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韩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朝鲜的社会主义建设

韩国的政治经济发展 1953 年朝鲜停战后,以李承晚为首的官僚政客继续控制韩国的政权。李承晚依靠自由党执政,打击在野党,压制民主。

对外,韩国与美国签订一系列条约与协定,建立了特殊关系。1953 年 8 月,签订《韩美共同防御条约》;12 月,签订《韩美经济协定》;接着又先后签订《军事经济援助协定》(1954 年 11 月)、《友好通商航海条约》(1956 年 11 月)等。中国人民志愿军于 1958 年 3~10 月全部撤回国内,但美国军队仍然留在韩国。

根据朝鲜停战协定,1954 年 4 月 26 日,苏、美、英、法、中及有关国家在日内瓦召开国际会议,首先讨论了朝鲜问题,朝鲜南北双方均有代表参加,但未能达成任何协议。6 月 25 日会议结束了关于朝鲜问题的讨论。朝鲜半岛形势仍然紧张。

1956 年,李承晚再次当选总统。在李承晚当权时期,始终不重视发展经济。他执行“先统一,后建设”的方针,不停地叫喊“北伐”。韩国经济发展缓慢,到 50 年代末,出现了严重衰退。李承晚政权的独裁专制统治激起了群众的愤懑。1960 年 3 月,李承晚为首的自由党通过操纵选举和打击反对党的手段,在竞选中再次获胜。李承晚和李起鹏分别当选为正副总统。不公正的选举激起了人民群众的抗议示威。4 月 19 日,在汉城等地爆发了空前规模的人民起义。4 月 26 日,统治韩国 12 年(1948~1960 年)的李承晚被迫宣布下野,流亡夏威夷,至 1965 年客死于该地。

李承晚下台后,国务总理许政组成过渡政府。同年 7 月,民主党在大选中获胜,组成了张勉为总理的政府。张勉吸取了李承晚政府的教训,提出了“经济发展第一”的口号,并采取一些改革措施。但民主党内部争权夺利, 不到一年,三次改组内阁,张勉无力控制韩国政局混乱的局面。1961 年 3~4 月,韩国人民斗争重新高涨。

1961 年 5 月 16 日,在美国中央情报局参与策划和支持下,担任韩国第二军副司令的朴正熙(1917~1979 年)发动军事政变,推翻张勉内阁,建立了军人政权。朴正熙统治初期,颁布“紧急戒严令”,解散国会、政党,自任“重建国家最高委员会”主席,实行军事管制,同时让尹谱善继续当总统。1962 年 3 月,尹谱善辞去总统职务。年底,朴正熙宣称要“还政于民”,并组织“民主共和党”,参加选举。1963 年 12 月,朴正熙当选总统。此后, 他通过修改宪法、操纵选举等方式,连任五届总统。以朴正熙为首的军人政权在韩国执政达 18 年(1961~1979 年)之久。

朴正熙上台时,韩国社会动荡,经济困难。1961 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83 美元。朴正熙改变了李承晚的“先统一,后建设”的方针,采取了“先建设,后统一”的政策,为稳定自己的统治,把经济建设提到重要的地位。他起用一些经济专家,制订经济发展规划,与美日加强经济政治联系,建立紧密的“国际经济协力”关系。1965 年《韩日基本关系条约》及有关协定签订后,韩国与日本邦交正常化,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合作加强。

在美日的大力援助下,从 60 年代开始韩国经济迅速发展。朴正熙政权实行“外向型”开发战略,大量引进外资与外国技术,并提出“出口第一”的口号,建立出口加工区,大力发展对外贸易。这个以低工资为基础、以出口为主导的发展战略取得了成效。70 年代中期又转而逐步发展劳动密集型的重

