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非洲独立运动的蓬勃发展
非洲独立运动高涨 亚非会议的召开, 1956 年埃及人民收回苏伊士运河斗争的胜利,阿尔及利亚和北非各国民族独立斗争的发展,鼓舞和推动了非洲各国,尤其是撒哈拉以南广大非洲国家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从 50 年代中期以后,非洲独立运动日益高涨,以加纳和几内亚两国的独立为序幕, 迎来了非洲独立运动的高潮,一系列非洲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的枷锁,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迅速走向崩溃。
加纳原称黄金海岸,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第一个获得独立的国家。加纳是英属西非的一个重要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发展较早。二次大战结束后,英国殖民当局实施“宪政改革”,于 1946 年以当时英国驻黄金海岸总督的姓氏命名,颁布《伯恩斯宪法》,增加了立法议会中非官方代表的名额,但大权仍操于英国总督手中。1947 年 12 月,黄金海岸统一大会党成立。它要求英国“在最短时间内给予黄金海岸自治”。随着斗争的深入,该党内部因主张不同发生分裂。以克瓦米·恩克鲁玛(1909~1972 年)为首的一派主张采用非暴力和合法斗争手段,为立即实行完全自治而斗争。1949 年 6 月,恩克鲁玛组成人民大会党。1950 年初,人民大会党通过发动要求自治的“积极行动”,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1951 年殖民当局不得不同意举行立法议会选举。人民大会党在选举中获胜,恩克鲁玛负责组织内部自治的责任政府。 1954 年加纳人民斗争继续发展,6 月恩克鲁玛组成全部由非洲人担任部长的自治政府,但国防、外交等最重要权力机构仍控制在英国总督手中。
1955 年万隆会议召开,加纳出席了会议。万隆精神鼓舞了加纳人民要求完全独立的斗争。 1955~1956 年,加纳工人和人民群众反殖斗争空前发展。在 1956 年 7 月的大选中,人民大会党再次赢得议会的大多数席位。9 月,
英国被迫同意加纳取得自治领地位。1957 年 3 月 6 日,加纳宣布在英联邦内独立,并将原来的国名黄金海岸改称加纳。
独立后,加纳政府为捍卫政治独立,肃清殖民主义影响,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1960 年 4 月,加纳举行公民投票,通过了建立共和国的宪法。同年
7 月 1 日,加纳正式取消自治领地位,宣布成为英联邦内的一个独立的共和国。恩克鲁玛担任共和国第一任总统。加纳的独立不仅促进了加纳社会的进步,而且推动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独立运动的发展。
几内亚是法属西非的一个殖民地。它是撒哈拉以南法属殖民地国家中通过群众运动获得独立的最早国家。战后,几内亚的工人运动蓬勃兴起。 1946
年几内亚工会联合会成立,并积极领导工人运动。同年 10 月,由几内亚工人领袖塞古·杜尔(1922~1984 年)和象牙海岸的民族运动领袖乌弗埃-博瓦尼共同倡议,并联合法属西非和赤道非洲的反殖民主义力量建立了“非洲民主联盟”。
这个组织提出了反帝、反殖、争取独立的斗争纲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47 年 5 月,几内亚民主党成立,塞古·杜尔任主席。他兼任几内亚工会联合会总书记,积极领导了工会运动为核心的群众性反殖斗争。1953 年 9~11 月间,几内亚民主党发动了为期 66 天的全国总罢工,并在农村中开展保护农民利益和反对“酋长制”的斗争,民主党在工农群众中的影响迅速扩大。1957 年 3 月,民主党在领地议会选举中获得全部 60 个议席中的 56 席。6 月,杜尔出任半自治政府的副总理。
1958 年,法国戴高乐政府颁布第五共和国宪法,宣布建立“法兰西共同体”以取代“法兰西联邦”,规定凡加入共同体的海外领地享有自治共和国的地位,还规定海外领地可通过举行公民投票以决定其独立或参加共同体。几内亚民主党利用有利的形势,决心争取完全独立的地位。在民主党的号召下,绝大多数几内亚人在 1958 年 9 月的公民投票中,拒绝参加法兰西共同体。
10 月 2 日,几内亚宣布独立,成立共和国。
在加纳和几内亚独立的鼓舞下,撒哈拉以南非洲,特别是法属非洲的独立运动迅猛发展。1960 年有 17 个国家①获得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 而载入史册。
非洲独立运动的发展与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密切相关。1960 年 12 月, 在第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以压倒的多数票通过了 43 个亚非国家提出的《关于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的宣言》,要求“迅速地无条件地结束一切形式的殖民地统治”。翌年举行的第十六届联大又决定建立殖民地特别委员会, 并采取措施,支援殖民地人民的独立事业。这给予非洲独立运动以巨大的推动。
1961~1968 年,非洲又有 15 个国家①相继独立。这样,整个 60 年代,
