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英国工党政府和法兰西第四共和国

英国工党政府的经济和社会改革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英国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地位遭到很大的削弱。英国战时军费开支达 250 亿英镑,国债由1939

年的 72 亿英镑增加到 1945 年的 214 亿英镑,仅欠美国和加拿大的债务就达

90 亿美元。战争期间为了支付军需供应,出卖了大部分海外投资,黄金储备

几乎枯竭。1946 年英国工业产量只等于 1937 年的 90%,出口贸易总值从 1938

年的 4.71 亿英镑下降到 1944 年的 2.66 亿英镑,战时国际收支逆差高达 40 多亿英镑。英国甚至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和自治领的债务国。由于自治领和殖民地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美国垄断资本向其大力渗透,英国与各个自治领和殖民地之间的关系大为削弱。战后,在声势浩大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冲击下, 旧的殖民体系日趋瓦解。英国的殖民地相继独立,走上了发展民族经济的道路。丘吉尔在 1947 年无可奈何地说:“我万分沉痛地看到大英帝国威望丧失和国运衰落。”

1945 年 7 月英国举行普选,工党赢得了绝对多数的席位,组成了以克利门特·艾德礼(1883~1967 年)为首的工党政府。战后第一届工党政府执政后,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医治战争创伤,稳定和恢复经济。战后英国经济状况的特点之一是国际收支发生危机。1945 年 8 月美国宣布停止“租借法”援助, 这意味着此后英国向美国购买商品必须支付现款。国际收支逆差的问题更加严重了,英国不得不求助于美国。1945 年 12 月签订了《英美财政协定》, 英国实际获得 37.5 亿美元的贷款,条件是实行英镑对美元的自由兑换和降低英帝国内部的特惠关税率,50 年内还清。英国政府满以为这笔贷款可以在五年内帮助其弥补国际收支逆差,到那时可以完成经济的重新调整,收支接近平衡。但是,1946 年夏美国取消物价管制,英国购买的美国商品价格猛涨, 使贷款的实际价值降低了 28%。贷款一年就花光了。到 1947 年英国爆发了严重的财政危机,英国仍需乞求美援来渡过国际收支的危机。

英国积极参加了马歇尔的欧洲复兴计划。从 1948 年至 1950 年,英国获

得援助总额是 23.51 亿美元的物资供应和 3.37 亿美元的贷款。马歇尔计划帮助了英国的经济恢复,出口有所增加,但贸易逆差依然存在。英国政府为了制止黄金外汇流失,改善其商品的出口条件,于 1949 年 9 月宣布英镑贬值

30.5%,一英镑价值从 4.03 美元降为 2.8 美元。英镑贬值使其购买力下降、国内物价上升和实际工资降低,但却有利于出口;大量美元涌入英国市场, 暂时缓和了美元不足的状况。朝鲜战争的爆发,帮助英国大大增加美元储备, 1950 年英国黄金和美元储备显著增加。

英国的出口贸易在战后头几年处于有利地位:战前的竞争对手德、日暂时无力参加竞争;英国的自治领大量购进战时买不到的英国工业品;许多国家,特别是英镑区国家都闹美元荒,愿意尽量多买英国货;美国对某些英国商品的需求也有所增加。英国利用这些条件大力发展出口贸易。1951 年英国出口额达 25.8 亿英镑,而 1937 年只有 5.22 亿英镑。1951 年英国出口额比

1938 年增加 79%。英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出口额中所占的比重从 1945 年的

7.41%,上升到 1951 年的 9.58%。出口贸易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英国工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早在 1948 年,英国工业总产量达到并超过战前的水平。英国工业生产指数以 1937 年为 100,1951 年达到 131。

工党在竞选期间,提出一项“民主社会主义”的纲领。工党政府上台后

即宣布进行新的实验,开始实行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社会改革, 其中最重要的是国有化政策和社会福利政策。从 1945 年 12 月起,工党政府先后将英格兰银行、电报和无线电事业、电力和煤气工业以及部分钢铁工业收归国有。政府没有无偿没收,而是给了国有化企业前业主和股票持有人以优厚的补偿。如英国煤炭工业设备陈旧,长期亏损,收归国有后矿主获得 4

