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南部非洲国家的独立。非洲和拉丁美洲政治经济的发展
第一节 南部非洲人民反对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的斗争与纳米比亚的独立
葡属非洲殖民地的独立和津巴布韦共和国的成立 南部非洲一般指位于南纬 5~30 度之间,即从马拉维、赞比亚到南非之间的地区。包括马拉维、赞比亚、津巴布韦、莫桑比克、安哥拉、博茨瓦纳、斯威士兰、莱索托、纳米比亚和南非等国。这个地区是殖民主义在非洲统治的顽固堡垒和白人种族主义横行的地方。 70 年代以来,在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革命风暴冲击下, 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的堤坝土崩瓦解,这一地区的殖民地纷纷独立。
南部非洲的不少国家处于葡萄牙殖民者的统治之下。老牌殖民国家葡萄牙在非洲殖民地实行残暴的直接统治和野蛮的强迫劳役制。1951 年,葡萄牙将安哥拉、莫桑比克等非洲殖民地改称“海外省”,视为葡萄牙领土的一部分,派遣海外国家警察,加强军事控制;同时,宣布当地人与“文明人”享有平等权利,废除了强迫劳动,作了一些让步。为了维持殖民统治,葡萄牙政府大力鼓励葡萄牙人向非洲殖民地移民,并在白人移民中建立准军事组织。大量白人的移入,加强了对非洲农民土地的掠夺,加剧了民族矛盾。
50 年代,葡属殖民地国家的民族主义组织纷纷建立,并提出独立的要
求。 60 年代初,安哥拉、几内亚(比绍)、莫桑比克人民相继爆发有组织
的武装斗争。从 1961 年起,葡萄牙殖民者逐步调集了 16 万军队,共花费了
60 亿~70 亿美元进行了一场血腥的殖民战争,妄图扑灭非洲人民的反抗烈火。
但是,葡属非洲殖民地人民的斗争火焰越烧越旺。 1961 年 2 月,安哥拉首先爆发反抗殖民当局的武装斗争。领导安哥拉人民斗争的有三个组织: 1956 年 12 月成立的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简称“人运”);1957 年 3 月成
立的安哥拉人民联盟, 1962 年改组为安哥拉民族解放阵线(简称“解阵”);
1966 年 3 月成立的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简称“安盟”)。 70 年代初,这三个组织的武装力量发展到 15,000 人,活动遍及安哥拉北部、东部和首都罗安达以南的广大地区。 1963 年 1 月,几内亚(比绍)爱国者
也开始了反葡武装斗争。他们是 1956 年 9 月成立的几内亚和佛得角非洲独立
党领导的。其游击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到 70 年代初已成长为一支拥有一万多人的队伍,并解放了三分之二的国土和约二分之一的人口。1973 年 9 月, 在解放区召开了全国人民议会,宣布成立几内亚比绍共和国。紧接安哥拉和几内亚比绍之后,1964 年 9 月,莫桑比克解放阵线(1962 年成立)发表《武装大起义宣言》,发动了民族解放战争。到 1974 年,莫桑比克爱国武装也发展到一万多人,并活跃在全国九个州的六个州。
70 年代葡属非洲殖民地的斗争烈火猛烈冲击了葡萄牙的殖民统治制
度。 1974 年 4 月 25 日,葡萄牙发生军事政变,坚持殖民政策的卡埃塔诺反动政权被推翻。新政府面对非洲殖民统治岌岌可危的严重局势,改变政策, 与各殖民地解放组织谈判,并被迫承认它们国家的独立。同年 8 月,几内亚
和佛得角非洲独立党同葡萄牙达成协议,规定葡萄牙于 1974 年 9 月 10 日从
法律上承认几内亚比绍共和国独立,并从几内亚比绍撤出军队。同年 9 月,
莫桑比克解放阵线与葡萄牙达成协议。翌年 6 月,莫桑比克正式宣布独立,
