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筹备近现代史学术讨论会

近现代史学术讨论会从 1964 年春天开始筹备,同年 6 月在北京民族饭店举行。中心是开展社会调查,推动近现代史研究。家英积极参加筹备,并准备在会上作一个关于加强现代史研究的报告。但开会前两个星期他出差去外地,而且地点经常变换,从这个省市到那个省市。每换一个地点,我们都电话联系。散会那天下午他赶回北京,晚上向与会者讲了两个钟头的活。因为租用的会场已经满期,讲话地点临时安排在民族文化宫西头地下室。他和周扬的讲话,当时都根据录音整理出了打印稿,“文化大革命”中作为批判的

靶子使用过。最近查遍档案,已经没有留下一点踪影。有的同志能够回忆起某些内容,但残缺不成片断,无法详其精髓了。 1966 年 5 月我又去过那个地下室一次,在那里,康生主持、张春桥宣布一项决定:所有刊物,只要当天没有发行的,一律要刊载姚文元的《评三家村》,不照办者自己负责。疾言厉色,杀气腾腾,会场为一种邪恶气氛所笼罩。我是替代黎澎去参加会议的。当时,我脑子里闪过田家英讲话的情景,但不容许思索下去。

1964 年春节前不久,家英和我还发起过一个小的集会,祝范文澜同志 70

寿辰。参加的有王冶秋、黎澍等七八人。每人掏人民币 5 元,在四川饭店聚餐一次,谈话中,家英讲,他正在收集当代名人书信手迹。不是要一般书信, 只要写给他的亲笔信,而且是要毛笔写的。毛主席、朱总司令、其他领导人、名人,写给他的毛笔信都有了,但没有范老的信。他想最近写信给范老讲点什么,希望得到一封毛笔回信。学术界其他知名人士的信他也打算收集一些。那次集会没有人作学术讲演,也没有发表什么文字。但那是田家英参与的学术界的一次集会,表明他与学术界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中国革命队伍里的知识分子,才能出众者不知凡几。他们的建树有异, 原因自然非止一端。一个人的优秀杰出,并不取决于他的才能禀赋,而取决于他的志向理想、坚强意志、不断追求新的境界。我说田家英是革命知识分子中的出类拔萃者,主要是指的后边这个方面。1948 年我们在西柏坡头一次见面,他住的两间小屋空空荡荡,工作案右侧上墙上贴的一条毛边纸大字条幅引起了我的注意。条幅上写的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上讲成大事业、大学问者要经过三种境界的那段话:“昨夜西风调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惟淬,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王国维那段话别人也有引用的,各人欣赏的角度、切合程度不会一样。田家英那时引用它,自然是表示他强调一个革命者要有恢宏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奋力追求精神。他自己的思想境界与风格也从这里得到了体现。愈到后来,他愈加淬砺奋发, 为人为学,晓然矗立,足以称为革命知识分子中的一位典范人物。王国维说的“众里寻他千百度”,是辛弃疾某词中的一句话。回忆家英,我不禁反复吟味这句话,觉得他尽管在学术上没有留下很多著述,却是一位值得千百度寻找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