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讨论中美关系史

田家英这个名字,解放战争初期我就知道了。他的《民国以来大事年表》那时已经由延安传入华北解放区。同他头一次见面是 1948 年 9 月在平山西柏

坡村, 1947 年秋天,我利用养病时间写完了《美国侵华简史》初稿,一直

搁在手里。 1948 年 8 月,北方大学从山西潞城经河北邢台再迁到正定与华北联大合并,组成华北大学。《简史》初稿也随即送清华北局审查。解放区出书没有什么规定,我和范文澜同志都觉得这个稿子仓促草出,送请上面审查一下很有必要。不久接到华北局宣传部长周扬同志回信,说稿子要请在中央宣传部工作的陈伯达看,已经转往中央机关驻地西柏坡,我可以自己去接头。艾思奇同志这时由中宣部临时派在华北大学兼职。他担任研究部副主任、党支部书记,我是副书记。艾思奇给陈伯达写了一封信,介绍我去当面听取意见。又附一张便条,请田家英同志给予帮助。正定县城到西柏坡一百二三十华里。我带了一个通讯员,骑马快行,第二天上午 9 点多钟即到达目的地, 西柏坡村子很小,最详细的军用地图上也没有标识。村子北倚山岗,南对乱石河滩,一色矮墙上顶农家住舍。有些小院子看来是新盖的,农民不住在里面。我很快找到了陈伯达和田家英同住的小院子。他们似乎知道我要来访。陈伯达说,《简史》稿子田家英看过,他会讲需要如何修改。要我在那里先住下,工作和生活由田家英安排。家英派人引我到相距几百米的东柏坡村, 与翻译家石盘住在一起,下午就开始工作。一连 6 天,先后访问王炳南、柯柏年等几位同志,想从他们那里搜集资料,不过并无所获。中间陆定一同志找去谈话一次,以示鼓励。家英一同前往。

《简史》稿缺乏原始资料。清末以前的部分还能利用《李鸿章集》、《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等书,越靠近现在的部分,越找不到第一手资料。叙述又有简单化和不确切的地方。家英对书稿的意见也集中在这两个方面。为了资料问题,他特地与主管档案的同志接洽,让我看了当时属于机密的赫尔利在延安与毛泽东谈话的记录。书上最初关于赫尔利来华的一段,就是根据那个记录叙述的,不过没有列举五条协议全文。后来修订,依据《中美关系》白皮书引上全文,其他照旧。稿子不久又由艾思奇看过一遍。最初出版的人民大学本和新华时事丛刊本载有范老主持修改的《前记》,那上面说,“本书原槁曾请几位同志审阅,得到很多指正,⋯⋯”这“几位同志”就是田家

英、艾思奇两位。与陈伯达几次见面,他每次都发一些议论,如说做研究工作要多读理论书,多读资料书;文章要改十遍,靠自己改,等等,对于书稿本身没有讲什么话。

家英给我的观感是盛年英俊,气字开朗。待人处事老成练达,富有才华而绝无锋芒。熟悉毛泽东著作和党的文献,谈论问题实事求是,不带教条气。进到北京以后,我们的接触增多。他最初给我的观感没有改变,而是更加充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