建立莫桑比克人民共和国。1975 年 1 月,葡萄牙与安哥拉三个解放组织联合签署了承认安哥拉独立的协议。11 月 10 日,安哥拉宣布独立。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在罗安达宣布成立安哥拉人民共和国。同日,安哥拉民族解放阵线和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宣布成立安哥拉人民民主共和国。这样,在葡萄牙殖民势力撤退的同时,安哥拉三大解放组织之间却因内部分歧由分裂发展为内战。
与上述三国独立的同时,其他葡属非洲殖民地也纷纷独立。1975 年 5 月,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取得独立。同年 7 月,佛得角宣告独立。至此,从 15 世纪
开始历时 500 年之久的葡萄牙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完全崩溃。在葡属殖民地独
立浪潮的推动下, 1975 年 7 月法属科摩罗群岛、1976 年 6 月英属塞舌尔群
岛宣布独立,法属索马里通过公民投票于 1977 年 6 月也宣布独立,成立吉布提共和国。
津巴布韦原为英国殖民地,旧名南罗得西亚①。1953 年英国把它与北罗得西亚(今赞比亚)和尼亚萨兰(今马拉维)合组为“中非联邦”。因当地人民的反对,1963 年该联邦解体。1965 年 11 月,以史密斯为首的白人种族主义政权片面宣布“独立”,并于 1970 年 3 月改国名为“罗得西亚共和国”。白人统治集团实行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政策,压迫津巴布韦广大黑人群众。从 60 年代初开始,津巴布韦人民为反对白人种族主义政权进行了长期的斗争。1966 年后,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和津巴布韦非洲人民联盟相继开展了武装斗争。1974 年后,史密斯政权在各方面强大压力下,一面加紧镇压,一面也表示愿与“民盟”、“人盟”进行会谈。1977 年 12 月,史密斯政权与穆佐雷瓦为首的“统一的非洲人全国委员会”为主的温和派达成协议,成立“过渡政府”,谋求所谓“内部解决”。 1979 年 5 月,穆佐雷瓦出任“黑人多数”“政府总理”,并宣布将国名改为津巴布韦(罗得西亚)共和国。由于国内外舆论,尤其是非洲国家的反对,这一政府未获国际承认。
在“内部解决”计划破产后,英国于 1979 年 9~12 月在伦敦主持召开了解决罗得西亚问题的会议, 12 月 21 日签署协议。 1980 年 2 月,根据协议进行了议会选举。以罗伯特·穆加贝(1924~)为首的非洲民族联盟获胜, 组成非洲黑人政党执政的新政府。同年 4 月 18 日,宣布独立,成立津巴布韦共和国。津巴布韦人民终于推翻白人种族主义的统治,实现了非洲人多数统治和民族独立的目标。这对南非人民反种族主义斗争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南非人民反对种族主义统治的斗争 位于非洲最南端的南非(当地人称“阿扎尼亚”),扼印度洋和大西洋的交通要冲,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交通要道通过南非的好望角。南非拥有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除迄今未发现石油和铝土外,其地下几乎蕴藏着其他一切工业用矿物, 黄金、白金、锑、铀、锰、铬、萤石等的蕴藏量均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一位。这里原为班图语系各部族和布什曼人、霍屯督人居住的地区。 1652 年,荷
兰殖民者侵入,建立开普殖民地。 1806 年后,英国逐步取代荷兰,并占领
整个南非。 1910 年英国将南非的开普、纳塔尔、德兰士瓦、奥兰治四州合并为“南非联邦”自治领。1948 年,代表荷裔白人利益的南非国民党上台执政,于 1961 年 5 月退出英联邦,改称“南非共和国”。
① 1890 年,英国殖民主义者罗得斯建立的英国南非公司侵占了津巴布韦,1895 年将它命名为南罗得西亚。
1923 年英国政府接管,划为“自治领地”,并派总督统治。
南非是一个白人种族主义统治的国家。据统计, 3390 万多人(1986
