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金融市场上贴现率的变动,对维持该国商业债务的平衡所起的作 用。

至此,我们讨论的都是“短”期汇票,也就是即刻兑付的汇票,或兑付期限很短的汇票,以致贴现率无足轻重。但现在我们必须考虑为期“三个月” 的汇票或其他“长”期汇票的贴现率变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贴现率的变化往往改变商业结构,使其适应变化了的情况,并有助于形成新的均衡势态, 这种均衡势态在一些情况下是暂时的,但在另一些情况下却是相当持久的。

汇票的价格部分取决于签章人的信用,不那么可靠的汇票,其“贴现率” 常常包含有保险这个大因素在内。但这个问题现在并不特别使我们感兴趣, 因为我们可以假设,头等汇票的价格决定着其他汇票的价格,可以单独计算那个必不可少的保险因素。

在任何一个国家,当头等汇票的贴现率较高时,那些出钱获取汇票的人都能从高贴现率中获利,至少可获得其中一部分利益;因此,如果该国信用

① 这里假定每个国家都能获得大量金市以供出口。但实际情况并不常常是这样。在不能获得大量金市以供出口的时候,实际的输金点就会比本书正文指出的高得多,汇兑的两极之间的差距也大得多。此外,当必须输出硬币时,可能发现硬币的重量不足;这时汇兑卒会根据平均的不足量而进一步变动,当然这不是全部流通的硬币的平均不足量,而是份量缺的最少,精心挑选来出口的那些硬币的平均不足量。一般说来, 英国的金镑都是足量的,只是常常听凭半镑金市被磨损而不给以补充。表面上英国不收铸币税,但实际上, 铸币工作的拖延等于对每个金镑征收半便士不到的铸币税。在硬币质量差、有磨损的时候,汇兑者会遇到很大麻烦。哈斯里告诉我们:“那些作过适当试验的人发现,大多数外国铸币厂工作都很马虎,以致很难确定各不同国家法币的相对的正确价值。 商人必须留心的是他得到的一定数量的货币中究竟含有多少黄金。如果一个国家的贸易差额通常用硬币来偿还,而这些硬币由于磨损或其他原因低于法定标准,

那么,汇兑在表面上就不利于这个国家,虽然实际上并非如此。”毫无疑问,这就是康梯龙等人所记载的汇费很高的原因;这种费用大大高于运送黄金时所必须担负的运费和保险费,尽管运费和保险费已经很高。亚当·斯密在其著作中曾顺便说明向阿姆斯特丹银行兑忖“银行货币”的汇票的价值,何以能实际上稍稍高于其所代表的金块的十足价值,他的有关论述是有名的,他谈这个问题是想告诉人们:“在威廉国王时代改铸银币以前,英荷之间的汇兑,依照普通计算法,要英国贴水 25%”,虽然“真实的汇兑可能总是对英国有利的”。

很好,外国人就会尽可能多地借钱给它,而尽可能少地向它借钱。如果他们对它有即期债权要求,他们将很愿意把即期债权变成高利息的延期债权,并用各种方法出高价来购买延期债权。例如,如果巴黎的利率高于伦敦,则贷款就会从伦敦流向巴黎。那些有“钱”在巴黎的伦敦人,即在巴黎有资本的人,会把钱暂时留在巴黎不动,以获得那里的较高利息。而在伦敦有钱的巴黎人,即在伦敦有资本的人,则会把钱收回国内使用。他们或者用它来偿还债务,以避免支付高利率,或者把它贷出,以得到高利率。在此期间,比利时人、德国人和其他国家的人,如果想汇“款”回国,将从伦敦而不是从巴黎汇款;如果想把钱贷出去,他们将把它送到巴黎而不是送到伦敦。这种变化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但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其最后结果总是一样的。巴黎拥有的资本将有所增加,伦敦拥有的资本将有所减少。因此, 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巴黎立刻偿付外国债务的压力将得到缓和。由于要求它立刻偿付其他国家的债务有所减少,汇兑将对它更为有利。

此外,当对外国货的需求增加或其他原因使汇兑对该国不利的时候,也就是,当上述原因使外国汇票的卖价高于平常的卖价的时候,该国的商人就更加需要借款,这也会抬高贴现率。如果人们担心黄金被运出国,担心银行家和其他贷款人将因此而限制他们的放款,那么上述趋势就会特别强烈。同时,部分由于汇兑率的下降,部分由于贴现率的提高,该国汇票的价格将下跌,这将诱使外国人购买和保有它的汇票,从而将缓和该国金融市场所受的压力,阻止贴现率上升。由此可见,一国的贴现率与其国际汇兑经常是相互影响的。

如果能保持住足够高的贴现率,黄金就会流入国内;黄金的流入会使银行家们愿意多放款。也许只有很少新黄金或者根本没有新黄金立刻变成通货,但通货的替代品却会增加,因而物价即使不上升,也不会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