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轻易相信“国际金奖”

周建波

翻开报纸,拧开广播,打开电视,经常可以看到、听到我国某某产品又在海外荣获国际金奖,这些产品之中又以各式各样的酒类产品居多。很多获奖产品的确久负盛名,当之无愧。但人们在为我们的产品欢呼雀跃的同时, 又颇感疑惑:有些产品在国内压根没听说过,或刚出的新产品还没来得及推广,怎么一到国际上就能捧回个国际金奖?

一、有钱就有奖

春节刚过,苏北某市 A 啤酒厂厂长室收到一封来自泰国曼谷的信函,拆开一看,中英文对照一式两份,内容大致为:我们很荣幸地通知贵厂,贵厂的×××牌啤酒经国际评酒名家评审,已被推荐列入×月×日在曼谷举办的国际饮料名酒交谊会金奖参展产品,特邀贵厂前来参展,并请携带金奖参展费 8 万元,展品出租费 2 万元,广告宣传费 2 万元。每一人参会另带食宿费

2 万元。与会期间免费提供游览曼谷。

某县白酒厂 3 月收到一份来自海外的国际白酒博览会通知。通知讲得更

为明了:“交参展费 10 万元可获×届国际白酒博览会金奖,交 8 万元可获银奖⋯⋯

照接到的通知,买奖费加上摊位费、食宿费、宣传费、会务费、评审费等等,一块国际金牌价格在 10 万元以上。A 啤酒厂财大气粗,厂长带两名随行飞往曼谷,总计出资 30 万元,买回两个国际金奖。B 白酒厂赴海外参展, 由于所带资金不足,只买了一金一银,花费 20 多万元。

漫天飞的各种评奖邀请通知有时也难免闹出笑话。1994 年 5 月,一家全国闻名的酒厂及其下属几个分厂和联营厂都收到同样内容的参展通知。更有一家因生产劣质酒已被查封一年多的果酒厂也收到获世界大奖的通知。

总之,不管你厂家规模大小、产品质量好坏、品味的优劣,只要交足钞票就有国际金奖、世界金奖、特别金奖等等大奖待候,令一些厂家喜不胜收。苏北有家年产 900 吨白酒的小酒厂接到获金奖通知后,厂长唯恐自己的酒让人见笑,灵机一动,特买来某厂名酒灌装在本厂瓶中。到国外转了一圈回来, 回顾整个评奖过程,厂长冒出一句耐人寻味的国骂:“他娘的,早知如此, 撤泡尿在里面也照拿国际金奖!”

二、金奖挺管用

跨洋的国际金奖通知上都明明白白写着一手交钱一手获奖,而且价码不低,为何仍有众多的厂家趋之若鹜?

一家已拿两个国际金奖的酒厂厂长直言不讳:酿酒出在我国,源远流长, 具有几百年乃至上千年历史,光国家名酒就让人数不胜数。现在人们购物消费都爱认牌子,省优、国优已不希奇,而且国家正规评奖已经取消。老实说, 酒这玩艺,不是十年八年就能搞好的,既然生产了,总得卖。咱知名度低, 有到国际上争名的机会怎能放过?何况现在人们特认牌子,一般人谁知你世界级大奖是怎么来的。只要这国际金奖往广告中一放,大张旗鼓宣传一番, 产品销量自然上升。

三、心照不宣的交易

众多博览会已成为少数人谋利的途径。据介绍,海外许多博览会奖牌的买卖双方相当部分是中国人,买奖者、卖奖者双方有利可图。

据了解,这些所谓国际酒类博览会组织多在国内有同伙,充当从中穿针引线的“掮客”。这些人将国内大大小小的酒厂地址收集成册寄往海外。他们十分清楚各层、各级企业的体制弊端和有哪些可乘之机,能充分利用主管领导这一行政干预的有效手段,于是诸多邀请通知明目张胆写上交上×万元可获奖,并可带二、三名主管领导亲临指导。大家心照不宣:奖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领导可公费出国旅游观光。一方卖奖得钱,一方出钱旅游,买卖双方都愿意达成这种交易。某厂厂长 1994 年一年中已到 5 个国家领回国际金奖,用他的话说:“转一转,瞧一瞧,世界真奇妙。”

四、财富外流知多少

外国金奖纷至沓来,国家财富滚滚外流,都进了那些诈骗者的腰包。某酒厂 1994 年 1~6 月已捧回 5 个国际大奖。一刚建成的酒厂不到两年也弄回3 个国际金奖。据保守估计,一个酒业大省光厂家一年买国际奖牌的钱就要花上千万元。如果再加上其他饮料、食品、机械、医疗保健、纺织等方面国际大奖费用,这是一笔巨额财富。而这笔巨额负担最终转嫁到消费者头上, 使消费者蒙受欺骗和损失。具有几千年酿酒历史的华夏民族,如今竟要靠“克莱顿”式的评奖来保持身价,不能不让人感到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