年)的南非,非洲人约 2516 万,有色人(包括亚洲人)约 384 万。白种人仅490 万余人,其中荷兰血统占 57%,英国血统占 39%。然而,掌握政权的白人统治集团奉行“白人至上主义”。战后长期执政的南非国民党以实行“种族隔离”为纲领,提出“白人南非”的口号,对内变本加厉地推行种族歧视和压迫的政策,对外进行殖民侵略、扩张,干涉邻国内政,使南非成为当代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的顽固堡垒。
从 1910 年以来,特别是 1948 年以来,南非当局为强化白人种族主义统治,使之制度化和法律化,制定和颁布一系列种族歧视法令①,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压迫南非黑人和其他有色人,建立了完整的种族隔离制度。
1948 年以后,南非国民党政权通过的重要法令有:《禁止(种族)通婚法》(1949 年)、《镇压共产主义法》(1950 年)、《种族隔离法》(1951 年)、《通行证法》(1952 年)、《班图人教育法》(1953 年)、《班图自治法》(1959 年)、《反破坏法》(1962 年)。此外,还有《土著工人契约法》《矿业和工厂工业法》等。《种族隔离法》把南非居民分为白种人、有色人、土著人等集团,分区隔离,把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非洲人赶到分散贫瘠的“保留地”内,而占人口总数不过 17%的白人却占有 87%以上的肥沃土地。《通行证法》规定年满 16 岁以上的非白种人必须随身携带身份证、迁
移证等多达 60 种证件。警察有权随意检查,如证件不全,即被监禁或罚款。特别重要的是《班图自治法》。该项法令把非洲人按语言和文化的区别
划分为八个部族自治单位,分别设立“立法议会”和“自治政府”,称为“班图斯坦”,后称“黑人家园”。南非当局企图将属于白人区的黑人逐渐赶到这些地区,以达到“种族隔离”和“分别发展”的目的。到 1976 年已建立十个“黑人家园”。这些“家园”由顺从的酋长管理,在南非当局监督下先“自治”,而后过渡到“独立”。从 1976 年 10 月至 1981 年 12 月,南非当局拼凑了特兰斯凯、博普塔茨瓦纳、文达和西斯凯共四个“黑人国家”。但这些“独立”国家不过是南非当局实行种族隔离政策的工具。
南非当局的种族主义统治早就遭到南非人民的反抗。 1912 年,南非民族主义组织——南非土著人国民大会成立,后改名为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简称“非国大”)。开始它是酋长、知识分子等上层非洲人为核心的运动,主张团结非洲土著人,反对种族歧视,希望在议会和公共机构中有非洲人的代表,其斗争方式也是温和的。二次大战期间,随着南非工业的发展,引起对劳动力需求的急剧增加,造成黑人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城镇黑人人口的大幅度增长。40 年代南非民族运动步入一个新时期。1944 年建立的非洲人国民大会青年联盟提出了“民族自主”的斗争目标,给南非人民斗争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次大战后,非洲人国民大会的斗争纲领和斗争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1949 年它在自己的“行动纲领”中首次提出反对白人统治和民族自决的要求,并决定采取积极抵制、罢工、不服从、不合作,以及全国罢工一天的方式抗议国民党的反动政策。50 年代,南非人民的斗争高涨,具有了新的规模。
① 从 1910 年以来,南非当局先后颁布一系列种族歧视法令,其中 1910~1948 年 49 项,1948~1960 年 53
项,1960 年后 100 多项。
1950 年 5 月 1 日,非洲工人举行示威游行,遭到残酷镇压。6 月 26 日,爆发了全国大罢工,各地举行有数十万人参加的抗议示威游行。这一天被定为“南非自由日”,每年的这一天都组织了反种族主义斗争的重大活动。 1952 年
6 月,非国大和印度人大会联合发动蔑视不公正法令的运动,举行了大规模的“不服从运动”,抵制种族主义的法令。
