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固定比价永久维持以金银为基础的通货所遇到的困难。
最近爆发的大战使铸造贵金属货币方面的许多协议失去了效力。其中最令人感兴趣和最重要的是“拉丁货币同盟”,该同盟实际上是一些欧洲国家的组织,这些国家的语言中拉丁成分要比条顿成分占优势。在这个同盟中, 缔约国家的造币厂,根据一盎司黄金等于十五盎司半白银的比价,对黄金和白银一视同仁,这被称作“复本位制”,但似乎常有变成“交替本位制”的危险,而且也确实变成了“交替本位制”。人类从自然界中开采每盎司黄金所化的劳动和费用,并不是总与开采十五盎司半白银所化的成本一样。当人们在澳大利亚和加利福尼亚开采大金矿的时候,每盎司黄金的成本低于十五盎司半白银的成本;后来在南美洲开采银矿的时候,每盎司黄金的成本又高于十五盎司半白银的成本。当黄金较便宜的时候,拉丁货币同盟的通货基础几乎完全是黄金,但后来又主要是白银。也就是说,在一段时期内,拉丁货币同盟的通货购买力的变化——在通货依靠贵金属的前提下——几乎完全为开采白银的成本所支配。过了一段时期,钟摆则摇向相反的方向:人们发现了新的金矿,用开采十五盎斯半白银所需的劳动和费用可以得到一盎司多的黄金。在这种情况下,拉丁货币同盟的通货基础几乎完全是黄金,缔约国的物价——在通货依靠贵金属的前提下——几乎完全又为开采黄金的成本所支配。这样,所谓“复本位制”实际上是交替地受黄金和白银这两种金属的影响。
① 著名的 1810 年的《金银报告》(凯南的重印本,第 61 页)认为,在这种情况下, 任何地方发行的纸币过多,都会抬高当地的物价。因此,人们将把一些钞票送还发行 银行,而要求调换成英格兰银行的钞票或伦敦的汇票,以便能在伦敦买东西,因为那里 的物价不高,通货没有膨胀。在预测将来的情况时,该报告认为,如果英格兰银行的纸 币发行过多,则将按同一比例扩大英国的整个通货基础,增加的总通货量将远远超过 英格兰银行直接增加的通货量。
毫无疑问,如果世界上所有的商业国家订一协定,令其造币厂按照一合理的比价对金银开放,则只要这一协定被遵守,就会把这两种金属的价值束缚在这个比价上,除非这两种金属中的一种完全被驱逐出流通领域。(白银当然不能直接当作大宗买卖的交易媒介,但它可单独充当政府发行的纸币的基础。)但由于人的本性作怪,在采矿条件的变化使这两种金属的相对生产成本大大不同于协定上所规定的比价之后,这种协定似乎不可能持续很久。特别是,如果黄金是因这种变化而被低估的金属,而人们又知道生产方面对黄金的需求将急剧增加,那就会引诱一些政府把黄金储存起来,因为它们知道,协定一旦中止,它们从拥有大量黄金所得到的利益,就将比从储存白银所得到的利益大得多。虽然在协定规定的比价下白银与黄金相等,但当协定停止生效后,其价值就将大幅度下跌。在现代,黄金特别适用于作战争经费, 这将进一步加剧对黄金的抢购。
一个包括世界上几乎所有主要国家的协定(我们可称之为“世界联盟”) 很可能会遇到拉丁货币同盟所遇到的那些困难及其他许多困难。拉丁货币同盟是由性质相同的国家组成的,它们都有丰富的商业经验,有同样的经济需要和资源,特别是,其中没有一个对采金或采银有直接的重大利益。但在世界联盟的成员中,必定有一些国家具有不同的经济传统,有一些国家对白银或黄金特别感兴趣,同时成员国之间还潜藏着爆发战争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矿山的生产能力有可能偏离规定的比价,马上就会谣言四起,说协定有被破坏的危险,就会有人提出修改比价,同金银有很大利害关系的富人也会推波助澜,这将扰乱信用,其广度和深度也许将是史无前例的。
当然,订立国际协定的作法现在确实正在推广到商业和政治的一切领域中,而大约三十年前这还被认为是不可能的;再过几个世代,国际舆论的心理力量便可能足以使任何国际协定得到遵守。但另一方面,考虑周到的人对世界各国的通货依靠两种金属而不依靠一种金属的优点所作的评价,似乎不如以前那么高了。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以固定比价铸币”的方法(通常被称作“复本位制”)至少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交替本位制”。然而,如果愿意的话,确实还有另一种方法可以使金银共同成为各国通货的基础。
当黄金实际上单独成了世界上大多数文明国家的国际标准单位时,整个西方世界确实有如释重负之感。使这成为可能而未引起物价严重波动的原因是,黄金的供给大大增加,荷兰的方法得到了推广。荷兰所采用的方法是: 在荷属东印度群岛的对外贸易中,规定以当地通货按固定比率买卖荷兰的汇票以及金本位通货,从而在国际贸易中,把荷属亚洲殖民地的银币的价值钉牢在黄金的价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