亿英镑的补偿,超过了矿井原有价值。英格兰银行原资本总额为 1450 万英镑,国有化后该行股东得到的国家赎买证券高出市场价 10%。国有化工业部门的企业管理权,实际上仍然保持在资本家手里。原最大的煤业托拉斯“鲍威尔·杜弗林”的经理、煤矿主协会的首脑海恩德利勋爵被任命为煤矿管理局局长。1949 年委任国有化工业部门全国管理委员时,在 87 名委员中有 43 名是大资本家,9 名是政府官员,4 名是高级军官,9 名是专家和行政管理人员。到 1951 年工党政府下台时,国有化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 20%左右。煤炭、电力、运输等工业在国有化后都有所改善。到 1947 年煤炭工业已不需

要政府津贴,还上缴大量利润。铁路运输以前每年亏损达 1600 多万英镑,国

有化四年后,扭亏为盈,并且上缴了 9290 万英镑的利润。

工党政府除对一系列工业部门实行国有化外,还推行了一系列扩大社会福利的政策,要实现“福利国家”。1946 年 8 月通过的《国民保险法》规定发给新生婴儿、儿童教育补助金,失业、退休、工伤、疾病、怀孕、丧葬补助金,寡妇和老年人养老金,“从襁褓到坟墓”都受到社会保险。社会保险基金主要是由投保者本人和企业主定期交纳的保险费和国家预算拨款构成。1949~1950 年社会保险基金共 5.24 亿英镑,其中工人交纳的保险费占 35.3

%,企业主交纳的保险费占 33.4%,国家预算拨款占 26%,其他来源占 5.3

%。

1946 年 11 月,通过国民医疗保健制度,规定给予每个英国人免费享受医疗、药品、住院和护理等福利。实施这些措施的费用由国家预算支出。国家保健制度大大改善了国民的医疗条件,很受群众的欢迎。工党政府还发给食品津贴,以抑制食品价格上涨。1950~1951 年此项津贴为 4 亿英镑。政府在住宅建设和改善劳动条件等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英国国有化和社会福利政策的实施,促进了经济发展,扩大了国家收入,对改善人民生活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带来了财政开支增大,一些国营企业经营不善等问题。工党政府的经济和社会改革是有其积极的意义的。

法兰西第四共和国的建立及其经济的恢复 法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国民经济受到极大的破坏,经济损失达 14,000 多亿法郎,相当于战前三年法国全部生产的总值。1944 年秋法国解放时,工业生产只及战前 1938 年的 20%,农业只及 50%,法郎价值仅及战前的 1/6。战后的法国经常处于财政、经济和政治危机之中。法国为了重新控制其前殖民地,又卷入连续不断的海外殖民战争。法兰西帝国的日趋衰落,对殖民政策的意见分歧,更加深了这一时期法国政局的动荡不稳。

1944 年 8 月 24 日,戴高乐率领法军进入解放了的巴黎。9 月,他改组了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吸收共产党、社会党、激进社会党参加内阁。戴高乐还颁布了整编内地军的命令,并宣布解散共产党领导的“爱国民兵”。爱国民兵和共产党内部意见分歧。法共总书记莫里斯·多列士(1900~1964 年) 在莫斯科向国内广播,号召“全国团结”和“统一行动”,表示拥护戴高乐的领导。多列士随即返回巴黎,协助执行解散爱国民兵的命令。1944 年 12

月,戴高乐访问苏联,签订了法苏同盟互助条约。

1945 年 10 月,法国公民投票,反对恢复第三共和国。接着举行立宪会

议选举,法共获得 500 多万张选票,占有 152 个议席,成为第一大党。社会

党获得 142 席,皮杜尔的人民共和党获得 138 席。11 月,法共在临时政府改组中要求获得外交、国防和内政三个重要部中任何一个部长的职位,遭到戴高乐的拒绝。在新政府中,多列士任国务部长,另外四名法共党员担任国民经济、工业生产、劳工和军备部长职务。临时政府审判和惩办了法奸。维希政府首脑贝当被判死刑,后改判终身监禁。赖伐尔等 20 余人被处死,还有14,000 名维希官员受到惩办。