1955 年 6 月,非国大等五个组织举行南非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自由宪章》,提出“南非属于居住在南非的人民,不分黑人白人,任何政府若不建立在全体人民的意志之上,都不得要求掌权”,要求由人民管理国家,各民族平等,一切南非人享有平等的公民权,反对种族歧视。
60 年代,南非的民族解放运动和反种族主义斗争发生新的转折,并逐步
转向暴力斗争。1960 年 3 月 21 日,几万非洲人在沙佩维尔举行集会和示威,
当场焚烧了通行证,遭到警察镇压,死 67 人,伤 180 人,2 万余人被捕,造
成震惊世界的“沙佩维尔惨案”。28 日,南非全境举行“哀悼日”,约 50 万南非工人举行总罢工。南非当局宣布非洲人国民大会和泛非主义者大会等为“非法”。1961 年 5 月,全国主要城市 90%以上的居民参加罢工、罢课和罢市,抗议所谓“南非共和国”的成立。同年 12 月,“民族之矛”和“波戈” 武装组织开始武装反抗。60 年代末,与武装斗争继续开展的同时,由南非大学生组织兴起的黑人觉醒运动把更多的有色人和亚洲人团结在反种族主义和解放黑人的旗帜之下。
70 年代,南部非洲一系列国家独立,特别是 1980 年津巴布韦共和国建立,进一步推动了南非人民的斗争。1982 年 8 月和 10,南非人民掀起声讨南非种族主义政权的罪行、要求释放纳尔逊·曼德拉①和所有政治犯的运动。同时人民武装斗争与城镇居民的群众运动相结合,猛烈地冲击着南非的反动统治。南非当局为稳住统治,于 1983 年颁布“新宪法”,规定在白人议会外, 再分别成立有色人、亚洲人的议会,即所谓“三院制议会”,企图拉拢有色人和亚洲人,孤立非洲人。南非当局的这一阴谋引起了各族人民的抗议浪潮。在反对“新宪法”的斗争中,涌现出几个新的反种族主义组织——“联合民主阵线”、“全国论坛”等,涌现了一批反种族主义的著名领袖,如图图主教(1931~)。南非人民为津巴布韦人民推翻白人种族主义政权的胜利所鼓舞,明确提出了“打倒南非共和国”,“为一个人民共和国而战斗”的口号。
南非人民的正义斗争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不结盟运动、非统组织和联合国通过一系列决议谴责南非种族主义政权。1982 年被联合国宣布为“动员制裁南非种族主义政权国际年和争取纳米比亚独立年”。南非当局陷于空前孤立的境地,但它在少数西方大国纵容和支持下,仍顽固坚持反动的种族主义政策,并继续霸占纳米比亚。
1984 年 9 月,南非颁布“新宪法”,规定总统和议会行使最高立法权, 总统兼任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但“新宪法”并未触动种族隔离的实质,继续剥夺广大黑人的政治权利。南非当局虽声称要进行“改革”,并于 1985
年 4 月宣布废除《禁止(种族)通婚法》和《不道德法修正案》第十六条, 1986
① 纳尔逊·曼德拉(1918~),南非大学毕业,1951 年任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青年联盟主席,1961 年被任命为该组织军事总司令。1962 年 8 月 5 日被捕,监禁了 27 年,至 1990 年 2 月 11 日才获释。在狱中,他坚持反对种族隔离制度和建立平等、自由的新南非的主张,深受南非黑人和非洲人民的爱戴。非洲统一组织决定 2 月 11 日为“曼德拉日”。
年 4 月又宣布取消《通行证法》,但博塔为首的南非政府拒绝结束种族隔离制度,继续镇压南非黑人的反抗斗争。
1986 年 6 月,南非总统博塔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24 日,博塔签署治
安和公共安全两项修正案,强化紧急状态。1987 年 6 月和 1988 年又连续两次宣布将“全国紧急状态”延长一年。
在国内外反对种族主义斗争深入发展的形势下,南非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加剧。国民党内在是否和如何废除种族隔离制问题上发生严重分歧,坚决反对“改革”的右翼分子和主张更大“改革”的左翼成员退党。 1989 年初, 博塔因病辞去国民党主席职务,教育部长弗·威廉·德克勒克(1936~)当选为国民党主席。在 9 月上旬的全国议会选举中,国民党遭到它自 1948 年执政以来的最惨重的失败,但仍获得半数以上的议席。9 月 14 日,德克勒克当选为总统。
