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自民党的长期执政与人民运动

50 年代中期,随着日本经济的恢复和日本垄断资本的重新复活,在政治上也出现了新形势。1951 年因对待日美安全条约的态度不同而内部发生分裂的日本社会党于 1955 年 10 月召开统一大会,重新实现统一,成为日本最大的“革新”政党,并在同一年的大选中获得了更多的选票和议席。日本共产党也于 1955 年 7 月召开“第六次全国协议会”(即党代表大会),批判“左”

倾冒险主义和宗派主义,结束了 1951 年以来的分裂状态,恢复了团结与统一。这样,在日本社会党和日本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日本人民为争取和平、民主和中立以及自身的利益展开了斗争。社会党和共产党各自的重新统一有力地推动了人民运动的发展。与此同时,为对付日益增强的革新势力, 稳定保守政权,在日本垄断资本集团的催促和推动下,自由党和民主党两大保守政党于 1955 年 11 月正式合并,成立了自由民主党。战后日本政治的基本格局,即保守的自民党同革新的社会党及共产党相对抗的政治体制由此而形成。

自民党是代表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它的巨额资金来源于垄断资本。但是,由于日本垄断资本内部分成不同的集团,因此,自民党内部也分成许多派,最多时到过 12 派。各派均与一定的垄断集团保持联系,而且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倾轧,呈现出既相互联合又相互斗争的错综复杂的局面。自民党内的这种派别体制尽管弊端很多,但是,每个派系都可看作“半个政党”,这就为自民党本身进行一定范围的政策调整提供了灵活性。不满现行政策的人往往可以从自民党的派系斗争中找到出路,从而使自民党有可能在战后历届大选中保持优势而长期执政。

五六十年代自民党各届政府的政策虽有差异,但其基本政策则是相同的。在经济上,素有“股份公司”之称的历届内阁都倾注全力抓经济建设, 政府的政治、军事、外交、文教等政策无不服务于经济建设,政府广泛而深入地干预经济生活,推动和扶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在政治上,自民党政府采取敌视人民的政策,通过制定各种法律和法令, 压制人民群众的斗争,践踏人民的民主权利。1956 年 10 月,自民党政府制定“勤务评定制度”,对教员强制推行考勤,以恢复统制教育,限制学校教职员工参加政治斗争。1958 年 10 月,岸信介政府又提出《警察职务执行法修改草案》,扩大警察干涉权,以强制拘留、搜查、审讯等手段对付所谓“紧急事态”,制止公众集会,因此激起广大民众的强烈反对,结果这个法案未获通过。1961 年和 1962 年自民党政府提出的《取缔政治暴力法案》和《关于保持民主秩序的法案》也因遭到广大人民的反对而被否决。1964 年,为镇压工人运动,自民党政府又以消灭街头暴动为名,提出《暴力行为处罚法案》, 最后由国会通过。法案规定,对“使用枪炮及刺刀之类所进行的伤害行为” 及“未遂”案件,要和一般伤害行为加以区别,而课以重刑。

自民党政府还妄图开倒车,图谋修改战后制定的《日本国宪法》,特别是修改第九条关于日本放弃战争权的条款。自民党政府于 1957 年成立了“宪法调查会”,进行修改宪法的准备。1964 年 1 月,自民党决定全力开展“以在国民中造成修改宪法的舆论为目的”的运动。同年 7 月,“宪法调查会” 向自民党政府呈交报告书,提出修改宪法的意见。1965 年 1 月,“宪法调查会”又制定了《宪法改正纲要》。因广大人民和各阶层人士的反对,自民党

政府企图修改宪法的目的始终未能达到。

1952 年 4 月,旧金山和约和日美安全条约生效后,日本虽在形式上获得独立,但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仍受到美国的控制,而日本政府也极力追随美国。 1950 年 6 月,朝鲜战争爆发。7 月,日本政府根据麦克阿瑟的指令,建立了 75,000 人的国家警察预备队。1952 年 8 月,吉田内阁又成立保安厅,10 月,把警察预备队改称为保安队,扩充兵员,人数达 11 万人,同时将海上警备队改称警备队。1954 年日本和美国签订《共同防御援助协定》。同年,日本政府把保安厅改为防卫厅,将保安队改为陆上自卫队, 警备队改为海上自卫队,并新建航空自卫队。于是,在自卫队名义下,日本的陆、海、空三军正式建成。1958 年至 1971 年,在美国的支持与帮助下, 自民党政府实施了三次扩军计划。到 1971 年陆上自卫队的兵力达 17.9 万人,

