如果 G 的需求对不利于它的条件变化很敏感,则微小的变化就足以达到上述目的,如果不敏感,就需要很大的变化。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G 国的需求弹性愈大,E 国的需求减少使交换比例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 G 的程度就愈小。

但这一结果将部分取决于 E 的需求弹性。因为,无论如何,G 将向 E 少运货物,同课税以后只有 E 国一家愿意接受的比例(同原来的均衡比例相比, 这一比例对 G 的不利程度为六分之一)相比,这些货物在 G 国市场上将以稍许有利的比例出售。如果 E 的需求弹性很大,它将大大减少其进口,而不愿作较大的让步,但如果它的需求没有弹性,它就得作出很大让步。因此,在E 需求的大、中、小弹性与 G 需求的大、中、小弹性的每一种可能的配合中, 有一条一般的规律。这就是,随便哪一国的需求越有弹性,而另一国的需求弹性不变,它的输出和输入额就越小,而且它的输出额比输入额更小,交换比例也就对它越有利。如果 G 的需求弹性较大,则 E 在任何情况下都将负担大部分关税。E 的需求弹性的变化,将引起相反方向的变动。如果 G 的需求有很大的弹性,而 E 的需求弹性不大,则 G 将几乎不负担任何关税。

换一种方式来说,就是 E 国进口税的影响主要取决于 G 国的需求弹性。如果 G 国的需求弹性较大,G 的输出就将大大减少,交换比例就只是稍稍有利于 E,因而 E 只有一小部分关税负担在交换比例所显示的范围内转嫁给 G。如果 G 国的需求弹性较小,则结果与此相反。E 的需求弹性也起一定作用。它的输出必然要减少六分之一左右。但如 E 的需求有很大弹性,其输出减少的幅度就将超过六分之一(也许不会超出很多),因而同其需求弹性不大的情况相比,交换比例对它有利的程度就较大。

但要记住,每个国家很可能因为本国贸易额的缩减而遭受损失。因此, 尽管交换条件变得对 E 有利而对 G 不利,但随之而来的 E 国贸易额的削减, 将给 E 造成极大损失,而且这种损失不会因 G 遭受同样的损失而有所减轻。

① 这里不妨象第一节的脚注所做的那样,利用附录 J 中的曲线图作稍许深入一点的说明,利用曲线图可以更全面、更可靠,同时也更容易地说明所有细节。 和前面一样,我们将从 G 的需求有很大弹性的那一系列情况开始论述。在这种情况下,交换比例向不利于 G 的方向的任何变动,都将大大减少 G 愿意进行贸易的愿望。但交换比例不会变得对 G 很不利,因此,不管 E 的需求弹性如何,G 都不会负担 E 的大部分关税。因为 G 将向 E 少运货物,所以 E 将被迫降低对自己有利的交换比例(同旧的均衡比例相比,这一比例对它有利的程度为六分之一)。而如 G 维持原来的出口额,E 就会坚持对自己有利的比例,不作让步。如果 E 的需求也有根大弹性,而 G 只同意在对自己有利的旧的贸易条件下,也就是在对 E 国消费者更不利(不利的程度将近六分之一)的条件下进行贸易,则 E 国愿意进行贸易的愿望也将大大减少。因此,在这种憎况下。G 的输出将大大减少。E 的输出将减少六分之一强,交换比例将变得大大有利于 E。(附录 J 第十四图中新的均衡位置 J 表示这种情况。) 如果仍假定 G 的需求对交换比例的变化很敏感,而 E 的需求对交换比例的变化不很敏感,那么,交换比例就对 E 相当不利,但其贸易额却将有所增加。(附录 J 第十四图