德克勒克虽主张维护白人种族主义者的利益,坚持种族隔离的基本法律和制度,但表示要加快“改革”进程,并就各种族“分享权力”问题同黑人领袖谈判,以逐步消除种族歧视,建立一个“全新的南非”。1990 年,南非局势发生重大的变化。2 月 2 日,德克勒克总统宣布解除对非洲人国民大会、泛非主义者大会和南非共产党的禁令。2 月 11 日,黑人解放运动的著名领袖纳尔逊·曼德拉获释,3 月 2 日当选为非国大副主席。5 月 2~4 日,南非当局与非国大代表首次进行平等对话,并达成了包括释放全部政治犯在内的五点协议。8 月初,双方又举行第二轮谈判,南非政府同意取消持续四年的紧急状态,分阶段释放非国大政治犯,允许流亡国外的非国大人员归国,继续审议安全法以保证政治活动自由等。非国大则宣布中止武装斗争。这一协议表明,南非黑人解放运动取得重大进展。1991 年 2~6 月,南非议会陆续废除了 80 多项种族主义立法,并删除了 140 项立法中的种族主义内容,主要有“人口登记法”、“土著土地法”、“集团住区法”和“黑人社会发展法” 等。这些法令的取消是废除种族隔离制的重要一步,南非人民反抗白人种族主义统治的斗争并未结束。
1991 年 7 月非国大成功地召开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了以曼德拉为主席的
新的中央执委会。非国大成员发展到 70 万人。非国大的目标是废除种族主义制度,建立自由、民主、统一的南非社会,主张坚持一人一票的选举原则。德克勒克为首的南非政府虽主张通过谈判,给予黑人一定权利,但坚持保障白人的广泛权利、以种族集团为基础分享权力的原则,双方对实质性问题仍有重大分歧。白人极右势力则反对与黑人进行对话,反对党南非保守党势力仍十分活跃,企图通过选举把德克勒克为首的现政府赶下台。南非警察对于游行示威的黑人群众继续进行武力镇压,南非的暴力事件有增无已,政治局势仍相当混乱。虽然通向建立一个自由的、民主的、非种族主义的南非的道路是曲折的、艰难的,然而,种族隔离制度的灭亡是不可避免的。
纳米比亚独立 纳米比亚原名西南非洲。 1890 年沦为德国殖民地, 称“德属西南非洲”。一次大战爆发后,英国指令南非出兵占领了它。 1920 年国际联盟授予南非联邦对西南非洲的“委任统治权”。二次大战后,联合国将西南非洲交南非托管。但是,南非当局却企图吞并这块战略地位重要、资源丰富的地区。1949 年 4 月,南非议会通过《西南非洲事务修正法》,非法吞并了纳米比亚,并设立行政长官,驻扎军队,建立基地,实行殖民统治, 同时将南非实行的种族歧视与种族隔离的政策、法令搬到纳米比亚,剥夺当
地非洲人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
南非当局违反联合国关于国际托管的规定、悍然吞并纳米比亚的行径, 受到国际舆论的谴责。 1950 年联合国国际法院宣布南非这一行动为非法。此后十余年里,联合国多次通过决议,要求南非将西南非洲置于联合国托管之下,但一直被拒绝。1966 年,联大通过决议,宣布取消南非对西南非洲的委任统治权。1968 年又通过决议,根据“西南非洲人民的愿望”,将西南非洲改名为“纳米比亚”。
南非当局的倒行逆施激起了纳米比亚人民的强烈反抗。在非洲民族独立浪潮的推动下,1960 年,西南非洲人民组织建立。从 1966 年 8 月开始,在西南非洲人民组织领导下,纳米比亚开始了反对南非殖民统治的武装斗争。纳米比亚独立问题受到国际上的注意,西南非洲人民组织被公认为纳米比亚的唯一合法代表。1973 年,联大决定将纳米比亚开始武装斗争的日子——8 月 26 日定为“纳米比亚日”。
70 年代以来,国际社会为解决纳米比亚问题作出了巨大努力。联合国通过一系列决议,谴责南非当局非法占领纳米比亚和在纳推行种族歧视。1977 年,美、英、法、联邦德国和加拿大五国组成接触小组,谋求谈判解决纳米比亚独立问题。该小组于 1978 年 4 月向安理会提交一项方案。8 月,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在五国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纳米比亚独立的计划。9 月 29 日,安理会批准了秘书长的计划,通过《关于成立过渡时期援助团协助