海上自卫队舰艇达 14.4 万吨,航空自卫队拥有飞机 940 架。

50 年代中期日本经济已经恢复,并开始发展,日美关系也随之出现新的变化。1954 年 12 月上台的鸠山内阁提出“自主独立外交”方针,主张对美国采取“自立”态度。1956 年鸠山内阁同苏联恢复了外交关系,随后日本又加入联合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重返国际社会”。此后,日本又向美国提出要求,希望修改日美安全条约,改变日本片面履行义务而不享有权利的地位。从 1958 年 10 月开始,经过一年零三个月的谈判,日本和

美国于 1960 年 1 月 19 日在华盛顿签订了《日美共同合作和安全条约》,以代替旧的日美安全条约。这个新条约加强了日美军事同盟,扩大了两国的合作范围。条约规定:“缔约国每一方都认识到,在日本国管辖下的领土上(不包括北方领土和冲绳),任何一方发动武装进攻都会危及本国的和平与安全”,并且宣布将按照自己的宪法规定手续采取行动,以应付共同危险,“为了对日本的安全以及维持远东的国际和平和安全作出贡献”,美国的“陆军、空军和海军被允许使用在日本的设施和地区”。这个新条约还删除了原来旧条约中有关镇压日本国内暴动和骚乱等不平等的条款,并使日本得到使用条约的自主权。日本政府宣称:这个新条约使“日美关系进入新时期”。

1961 年 6 月,池田勇人首相同美国总统肯尼迪发表联合公报,决定成立“日美贸易经济联合委员会”,每年定期举行部长级会议,并在经济、科学、文化、教育方面加强合作。在日美首脑会谈中,美国总统第一次称日本为美国的“平等伙伴”。这表明 60 年代后,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日本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外交的自主性也逐渐增强,日美的矛盾亦日趋加深。1968 年 4 月,日美签署协定。6 月,将小笠原群岛归还日本。1969 年 11 月,日本首相佐藤荣作访美,同美国总统尼克松就双方自动延长新日美安全条约和美国把冲绳岛行政权归还日本达成协议。1972 年 5 月 15 日,美国把冲绳岛的行政权正式移交日本,但是保留了驻军权。

五六十年代,日本政府一直追随美国,敌视中国。1952 年 4 月,吉田内阁非法与台湾当局签订“和约”,双方建立了“外交关系”。后来,经过日本人民和日本一些有识之士的努力,日中开始了民间的贸易和人员往来。1957 年 2 月,岸信介上台后更加亲美反华,他公然表示“赞同”台湾当局“反攻大陆”,声言台湾当局“如能收复大陆,我认为是非常好的”。为此,极力阻挠中日关系的发展,千方百计破坏中日民间贸易,1958 年 5 月纵容暴徒在长崎制造侮辱中国国旗的事件,致使中日间的往来中断。1960 年池田上台后虽然恢复了中日往来,但其敌视中国的政策并未从根本上改变,甚至鼓吹“台

湾归属未定”论。佐藤内阁也积极追随美国,参与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活动,并大肆向台湾进行政治渗透和经济扩张。

五六十年代广大的日本人民为反对美军占领和设置军事基地,反对日本垄断资产阶级的统治和自民党政府的反动政策,争取民主、和平和独立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旧金山和约生效后,日本人民反对美国对日本的干涉和控制的斗争已成为人民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1952 年 5 月 1 日,全国 300 万民众在各地举行

集会和示威游行,反对旧金山和约。东京有 40 万人参加示威。当游行队伍进入皇宫广场时,遭到军警的血腥镇压,当场打死 2 人,300 多人受重伤,1000 多人被逮捕。这就是战后日本历史上有名的“流血的五一节事件”。

