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货币购买力变动的计量

  1. **编制一种真正能表示个别时期和个别地方货币购买力的指数所遇到的困

    难。**

一种十全十美的衡量一般购买力的单位不仅不可能得到,而且是不可想象的。因为货币的有效价值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部分地取决于其欲望的性质。肉价的上涨和面包价格的相应降低,会提高那些无力购买许多肉的人的工资的购买力。对一个生活优裕的单身汉来说,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是无关重要的。但如果他不得不以同样的收入来供给一个大家庭的衣食,就会认为奢侈品价格的降低和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哪怕只是稍稍有所上涨)降低了货币的购买力。对于某一国家例如联合王国来说,所谓购买力单位必须是一种能满足平均消费者欲望的大致相同的手段。(为明确这一概念起见,可以认为平均消费者是五口之家,它消费联合王国五千万居民所消费的东西的一千万分之一。)

如上所述,最简单的方法是选择若干有代表性的批发商品,并把其在不同时期的价格加起来。第二步是根据不同时期的消费额来估计其重要性。然后以这种重要性或“权数”来乘该商品价格的变动。例如,如果英国平均每年消费的胡椒价值为五十万英镑,而茶叶为二千万英镑,那么,茶叶涨价 1

%就相当于胡椒涨价 40%。如果把胡椒的权数定为 1,则茶叶的权数一定是40。

第三步是要在某些商品的权数中,计人另外一些物品的价值,这些物品的价格受同一些因素的支配,但因为其性质变化很快而不可能连续记录其价格。例如,考虑某种标准布的权数时,应包括许多毛绒织品(它们的形式随着每一次风气的改变而改变)的价值。或者计入羊毛的价值,而不计入毛织品的价值,把织一码标准布的成本变动看作是其他制造部门成本变动的结果。①

① 人们还经常采用一种介乎这两者之间的方法。这种方法下为各种商品确定 精确的权数,而是通过分类把小商品归并为可与大商品比较的混合商品。也就是说, 把价格受大致相同因素影响的几种小商品归为一类,取它们的平均价格列在表内作为 一混合商品的单一价格。如果这仍不足以与小麦、棉花等极重要的商品相比,则可以 把小麦制品、棍花制品等分为若干类,每一类的价格单独列一栏,由此而得到的指教就 是所谓调和平均数。杰丈斯和索尔贝克编制的英国标准物价指数以及其他一些国家 编制的许多主要指数,采用的都是这种方法。参阅杰文斯的《通货与金融研究》以及索 尔贝克在 1886 年的《统计杂志》和 1895 年的《经济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未加权 的”平均数相当于每人一票的选举法。“加权的”平均数则相当于根据所谓股份公司原 则每人按其对国家的贡献投禀的选举法。这后一种方法相当于普鲁士的旧选举法,每 一公民有一票,但他如果纳的税少,就归入那一阶级,这个阶级的集体选举权与其人数 相比小得可怜。

但要记住,用上述方法确定的权数是就一般情况而言的,而不表示各种商品的绝对重要性。例如,作为饮料的水,其成本通常几乎是忽略不计的, 但在极特殊的情况下,其价值偶而也会高到差不多与生命的价值相等。以农产品为主的物价指数的高涨,虽然首先对农民有利,其次对地主有利,但对工匠甚至农业工人来说,它却意味着货币购买力的显著下降。

再举一个例子,假定在粮食价格正常的情况下,一个工匠家庭用五分之一的工资就足以买到其所需要的粮食。如果粮食价格上涨百分之三百,则除最低限度的生活必需品外,仍会留给工匠家庭一点余钱。但如果平时粮食的价格相对于工资来说就很高,以致他们必须用五分之四的工资购买粮食,则粮食价格再上涨 30%,就会使他们挨饿,接着即使他们不生病,也会身体虚弱,无论如何不可能全天工作,得到全部工资。

当然,上个世纪初粮食价格的上涨给非熟练工人带来的害处与现在粮食价格的上涨给非熟练工人带来的害处根本不能相比。即使就购买生活必需品以后工资一般稍有剩余的熟练工人而言,我们也常常低估粮食价格的上涨给他们带来的害处,因为我们现在是以粮食价格上涨的幅度占工人收入的百分比来衡量工人由此而遭受的损害。按照这种方法,现在一夸特小麦涨价十先令,将认为其害处约等于上世纪初价格上涨五先令带来的害处,而如果采用另一种方法,即认为粮食涨价带来的害处随涨价引起的一般物价的变动而变动,则现在一夸特小麦涨价十先令,将认为其害处约等于上世纪初价格上涨二十五先令带来的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