化工业,韩国的经济获得迅速发展。1962~1979 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达 9.3%,出口总值年平均增长率达 40%,人均国民收入 1979 年增加到1614 美元。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由于世界能源危机的冲击和内部种种弊端,韩国经济一度陷入困境,经济上的问题导致政治危机。在野党向政府提出修改宪法的要求,在知识界、舆论界引起强烈反响。政府采取压制手段,在全国引起不满,反独裁的民主运动高涨起来。1979 年 10 月 16 日在釜山爆发学生和市民的示威游行,并迅速扩及马山。政府实施戒严,军队与示威群众之间发生武力冲突。全国形势骤然紧张。同年 10 月 26 日,朴正熙被中央情报部部长金载圭枪杀。总理崔圭夏出任代理总统,12 月 6 日当选为总统。但仅仅六天之后,12 月 12 日,陆军保安司令全斗焕发动军事政变,夺取政权,并发布“非常戒严令”,逮捕反对党人士和群众。1980 年 5 月爆发光州人民起义。20 万光州人民武装占领城市达九天之久。全斗焕动用军队进行镇压,造成三百多人死亡,数千人受伤。这就是韩国当代史上的光州事件。随后,全斗焕成立“保卫国家非常对策委员会”。8 月,崔圭夏被迫辞去总统职务,全斗焕出任总统。1981 年 2 月,全斗焕以民主正义党总裁身份当选为总统,从此韩国进入第五共和国①时期。

全斗焕上台后,实行一系列经济调整,将经济运营机制由“政府主导型” 逐步转向“民间主导型”,并加速技术开发,以求经济的稳定增长。从 1983 年后,韩国经济继续高速增长。1986~1988 年间连续三年增长超过 12%。1989 年国民生产总值达 2040 亿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 4830 美元,出口额达

623.8 亿美元。韩国由落后的农业社会转变为新的工业社会,被称为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之一。

但是,韩国经济也存在工业和农业发展、出口工业和内需工业发展不平衡,能源和资源不足,外债累累等问题。韩国军人集团执政,压制民主,引起人民群众的不满。80 年代中期以来,围绕修改宪法问题斗争激烈。以新民党为中心的在野势力要求修改宪法,解散“选举人团”,直接选举总统,获得广泛支持。1987 年 6 月,37 个城市的 80 余万群众举行反独裁和要求修宪的示威。7 月 1 日,全斗焕批准修改宪法、实行总统直接选举的建议。同年12 月,按照新宪法,全民投票选出卢泰愚为新总统。1988 年 2 月 25 日,卢泰愚正式就任。韩国进入第六共和国时期。

卢泰愚上台后,在民主势力的压力下,宣布光州事件为民主化运动,并免除民主人士金大中的“煽动暴乱罪”,为其恢复名誉。同时,开始追查全斗焕执政时期贪赃枉法、侵犯人权的行为,逮捕了全斗焕之弟全敬焕、前汉城市长廉普铉、前安全企划部长张世东等全氏家属与政府官员。全斗焕本人被迫发表认罪声明,并一度隐居山村。

卢泰愚执政时期韩国经济仍保持增长势头。到 1992 年其国民生产总值已

达 2945 亿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至约 6744 美元(以当时物价水平为准)。

① 1948 年 8 月 15 日大韩民国成立,即第一共和国;1960 年 4 月,李承晚下台,第一共和国终结。1960 年

7 月,尹谱善出任总统,称第二共和国;朴正熙发动军事政变后,1962 年 3 月尹谱善辞去总统职务,第二共和国结束。1963 年朴正熙当选总统,成立第三共和国。1972 年 10 月,朴正熙建立“维新体制”,继续担任总统,改称第四共和国,直至 1979 年全斗焕发动政变,夺取韩国实际统治权。1981 年 2 月,全斗焕出任总统,韩国进入第五共和国时期。

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1992 年制造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 33.8

%,1962 年仅占 14.4%;商品交易额已达 1524 亿美元,而 1962 年只有 5 亿美元。国内储蓄率从 1962 年的 3.3%增至 1992 年的 34.9%。韩国采用外向型发展战略,使出口成为增长动力,在经济上赢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但卢泰愚执政之初,以他为首的执政党民主正义党未能在国会获得多数席位,反对党力量大。当时的反对党主要有金泳三组织的统一民主党、以前总理金钟泌为首的新民主共和党、以金大中为首的和平民主党。执政党的地位不稳。1990 年执政的民主正义党与统一民主党、新民主共和党等达成协议,联合组成民主自由党,执政党在国会中才形成相对多数。