非洲诞生了 32 个新独立国家,其面积占非洲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人口占四分之三。非洲大陆的政治面貌发生巨变。战后非洲独立运动处于反帝反殖的民族革命阶段,其主要的斗争锋芒是指向帝国主义殖民势力,斗争目标是实现民族独立,建立主权国家。由于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民族独立运动的群众基础十分广泛,除了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以外,一些国王、皇帝以及部落酋长和头人也加入了斗争的行列。在反帝的民族主义旗帜下,战后非洲各种政治组织和政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1945 年到 50 年代, 非洲建立的民族主义政党和政治组织约有 40 个左右,到 1961 年增加到 147 个。这些政党和组织的建立,加强了非洲独立运动的组织性和自觉性,推动了各国的独立斗争。
战后非洲独立运动的领导权基本上掌握在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手里。非洲的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新兴的阶级,虽然它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也存在着深刻的民族矛盾,因此具有强烈的争取独立的要求。非洲的知识分子的大多数属于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阶级范畴, 他们不仅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而且接受了外来先进思潮的影响。正是他们的一些代表人物成为非洲民族主义政党和政治组织的领导人,在独立运动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非洲国家独立斗争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大多数国家是通过群众性的政治运动,迫使殖民主义者退却,经过谈判获得独立的,上述加纳和几内亚就是这样独立的。还有一些是经过长期武装斗争才赢得独立的,阿尔及利
① 1960 年独立的非洲国家有象牙海岸(今科特迪瓦)、塞内加尔、达荷美(今贝宁)、尼日尔、上沃尔特
(今布基纳法索)、法属苏丹(今马里)、毛里塔尼亚、加蓬、法属刚果(今刚果人民共和国)、乍得、中非、喀麦隆、多哥、马达加斯加(今马尔加什)、尼日利亚、比属刚果[刚果(金),1971 年改称扎伊尔]和意属、英属索马里(今索马里)。
① 1961~1968 年独立的非洲国家有塞拉利昂、坦桑尼亚(由坦噶尼喀与桑给巴尔合并组成)、布隆迪、卢旺达、阿尔及利亚、乌干达、肯尼亚、尼亚萨兰(今马拉维)、赞比亚、冈比亚、贝专纳(今博茨瓦纳)、巴苏陀兰、斯威士兰、毛里求斯和赤道几内亚。
亚是以这种斗争方式获得独立的典型。从 1954 年 11 月起,在民族解放阵线的领导下,阿尔及利亚人民抗击着数十万法国殖民军的“围剿”、“扫荡”。到 1957 年底,民族解放战争的烈火燃遍了全国。翌年 9 月,建立了以费尔哈特·阿巴斯为首的阿尔及利亚共和国临时政府。法国无法阻遏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的发展。戴高乐上台后,为摆脱困境,改变策略,主张和平解决阿尔及利亚问题。从 1960 年 6 月开始,阿法之间经过长达两年的反复谈判,
终于在 1962 年 3 月签订了《埃维昂协议》,法国承认阿尔及利亚人民行使自决权,承认阿尔及利亚国家在对内对外政策方面拥有完全、充分的主权。同年 7 月 1 日,阿尔及利亚举行全国公民自决投票,99.33%的人投票赞成独立。
7 月 3 日,阿尔及利亚正式宣告独立。9 月 25 日,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
国成立。经过将近八年的武装斗争,阿尔及利亚终于结束了法国长达 132 年之久的殖民统治。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对非洲国家争取独立的斗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0 年代,安哥拉、莫桑比克、几内亚比绍等国都爆发武装斗争,并经过长期的全国性的民族解放战争获得了独立。
非洲独立运动的蓬勃发展和一系列非洲独立国家的诞生具有重大的国际意义。新兴的非洲独立国家在联合国中拥有占总数三分之一的席位,在不结盟运动成员国中约占一半。它们在第三世界反帝反殖斗争中是一支重要力量,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泛非运动的新发展和非洲社会主义浪潮 以实现非洲大陆独立和统一为宗旨的泛非运动的发展,促进了非洲各国人民之间的斗争联系和相互支持的加强,并使战后非洲独立运动具有全洲性的规模。
由于反对外来殖民统治的共同使命和共同要求,以及历史上非洲各国在文化上和种族上的密切联系,使非洲人民在反帝反殖斗争中有着团结起来实现全非独立和统一的强烈愿望。早在 19 世纪后期,反映这种思想要求的泛非主义开始萌生。20 世纪初,泛非主义理论逐渐与散居美洲的黑人和非洲人民的斗争实践相结合,并形成一种有组织的政治运动,即泛非主义运动(简称泛非运动)。