新议会推选戴高乐为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主席。但在制宪中,他反对多党制政治,主张法国建立超党派的总统制共和国。因此,在国家制度问题上,戴高乐同各政党的分歧日益严重。1946 年 1 月,戴高乐提出增加军费的提案,但议会一致通过社会党人提出的削减军事预算 20%的提案,戴高乐愤然辞职。他在国会中说:“我们的分歧在于对政府以及政府与国民代表机构之间的关系的总看法不同⋯⋯究竟要一个治理国家的政府呢,还是要一个拥有绝对权力的议会?⋯⋯我个人认为这第二个方案丝毫不符合我们所在的国家的需要,也不符合我们所处的时代的需要。”1 月 20 日,社会党人古安出任政府总理,多列士任副总理。4 月 19 日,立宪会议通过新宪法草案,规定建立一院制议会。5 月 5 日,公民投票否决了这一草案。

1946 年 6 月 2 日,举行第二届立宪会议选举,人民共和党成了议会第一大党,皮杜尔出任政府总理。新的立宪会议制定出基本符合人民共和党要求的宪法草案。10 月 13 日,法国举行公民投票通过了这一宪法草案。第四共和国宪法与第三共和国宪法区别不大,仍然采用两院制的议会制度。总统由两院(国民议会和参议院)联合选出,任期七年,不掌握实权。法国实行多党制,政府必须严格对议会多数派负责。11 月 10 日举行第一届国民议会选举,法共获得 185 席,再次成为第一大党。但资产阶级政党联合起来拒绝共产党组阁。1947 年 1 月,社会党人保罗·拉马迪埃组成包括五名共产党部长的联合政府。4 月,法国最大的雷诺汽车工厂三万多名工人罢工,法共支持工人的要求。拉马迪埃政府则对工人进行镇压,并以政策分歧为由,将共产党人排挤出政府。此后,法国政局动荡,政府频繁更迭。从 1947 年 11 月到

1954 年 6 月的七年多时间内,政府更换了 13 届。1954 年 6 月,激进党孟戴斯-弗朗斯就任总理。他解决了同越南的冲突问题,缓和了同突尼斯、摩洛哥的矛盾。1956 年 3 月社会党摩勒政府进一步承认了突尼斯、摩洛哥的独立, 但他无法平息阿尔及利亚的解放斗争,而连年的殖民战争又使法国财政枯竭,经济状况恶化。第四共和国陷入重重困境。

法国解放后,法国政府立即将战时与法西斯合作的企业收归国有。雷诺汽车公司、法国染料公司、电影工业和国营报业公司以及四大储蓄银行和保险公司均收归国有,信贷掌握在国家手中。从 1945 年 12 月起,法兰西银行成为国家银行。1946 年 5 月,正式颁布大规模“国有化”法令,对煤炭、电力和运输等基础工业实行国有。其中包括法国煤矿公司、法国煤气公司、法国电力公司、法国航空公司、法国大西洋航空公司等。到 1946 年底,国家占有股权在 50%以上的公司已达到 130 家。政府给予国有化企业原资本家大量补偿金。国有化企业管理权实际上仍然操纵在资本家手中。国家对国有化企业大量投资以促进工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946 年成立计划总署,莫内负责制定了第一个七年计划(1947~1953 年),重点发展煤炭、电力、钢铁、水泥、运输和农业机械等六种重要工业。国家对这些基础工业部门实行计划调节,以新技术装备并使之现代化。1947 年起,法国是马歇尔计划的主要受惠国,共获得 30 亿美元的援助。法国政府实行了国有化和莫内计划两大措施,并得到马歇尔计划的援助,战后初期工业生产恢复较快。到 1948 年,整个法国工业的产量达到战前 1938 年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