1993 年 2 月 25 日,金泳三当选为新的总统,开始了韩国 32 年来首次真正的文人执政时期。金泳三提出“新韩国论”,实行一系列新的政治与经济改革,大力开展廉政建设,精简政府和执政党机构;宣布“新经济政策”, 尽量减少政府干预,发挥民间企业作用,促进技术开放,以振兴经济。在金泳三执政时期,肃贪倡廉运动取得进展,韩国经济发展迅速。1995 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突破 1 万美元,达到 10,076 美元,经济规模名列世界第十一位, 已接近发达国家。

朝鲜的社会主义建设 历时三年的朝鲜战争,给朝鲜国民经济带来严重的破坏和损失。①西方有人扬言:“朝鲜过 100 年也重建不起来。”但朝鲜

人民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在战争废墟上,恢复经济,重建家园。从 1954 年起,开始实行恢复和发展战后国民经济的三年计划(1954~1956 年),其基本任务是:使工农业生产赶上或超过战前水平,进一步巩固共和国的经济基础,改善和提高由于战争破坏而贫困的人民生活。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 朝鲜人民发挥了高度的劳动热忱和创造精神,开展增产竞赛,并在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大力援助下,提前四个月超额完成了计划所规定的指标。工农业总产值均恢复并超过战前的水平。

与此同时,朝鲜进行了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农业合作化,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的主导地位。1956 年,社会主义经济在工业生产中的比重达到 98%,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已占农户总数的 80.9

%。至此,恢复时期结束。

1956 年 4 月,朝鲜劳动党举行第三次代表大会,提出了 1957~1961 年国民经济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这个计划的基本任务是,进一步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基本上解决人民的衣食住问题。五年计划的实施,标志着朝鲜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在这一时期,金日成提出了“主体思想”的指导方针,来推进朝鲜的革命和建设。同时,要求在思想上树立主体的同时,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所有领域确立主体的工作,为此提出要坚持“政治上自主、经济上自立、国防上自卫”的原则。为了加速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1958 年 6 月,朝鲜劳动党发出“跨上千里马,向社会主义奔驰前进”的号召。从此,在朝鲜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千里马运动”。这个运动是 1959 年初由平壤市西南降仙炼钢厂工人组成的“千里马作业班”发起的。后来推广到各个经济部门,形成了有几百万劳动群众参加的竞赛运动,全国涌现了许多荣获“千里马”称号的作业

① 朝鲜战争结束时(1953 年),工业总产值仅为 1949 年的 64%,粮食产量仅为 1949 年的 88%。国民经济损失达 4200 亿元(朝鲜旧币)。

班和车间。

1960 年 2 月,金日成通过对平安南道江西郡青山里生产合作社的“现场指导”,总结出“青山里精神”和“青山里方法”,①并要求贯彻到各个部门, 以改进党和国家及经济部门的工作态度与作风。这一年提前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1961 年,朝鲜提出了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七年计划(1961~1967 年)。它的基本任务是“依靠胜利的社会主义制度,进行全面的技术改造和文化革命,划时代地提高人民生活”。同时提出“大规模的中央工业和中小规模的地方工业并举”、“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并举”的方针。在七年计划期间, 朝鲜劳动党和政府在“青山里精神”和“青山里方法”的基础上,又提出了称为“大安工作体系”的经济管理体制。这是一种党委一元化领导下的经济管理体制,工厂企业由党委集体领导,农业管理方面设郡合作农场经营委员会,作为农业领导机构,以进一步加强国家对集体的领导和物质技术帮助。同时确立一元化的计划体制,在国家计划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把从中央到地方和工厂企业的计划全部纳入国家的统一计划。七年计划经过调整,延长了三年,到 1970 年完成。同年 11 月举行的朝鲜劳动党五大宣布,朝鲜已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历史任务,成为拥有现代工业和发达农业的社会主义工业国。

70~80 年代,朝鲜实施并完成了六年计划和第二个七年计划(1978~

1984 年)。40 年来,朝鲜的建设取得很大成就。与 1946 年相比,1984 年的

工业总产值增长 430 倍,粮食产量增长 4.3 倍,国民收入增长 64 倍。从 1975

年起实行了普遍的 11 年义务教育,建立了包括 260 所大专院校、570 多所中专的大学专科教育系统。全国有知识分子 146 万。1987 年起,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第三个七年计划(1987~1993 年)。