1900 年泛非主义者在伦敦召开第一次泛非会议。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黑人运动的著名领袖杜波伊斯(1868~1963 年)的领导下, 1919~1927 年先后召开了四届泛非大会,运动的规模日益扩大,并引起了非洲人民的注意。二次大战后,泛非运动获得新的发展。 1945 年 10 月在英国的曼彻斯特举行了第五届泛非大会。这次大会的代表主要来自非洲和西印度群岛。大会通过了由恩克鲁玛起草的《告殖民地人民书》,并提出了“全世界一切殖民地和被压迫人民联合起来”的口号。此后,泛非运动的重心转向非洲大陆, 与非洲独立运动紧密结合起来。以全非独立和统一为目标的泛非主义成为非洲民族主义者斗争的思想武器,随着民族独立运动的推进,泛非主义思想在非洲大陆广泛传播。
1958 年 4 月,在恩克鲁玛的积极倡导下,第一届非洲独立国家会议在加
纳首都阿克拉召开。同年 12 月,在阿克拉又召开了第一届全非人民大会,讨论了非洲统一问题,号召非洲独立国家联合为若干区域性联邦或集团,以便最终建立“泛非联邦”或“非洲合众国”。 1960 年和 1961 年,又先后在突尼斯和埃及召开了第二届和第三届全非人民大会。这些活动为非洲的团结和建立区域性联合开辟了道路。 1963 年 5 月,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
贝巴举行了非洲国家首脑会议。 31 个非洲国家首脑参加了会议。会议通过
了《非洲统一组织宪章》,建立了非洲统一组织。宪章规定该组织的宗旨是: 促进非洲国家的统一与团结,加强非洲国家在政治、外交、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合作,保卫和巩固非洲国家的独立、主权与领土完整,从非洲根除一切形式的殖民主义,促进国际合作。非统组织设立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部长理事会、常设秘书处、调解与仲裁委员会和解放委员会。会议将非统组织宪章签订日——5 月 25 日规定为“非洲解放日”。通过定期召开首脑会议以及其他活动,非统组织在捍卫非洲国家的独立、发展非洲国家的互助合作、坚持反帝反殖和不结盟,以及支援南部非洲解放斗争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到 1992 年为止,“非统组织”召开了 28 次首脑会议,成员国
达到 52 个。在独立运动完成后,非洲国家将重点日益集中在促进地区稳定、加强经济合作和努力实现非洲经济一体化方面。
在泛非主义思潮广泛传播的同时,非洲社会主义也在非洲日益发展。在二次大战前,一些泛非主义者就认为在非洲建设新生活,一方面要保持和发展非洲的个性,另一方面要摆脱落后状态,必须实行全非洲的社会主义。战后,随着一系列非洲国家的独立,非洲社会主义兴起和发展起来。50~60 年代与独立运动进入高潮的同时,出现了非洲社会主义的浪潮, 70~80 年代又有一批非洲国家宣称把社会主义作为国家的发展方向。据统计,在五十余个非洲国家中,有近半数国家曾先后公开宣称奉行社会主义,其中最有影响的有埃及纳赛尔提出的“阿拉伯社会主义”、加纳恩克鲁玛提出的“泛非社会主义”、坦桑尼亚尼雷尔提出的“乌贾马社会主义”、塞内加尔桑戈尔提出的“民主社会主义”和刚果、莫桑比克、埃塞俄比亚等宣布的“非洲科学社会主义”等等。非洲社会主义派别很多,内容不一,各具特点,没有统一的思想理论体系。它们的共同点是普遍强调非洲大陆的传统价值体系,把非洲传统社会理想化,认为社会主义早已深深扎根于非洲历史传统之中,企图恢复殖民入侵前古老非洲的社会结构。有些非洲社会主义者憎恶压迫、剥削的资本主义,但又反对应用马列主义,否认非洲社会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 企图走第三条道路。一些宣称选择社会主义方向的非洲国家,在实践中仅把社会主义看作一种方法与手段,比较普遍地采用了生产资料国有化、农业集体化、计划经济和土地改革等措施。这种思潮虽受到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影响,但基本上属于民主社会主义、农业社会主义或宗教的社会主义, 与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有原则的区别。
非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反对殖民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和泛非运动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在战后非洲独立运动中广泛传播并进入实践阶段的。它是一部分非洲独立国家进行改造和建设的指导思想,反映了非洲新兴国家振兴民族经济文化的愿望,具有民族主义的明显特征。同时,它又是非洲社会生产力落后、社会结构以部族为基础、小农经济占优势这种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因而带有明显的不成熟的印记。
奉行非洲社会主义的国家在巩固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和改变国家的落后贫穷的面貌等方面作出了一定成绩,但也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在实践中,非洲社会主义在不断调整和变革。 80 年代以后,非洲社会主义逐渐“降温”,奉行非洲社会主义的国家都在以现实的态度总结经验教训,实行政策调整和经济改革,继续探索一条适合各国国情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