但现在让我们来讨论这种情况:虽然 G 可以很容易地放弃相当一部分进口货,但其中有些货物对它几乎是不可缺少的。先假设 E 可以很容易地放弃所有 G 国商品。那么,E 对其进口货课征中等水平的关税,就不会使 E 在 G 国市场上的商品供给减少很多,以致 G 的迫切需求得不到满足。因此,征收这种关税的结果和 G 的需求具有很大弹性完全相同。也就是说,贸易额将大大减少,但贸易条件却不会变得对 E 很有利。不过,如果关税逐渐增加,以致贸易额的缩减影响到 G 国所不可缺少的一些进口货,则形势将开始发生变化。E 就将逐渐把愈来愈多的关税负担转嫁给 G,但 E 国库由此而获得的收入却不会很多,其原因是被课税的进口货不多,所以税收也不会多。但最后, 当关税高得剥夺了 G 所急需的几乎全部进口货时,它就将遭受严重的损失。

但是,如果 E 的需求和 G 一样,虽然对大量输入有弹性,但对小量输入的需求既迫切而又无弹性,那么,不断提高其进口(或出口)税的结果就将不同。开始提高关税时,贸易将和以前一样迅速。地缩减,但其收入并不会因关税的进一步提高而增加很多,贸易条件也不会进一步变得对 E 有利许多。最后,E 可能有义务向 G 缴纳大量贡品。如果贡品的数量等于 G 所迫切

需要的全部输入,它就不会受 E 国关税的严重压迫,尽管关说很重,尽管 E 甚至对少量 G 国商品的需求也有弹性。对 G 所能发生的最坏的情况将是完全放弃那些它不那么需要的全部输入。

就 E 和 G 两国之间的贸易来说,我们所作的假设排除了 G 向 E 投资的可能性。但在后面我们将不得不考虑这一事实:人口稀少的国家一般都向人口稠密的西方国家大量借款;由于人口稀少的国家在发展其工业,所以它们将能放弃几乎全部进口的制造品而不觉得有很大的不方便,但人口稠密的国家却必须大量进口粮食和原料。如果以 G 代表人口稠密的国家,以 E 代表人口稀少的国家,则这种情况很象我们刚刚讨论的那种情况。许多人口稀少的国

中新的均衡位置 K 和 L 分别表示 E 国的需求弹性处于中等水平和较低水平时的情况。)我们再假设:G 的需求非常缺乏弹性,在其市场上 E 国商品的减少使 E 国商品的价值上涨很多,以致用这些较少的 E 国商品可以换回总额几乎和以前一样多的 G 国商品。(也就是我们假设:G 的需求的弹性只稍稍大于一,因为如果假设它小于一,我们就要讨论那种“特殊需求”的情况,“特殊需求”的情况第十六图将予以说明。) 那么,E 就将把几乎全部关税负担转嫁给 G,因为 E 二的输出将大大减少(实际上减少额将大大超过六分之一),而 G 的输出则减少不多。如果 E 国自己的需求也非常缺乏弹性,则贸易额将稍许有所增加,因而同需求具有很大弹性的情况相比,交换比例将对它更为不利。但同 G 相比,E 的需求弹性对交换比例的影响很小。(第十四图中的均衡位置 U、V 和 W 表示 E 的需求弹性处于各种不同水平而 G 的需求弹性很小时的情况,应注意它们的位置很接近。)如果 G 的需求很大,但弹性不大,则均衡位置将位于前两种情况的中间。G 的输出将大大减少,E 的输出也将大大减少,但减少额大大小于六分之一。交换比例将变得有利于 E,相当一部分关税负担将转嫁给 G。不管 E 的需求弹性怎样,结果都将是这样。但如 E 的需求弹性很大,则贸易额将显著缩小,因而同 E 的需求弹性很小的情况相比,转嫁给 G 的那部分关锐负担就较大。

(第十四图中 R、S 和 T 点表示这种情况。)

家倾向于对制造品征收很重的关税,这种倾向可能会进一步发展;它们是否一致行动,实际上关系不大,重要的是它们事实上是否向同一方向迈进。如果真的发生这种情况,则西方国家从人口稀少的国家作为投资利息而输入的大量货物(它们不必为此而输出任何货物)就将成为对付高额关税的强大而为人所急需的堡垒。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