进入 90 年代,朝鲜进行了经济调整。1991 年 12 月宣布建立罗津—先锋

自由贸易区。为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制定了一系列经济法规。1992 年 10 月颁布《外国投资法》《外国独资企业法》《合作法》。1993 年后又相继公布《自由经济贸易区法》《外汇管理法》《外国投资企业及外国人税收法》

《土地租赁法》《外资银行法》和《外国人出入自由经济贸易区规定》。 根据形势的变化,1993 年 12 月,朝鲜劳动党召开六届二十一中全会,

决定调整经济增长速度,缩小经济规模,同时更加完善经济结构,转变对外经济关系。据此,全会决定将自 1994 年开始的三年期间作为“经济建设缓冲期”,强调在这一时期内要贯彻农业、轻工业和贸易三个第一主义的方针, 同时抓好煤炭、电力和铁路运输等部门。

朝鲜虽未能实现“三七计划”所预计的工业生产总规模及电力、钢铁、化学纤维等部分重要指标,但据朝鲜劳动党六届二十一中全会的公报,“三七计划”期间,工业生产增长 50%,年均增长率为 5.6%,其中电力生产增长 30%,煤炭生产增长 40%,钢铁生产增长 30%。伴随南北对话的发展, 1988 年起,北南双方通过不同方式和渠道开展了贸易往来,1994 年双方贸易

额达 2.279 亿美元。此外,朝鲜还同一百多个国家建立了经贸关系,主要贸易伙伴为中国、俄罗斯、日本、东南亚国家以及其他第三世界国家。

① “青山里精神”和“青山里方法”的基本点是上级机关经常下到现场去深入了解实际情况,找出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并在一切工作中使政治工作先行。

1994 年 7 月 8 日,朝鲜劳动党领袖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主席金日成因病逝世,其子金正日接班。以金正日为首的朝鲜党和政府领导人继续领导朝鲜人民为社会主义建设和祖国和平统一事业而斗争。

朝鲜南北对话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朝鲜半岛分裂为南北两个部分,形成两个政权、两支军队长期对峙的局面。朝鲜战争停止后,50~60 年代,朝鲜南北双方仍处于相互隔绝与对立的状态。

70 年代初,中美、中日关系改善和走向正常化,亚洲形势发生变化。1971 年韩国新民党顾问金大中提出南北朝鲜实现“和平共处”、“和平交流”、“和平统一”的主张,表达了群众的愿望,获得广泛的欢迎。此时,朴正熙对待南北统一问题的态度也有所改变。

1971 年 8 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内阁首相金日成提出北南会谈的建议,他表示“愿意在任何时候同包括南方的民主共和党(即以朴正熙为总裁的执政党)在内的所有政党、社会团体和个别人士进行接触”。8 月 12 日, 南方红十字会建议同北方就寻找离散家属问题举行会谈。从 1971 年 9 月至

1972 年 8 月,南北双方红十字会代表举行了预备性会议。1972 年 8 月后转入正式会谈。在红十字会代表会谈过程中,双方开始了高级接触。1972 年 5 月, 韩国中央情报部部长李厚洛密访平壤,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内阁第二副首相朴成哲回访汉城。金日成在接见李厚洛时,提出了统一祖国的三项原则

——“自主、和平统一、民族大团结”。7 月 4 日,共同发表《南北联合声明》。这一声明肯定了上述三项原则,并将它写入声明之中,确定为国家统一的基本纲领。随后,双方组成部长级的南北协商委员会,并架设专用直通电话,具体协商统一问题。

南北对话缓和了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受到国际社会的欢迎与支持。1973 年 11 月,第二十八届联大政治委员会邀请了朝鲜南北代表讨论朝鲜问题。联合国确认朝鲜《南北联合声明》关于和平统一的三项原则,解散了“联合国韩国统一复兴委员会”。1975 年 11 月,第三十届联大又通过决议,解散“联合国军司令部”。这为朝鲜南北对话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但朝鲜南北对话的进程是坎坷不平的。1972 年 11 月至 1973 年 6 月,南北协商委员会虽举行了三次会议,但都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1973 年底到1974 年初,南北之间曾进行低一级接触,也未达成协议,后一度中断。