纳米比亚特别代表》的决议,即 435 号决议。决议要求终止南非统治,在联合国监督下,通过公民投票,成立制宪议会,实现纳米比亚独立。
但南非当局制造种种借口,拖延执行安理会决议,并扶植亲南非的“特恩哈尔民主联盟”①势力,推行所谓“内部解决方案”,企图通过由它控制的选举,建立傀儡政权。
80 年代初,美苏加紧了在南部非洲的争夺,纳米比亚问题成为两个超级大国争夺的重要问题。1981 年初,针对古巴在安哥拉的军事存在,美国与南非提出把纳米比亚独立同古巴从安哥拉撤军相联系的方案,即南非从纳米比亚撤军,古巴从安哥拉撤军的“双撤军”方案。1983 年 5 月,安理会召开特别会议再次审议纳米比亚问题,并通过 532 号决议,授权联合国秘书长同有关各方协商,以确保迅速实施 435 号决议。8 月,联合国新任秘书长德奎利亚尔出访南非、安哥拉和纳米比亚,未获任何结果。
1984 年 5 月和 7 月,西南非洲人民组织和南非等有关方面就纳米比亚独
立和停火问题两次举行会谈。同年 11 月,安哥拉又提出自南非实施联合国
435 号决议时起,古巴军队开始逐步从安哥拉撤出的一揽子解决方案,但均遭南非拒绝,未能达成协议。南非当局还以追击纳米比亚人民武装为名,对安哥拉等邻国发动武装入侵。1985 年 6 月,南非在纳米比亚成立“民族团结过渡政府”。这个过渡政府包括“执行内阁”、“国民议会”和“制宪委员会”三个机构,但并不握有“完全的行政和立法权力”,南非仍保留对纳米比亚的“外交、国防、安全及谈判解决纳米比亚独立问题的控制权”。“过渡政府”无权宣布纳米比亚独立,南非政府驻纳的行政长官有权拒绝“过渡政府”作出的决策。参加“过渡政府”的有特恩哈尔民主联盟、西南非洲国
① 是 1977 年 11 月,由白人政党“共和党”联合十个部族的政治集团组成的,实权掌握在共和党手中。1980~
1983 年控制了国民议会和部长委员会,执行追随南非的政策。
民党、西南非洲人民组织民主主义者及雷霍伯特自由民主党等,它们组成“多党会议”,主张通过“民族和解”和谈判加速独立进程。但南非最大的民族主义组织西南非洲人民组织被排斥在“过渡政府”之外。1985 年 6 月 19 日,
安理会通过 566 号决议,要求南非撤销在纳成立的“过渡政府”。
1988 年 5 月,在国际社会的推动下,安哥拉、古巴、南非及美国代表在
伦敦举行四方会谈,讨论实施安理会 435 号决议和古巴从安哥拉撤军问题。
经过七个月 11 轮会谈和多次磋商,同年 12 月 22 日,安、古、南非三国终于达成和平解决南部非洲问题和关于纳米比亚独立问题的协议。协议规定,自1989 年 4 月 1 日起按照安理会 435 号决议实现纳独立进程。6 月,流亡在外的纳米比亚难民开始迁返。7 月,纳米比亚各政党相继展开竞选活动。纳米比亚走向独立的进程虽几经波折,但在逐步前进。
1989 年 7~11 月,在联合国的监督下,纳米比亚举行制宪议会大选,10 个政党参加竞选,有 70 余万选民登记, 60 余万人参加选举。西南非洲人民组织以 57.3%的多数票获胜。1989 年 11 月 18~24 日,按照协议,南非从纳米比亚撤出最后的 1500 名军人。12 月 21 日,西南非洲人民组织的主席萨
姆·努乔马(1929~)宣布组成影子内阁。1990 年 2 月 16 日,努乔马被制
宪议会选为纳米比亚的首任总统。同年 3 月 21 日,纳米比亚正式宣布独立。纳米比亚的独立,是纳米比亚人民在西南非洲人民组织领导下坚持民族
独立斗争的结果,也是国际社会,特别是非洲国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它是武装斗争与和平谈判相结合的产物,联合国在其独立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的独立标志着非洲大陆旧殖民统治体系的完全崩溃,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