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雅尔塔体系的终结

二战后出现的雅尔塔体系,由于苏东剧变而不复存在。

雅尔塔体系的基本特征是两极对立格局,即德国分裂,欧洲一分为二,北约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全球争霸。雅尔塔体系在战后四十多年来经受多次猛烈冲击,但仍然得以维持,主要是因为这种格局符合美苏全球的战略平衡和欧洲地区的力量均衡,也符合苏美与东西欧盟国之间的实际力量对比,在东西方激烈对抗、两大集团紧张对峙条件下,分别以美苏为首的两极对立体制压倒一切,东西欧国家向各自盟主靠拢。美苏尽管剑拔弩张、针锋相对,却默认对方的势力范围,不敢贸然用军事手段改变现状。因而冷战、对抗、紧张和不断出现危机成为这种格局的特征。在这种两极格局下,美苏争夺造成世界局势的动荡和紧张,威胁着世界和平与安全。美苏为称霸全球、争夺核优势,双方都以超出自己国力的财力、物力去

发展核军备,其结果使双方的核武库恶性膨胀,都拥有毁灭对方多次的能力。核军备竞赛极大地损伤了美苏自身的经济。美国在西方经济大国中的地位急剧下降,高赤字、高债务、高逆差等困难困扰着美国经济的发展。苏联付出的代价比美国更大。据估计从 60 年代中到 80 年代中的 20 年里,苏联军备竞赛费用每年平均占国民收入的 16%左右,美国占 6%~7%。国民经济军事化的恶果导致苏联经济滑坡,引起社会危机。因此,双方都需要缓解核竞赛的势头,缓和彼此的紧张关系,从而出现了“从对抗转向对话,由紧张转向缓和”的转折性变化。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国际上接连发生几件牵动全局的重大事件。1987 年底美苏签订销毁在欧洲的全部中程导弹的条约,裁减战略核武器的谈判也取得了进展,1989 年 2 月苏联从阿富汗撤军,安哥拉内战停息,柬埔寨问题的解决也出现转机,地区热点明显降温,东西方关系缓和的前景较以前任何时候都要好。

在这种转折性变化中,美苏双方的战略态势是不同的。苏联作出了全面退却的选择,无论在核谈判中或地区间问题上都作出了较大的让步,以改善国际环境,集中力量解决国内困难问题。苏联对东欧的政策,也沿着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方向进行了调整,允许东欧各国自己决定本国的内部事务, 鼓励和推动东欧各国变革现行的政治经济体制。在苏联的影响和西方的推动下,1989 年下半年东欧局势出现了剧烈变化。各国党政领导人大换班,大幅度地调整内外政策。苏联对东欧各国的变化持欢迎和支持的态度,认为东欧的做法是贯彻其“政治新思维”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服从于同西方增进联系, 特别是在经济上同西方一体化的需要。在东欧剧变后,苏联愿意并致力于和东欧各国建立和发展一种和战后完全不同的新型关系——纯粹根据各自的国家利益,发展国与国之间的通常关系。

由于东欧发生剧变,美苏首脑于 1989 年 12 月举行马耳他会晤,两国在东欧问题上取得了一系列谅解,标志着东西方冷战时代的结束,美苏开始建立一种伙伴式关系。美国并同意了苏联的建议把原定于 1992 年举行的欧安会

续会提前到 1990 年举行。1990 年 11 月,举行欧安会巴黎首脑会议。北约和华约成员国签署了《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双方“不再互为敌手,相互间将建立新的伙伴关系并友好相处”。欧安会 34 国签署了《新欧洲巴黎宪章》,强调“欧洲对抗和分裂的时代已经结束”, 各国今后的关系将“建立在彼此合作和尊重的基础上”。《宪章》决定使欧

安会制度化和机构化,增强其在欧洲裁军、政治和经济合作等方面的职能。可以看出,欧安会的地位和作用将会进一步增强,这是近年来欧洲各方面力量消长和欧洲形势急剧变化的结果。

东欧变化使华沙条约组织失去存在的基础。1990 年 2 月,苏联同捷克斯洛伐克签署协议,确定在 1991 年底以前撤走全部驻捷苏军。3 月同匈牙利达成协议,在 1991 年 6 月 30 日前撤走全部驻匈苏军。9 月,又允诺在 1994 年

底前分批撤回驻德的 36 万苏军。苏军的撤离使华约日益失去军事同盟性质。

1990 年 6 月,华约政治协商会议提出要“重新研究华约的性质、职能和活动”。

会后,匈牙利表示要退出华约。其他国也表示有同样打算。1990 年 9 月 24 日,民主德国正式退出华约。这样,华约未经改造已走向解体。1991 年 2 月25 日,华约国家外交部长在莫斯科会晤,决定解散华沙条约组织。4 月 1 日, 华约的军事机构解散。7 月 1 日,布拉格议定书宣布华约的政治机构解散。这以后,东欧和苏联又签订了一系列双边条约。苏联想在条约中写入“缔约双方不得加入对方认为是‘敌对的’任何军事联盟”的内容,但大多数东欧国家都抵制了这一要求。他们只希望能在保持同苏联友好关系的同时,自由地选择其他盟友,而不再充当苏联与西方之间的缓冲区。

东欧剧变和华约解体使得以美苏全球范围的战略平衡和欧洲地区的力量均衡为基础的东西方力量平衡向西倾斜,突破了以两大集团对峙、美苏分治欧洲为核心的东西方关系结构。1991 年 12 月,苏联作为一个统一的超级大国彻底瓦解,使旧有的东西方关系到此终结。欧洲局势的发展变化不再受制于昔日东西方关系所特有的意识形态冲突、军事对抗部署和联盟结构等因素。欧洲总的趋势是:西欧要合,苏联要分,独联体和东欧各国则在西靠。从大的战略关系上来看,原来的中美苏“大三角”已经消失,美中关系、美欧关系、美日关系、英法德关系等,都在变化和调整。过去在两极对立体制下,形势是紧张的,但在一定意义上是稳定的,是一种“紧张的稳定”。现在美苏军事对抗这一旧的紧张因素消失,使世界总的形势趋于缓和。世界大战一时打不起来,裁军在进展,一些地区热点纷纷降温或走向政治解决。但与此同时,由于国际力量对比失衡,原来许多被两极对峙所掩盖的问题暴露出来,一些地区新的不稳定因素正在增长,这又使形势发展呈现出动荡不安和复杂多变的特征。因此总的形势虽然缓和了却也更加动荡了。

总之,从东欧剧变到苏联解体,这是一个大的转折,标志着战后以美苏两极对立体制为核心的旧格局已经终结,世界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向多极化过渡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