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信用波动的一般过程。①

信用的改善可能发端于战后国外市场的开放,或发端于粮食的大丰收, 或发端于其他情况的变化。但大半发端于旧的不信任因素的消除。人们具有

① 这一节的内容主要取自本书作者及其妻于 1879 年出版的《工业经济学》一书。

不信任情绪,是以前的一些灾难或经营不善造成的。不管发端于什么原因, 信用一旦好转,就会愈来愈好。银行家们发放的信用贷款比以前多了,如果他们发行钞票的话,他们还会增加钞票的发行量。商人们乐于相信他们的顾客们了,汇票增加了,新的企业办起来了,营造商和制造商收到了新的定货单,购买新机器设备的定货单不断增加。起初,这一切也许不那么明显,但其势头越来越大。

生产者们发现,对他们商品的需求正在增加。他们希望生产出更多的东西获利,因而愿意为所需要的原料付高价。雇主相互竞争以获得劳动力,于是工资提高了。雇工在花工资的过程中增加了对各种商品的需求。为了利用这一大好机会,新的国营公司和私营公司建立起来了。人们越来越想购买东西,也越来越愿意忖高价,信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好,银行家和其他人更为慷慨地发放贷款,信用票据成倍增加,物价、工资和利润不断提高。商人的收人越来越多,他们随便花钱,增加了对商品的需求,更抬高了物价。许多投机商看到物价上涨,认为物价还会继续上涨,于是囤积商品以期卖出时获利。在这个时候,那些只有几百英镑的人,常能从银行家或其他人那里借到钱购买几千英镑的货物,因而每一个作为买者这样进入市场的人,都会促使物价上升,不管他是用自己的钱还是用借来的钱购买货物。

这一切将进行一段时间,直到最后人们用信贷或用借来的钱从事巨额交易时为止。旧的商号借钱来扩大业务,新的商号借钱来开张,投机商借钱来购买和囤积商品。工商业处于危险状态。以放贷为职业的人往往最先察觉时代的趋势,开始想到压缩贷款。但他们这样做必将给工商业带来极大的混乱。如果他们当初较为慎重地放款,某些新企业就根本不会建立起来。企业一旦开办,再歇业就不能不损失许多已经投入的资本。各种各样的贸易公司已经借了巨款来开旷、建码头、造船、制铁和办厂。由于物价高,虽然已经花了很多钱,各项工程仍未竣工。尽管他们不准备从其投资中立即获利,但却不得不到市场上去借更多的资本。贷放者想压缩放款,而对贷款的需求却在增加,于是贷款利率陡涨。在这种情况下,不信任情绪开始增长,那些已经放出款的人急于保护自己,拒绝以宽厚的条件延长偿还期,或根本拒绝展期。一些投机商不得不出售货物来还债,这样就阻止了物价的上涨。物价停止上涨会使所有其他投机商惶恐不安,竞相抛售囤积的货物。因为,即使某些货物的价格不变,借入有息贷款购买这些货物的人,如果囤积的时间很长也可能破产。如果其价格下跌还囤积,那他就一定会破产。一个大投机商破产,会使借钱给他的人也破产,这些人的破产又引起另一些人的破产。许多破产的人也许实际上是“有偿付能力的”,也就是说,他们的资产超过负债。但是,尽管一个人有偿付能力,但某种不幸事件,例如欠他钱的人的破产, 会使他的债权人对他产生怀疑。他的债权人可能要求他立即还债,而他却不能立即收回他放出去的债。这样就使市场紊乱了,人们不再信任他,他不能再借到钱,于是就破产了。正如信用一旦好转,就会越来越好那样,当不信

任代替了信任的时候,破产和恐慌本身会造成更多的破产和恐慌。这种商业暴风雨往往横扫一切,破坏性极大。暴风雨过后,是一片寂静,寂静得叫人透不过气来,那些幸免于难的人,无意再冒险了。前途未卜的公司停业了, 新的公司又建立不起来。煤炭、钢、铁和其他源料的价格以不亚于从前上涨的速度急速下跌。

在一国的信用和工商业活动处于上升阶段时,其市场对于售货来说是好市场,对于购货来说则是坏市场,因而汇兑对它愈来愈不利,直到最后达到硬币输送点,输出贵金属有利时为止。这预示着物价将要下跌;一般人,尤其是银行家开始惶恐不安。每个人都变得很警觉,因为他知道,别人也是如此。债权人催债比以前紧了,而债务人还债却不象以前那么痛快。汇兑向不利的方向发展,往往既是银根紧缩的预兆,又是造成银根紧缩的原因。如果措施不利,信用退潮就可能聚集力量变成一股洪流。信用涨潮的水愈大,退潮就退得愈猛。

导致商业危机的直接原因,往往是少数企业的破产;如果滥放信贷没有压倒企业的坚实骨架,少数企业破产本来是无足轻重的。导致危机的真正原因并不是少数企业的破产,而是许多信贷没有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