80 年代,南北对话有了新的发展。1980 年 2 月,双方代表就接通南北直

通专用电话、会晤地点、新闻报道等问题达成协议。同年 10 月,金日成提出建立“高丽民主联邦共和国”的新方案,强调双方应互相承认和容纳对方的思想和社会制度,成立双方同等资格参加的民族统一政府,实行南北自治。这是北方关于和平统一祖国的途径。全斗焕也表示要通过南北首脑互访等实现和平统一,并提出由双方代表组成“民族统一协议会”制定统一宪法草案, 再以公民投票方式确定统一宪法,然后进行大选,建立统一的国会和政府。对外则主张南北同时加入联合国,并提出“大国交叉承认”,即美、日承认北方,中、苏承认南方。北方认为南方人口是北方的两倍以上,用公民投票方式来统一不合适,并认为在实现南北统一前,应以一个整体出现,以防止分裂的长期化和合法化。

尽管存在上述分歧,1984 年南北接触与对话仍有所进展。同年 9 月,南方暴雨成灾,北方提出向南方提供救灾物资,南方表示接受,这是南北第一次物资交流。从 1984 年 11 月起,一年之内,双方多次举行经济交谈,同意

组成南北经济合作共同委员会,并讨论了关于经济合作和商品交流的协议草案。1985 年 7 月和 9 月,双方又在板门店举行了国会会谈预备性会议,讨论北方提出的有关签订互不侵犯联合宣言的建议和南方提出的有关制订统一宪法的事宜。同年 9 月 20~23 日,南北双方红十字会负责人各率一支艺术和故乡访问团分别在平壤和汉城进行了访问、演出和亲属会见。这是朝鲜分裂后首次通过三八线的人员互访。

80 年代后半期,朝鲜南北对话发生波折。1986 年春,北方抗议韩美在三八线附近进行“协作精神—86”联合军事演习以及其他原因,南北会谈一度中断。此后,北方曾提出举行北南高级政治军事会谈、共同主办 1988 年奥运

会、双方分阶段裁军和美军撤出南方等建议;南方也提出恢复 1986 年中断的国会、红十字会和经济三方面的对话以及举行“南北当局最高负责人会谈” 等建议。但由于双方在一些重要问题,如裁军和共同主办奥运会的方法等问题上意见不同,南北对话受到影响。

1990 年,南北对话有新的突破。9 月、10 月、12 月,南北方总理在汉城和平壤先后举行了三次会谈,议题为“消除北南之间的政治和军事对峙状态, 进行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同年 10 月在汉城举行“北南统一足球赛”,在

平壤举行“泛民族统一音乐会”。1991 年 9 月 17 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

和国和大韩民国同时加入联合国。 12 月 13 日,南北双方总理第五次会谈取得重大成果,在汉城签署了《关于北南和解、互不侵犯与合作交流协议书》。这是一个带有广泛实质内容的协议,包括“互相承认和尊重对方的制度”, “不对对方使用武力,不以武力侵略对方”,“通过对话和协商,和平解决意见分歧和纠纷问题”,把停战状态转变为巩固的和平状态,以及设立办事处和各种分科委员会,全面进行经济与开发、交通、科技教育、文化艺术、体育卫生、环保、新闻出版领域的合作交流,实现离散家族的往来与互访, 等等。接着,双方于 12 月 31 日又在板门店签署了《关于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此后,双方成立了政治、军事、交流与合作三个分科委员会。美国和韩国政府宣布在南方的核武器已全部撤走,并暂停一年一度的“协作精神”联合军事演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于 1992 年 1 月 30 日在核安全保障措施协定上签了字,同意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检查。

1992 年 9 月 17 日,在平壤举行南北双方第八轮总理会谈,进一步落实了有关相互和解、互不侵犯和交流与合作的三项已确认的协议。南北对话的上述进展是经过四十多年对峙后向统一迈出的可喜的一步。然而,由于双方在统一政策上的分歧以及南方对北方发展核武器的怀疑等问题,南北关系仍存在不少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