按照日美安全条约和日美行政协定,美国在日本国土上建立了许多军事基地,成为“国中之国”,美军官兵在这里横行霸道,引起日本人民的强烈不满。于是,各地掀起反对美国军事基地的斗争。1952 年 11 月,石川县内滩村农民为反对美军建立打靶场,在野外静坐示威达百日之久。群马县妙义山地区的农民反对该地区基地化的斗争坚持了两年多,最后迫使美军放弃在这一地区建立基地的企图。 1956 年东京都砂川町的农民反对征用土地用以扩建美国空军基地。他们同工人、学生联合起来,展开斗争,多次抵制政府官员强行测量土地,甚至同警察发生流血冲突。冲绳是美军在日本的最大军事基地。冲绳人民为反对美军侵占土地,展开保卫土地的斗争,1956 年 6 月20 日,冲绳全县 64 个市町村中有 56 个市町村召开反对征用土地的居民大会。

1958 年 10 月日美两国在东京举行会谈,准备修改日美安全条约。为此,

日本人民高举反美爱国旗帜,于 1959 年和 1960 年举行反对修改日美安全条约的斗争。工人、农民、学生、市民、文化界、宗教界人士和中小企业主踊跃参加,他们以集会、罢工、游行示威、签名等形式开展斗争,先后发动 23

次全国统一行动,参加者达 1.1 亿多人次。1960 年 1 月 16 日,为阻止首相岸信介赴美签署新的安全条约,90 万群众在羽田机场举行大规模抗议示威, 并同警察发生激烈冲突,多人被捕。在此之后,出现大规模的向国会请愿活动,仅 4 月 26 日一天就有 10 万人参加,这期间向国会递交的请愿书已达 1400 万份。岸信介不顾举国抗议,悍然同美国签订了《日美共同合作和安全条约》。5 月 19 日夜里,为延长国会会期和批准条约,岸信介政府竟动员 6000 名武

装警察包围国会,让 500 名警察进入国会会场,强行延长国会并批准条约。岸信介政府的卑劣行径使广大群众怒不可遏,大批游行队伍涌向国会和美国大使馆,30,000 名示威者还包围岸信介首相官邸。6 月 15 日全国组织了第十八次统一行动,东京有 150 万人到国会前游行示威。群众斗争达到最高潮,

终于迫使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取消了原定 6 月 19 日访问日本的计划。在声势

浩大的群众斗争的冲击下,岸信介内阁于 6 月 23 日宣布辞职。

60 年代中期以后,日本人民继续开展斗争,反对美国在日本部署核武器,反对延长日美新安保条约。

日本人民和各阶层的有识之士始终坚持日中友好,自 50 年代初起就先后成立致力于日中友好的民间组织,并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批评自民党政府的反华政策,积极促进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推动日中友好的发展,为恢复日中邦交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为实现两国关系的正常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六十年代,日本人民还展开斗争,反对垄断资本的统治和自民党政府提出的反动法案,维护自己的民主自由权利以及经济权益。

1958 年为反对《警察职务执行法修改草案》,社会党和日本工会总评议

会等 390 多个团体组成“反对‘警职法’国民会议”,组织全国统一行动。

11 月 5 日,日本工会总评议会组织工人举行 24 小时大罢工,参加罢工和工

厂内集会的人数达 100 万人,各界参加统一行动者达 400 万人。结果,岸信介政府被迫放弃这个反动法案。1961 年 5 月,日本的工人、学生、妇女、文化界等各界人士又展开反对《取缔政治暴力法案》的斗争。6 月 3 日,全国有 450 多万人参加统一行动,当众议院审议这个法案时,10 万人的抗议队伍涌向国会,终于使这个法案作废。接着,日本人民又于 1962 年掀起反对《关于保持民主秩序的法案》的斗争。

日本工人阶级为提高工资、改善劳动条件和保障就业,从 1955 年起展开全国性的春季斗争(简称“春斗”)。1956 年官公厅工会参加斗争,并成为主力,形成了大规模的春季斗争。同一年,工人阶级还展开“秋季提高工资斗争”(简称“秋斗”)。以后每年日本工人阶级都进行“春斗”和“秋斗”, 以提高工资,改善自身的经济状况。1962 年,“春斗”达到高潮,这一年曾举行七次大规模的全国统一行动,有 1600 万人次参加。

60 年代以后,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出现了工业地区人口过度密集、用地不足、工业用水紧张、交通拥挤、房荒严重以及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于是,广大城市居民展开反对环境污染、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居民运动”。据统计,70 年代初全国各地的居民团体已达 6427 个。农民和沿海的渔民也展开斗争,反对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