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泪俱下的讲演

毛主席在信上提出要作比较调查,即调查一个好的生产队,再调查一个坏的生产队。我们调查了比较好的富阳的五星大队以后,转到差的环二大队, 没有经过县里的安排,我们是通过一个在五星队乞讨的孩子了解到一些情况后去的。田家英在调查访问时,偶然遇到一个十多岁的孩子在乞讨,他当时

就把这个孩子作为访问对象,从这个孩子口中,了解到他讨饭的原因以及他家乡的困难情景。在田家英的倡议下,以这个孩子提供的情况为线索,调查组跟踪转移到富阳环山村的环二大队进行调查。

环二大队是个落后队,调查组的同志在这个队调查期间,心情是非常沉重的。由于口粮短缺,男女老少一致反映饥饿使他们无法生产。我们进村后, 逐户串访,相迎的每张脸,几乎都是两腮塌陷,眼大无神,接着便是一阵诉苦或哀号;看看他们的家里,不仅生产资料所剩无几,就是生活资料也当卖一空,有的床上仅有一床破被甚至是一张草席⋯⋯我们走访一次,不知要流多少眼泪。田家英告诉我,他走过多少农村,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惨相,像遭过一场洗劫后的情景。在这个大队里不仅没有看到耕畜,而且全队没有一只家禽。当食堂开饭的时候,人们眼巴巴盯着的是大锅里的稀粥。因为每人每天平均只有 4 两或者 3 两米。当调查组的同志们端起自己的稀粥时,一口也吃不进,并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在我们面前一群孩子正伸出他们的空碗,你怎么能咽得下?!只好把粥分到这些空碗里。大锅粥无法填饱群众的肚子, 不少人靠做绿肥用的红花草充饥。这个队,群众的生活是这样状况,可以想象它的生产已难以为继。生产队长是个老实农民,他虽然每天照例喊人、派活,但响应者寥寥无几,因为主要劳动力已经弃家外出,一往江西,二往外村,有的另谋生路,有的出去讨饭。据调查, 1960 年,一个劳动日值只有

0. 0302 元,农民说,还抵不上一支香烟。结果是,劳动一年,只有 2.53 元钱,换不回口粮。全队 224 户,弄得户户倒挂,都成了欠债户,全队共有人口 803 人,人均欠债 48. 18 元。连续 3 年没有一个姑娘嫁到这个队。

为什么地处“鱼米之乡”的富春江流域,竟然出现了这样的生产队呢? 调查表明,主要是“五风”危害的结果,当口粮发生严重不足时,仍然虚报余粮,增加征购数量,群众到野外自寻野果野菜充饥时,个别负责干部不仅不向上级反映真实情况,反而认为是“往人民公社脸上抹黑”的“捣鬼行为”, 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进行严厉批判,以至发生吊打群众的事件。这样, 引起了群众的极端不满,情绪非常低落。

调查组的到来,牵动了全体社员,引起了广泛的议论。我们很快变成了群众的亲人。在召开的社员大会上,连久病不起的老人,也被人扶到会场, 每个调查组的成员都被围得紧紧的。当田家英在会上讲话时,多少双渴望的眼睛盯着他。他首先说,我们来自北京,是中央机关的工作人员,对不起各位父老,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好,使大家挨饿了!他十分激动,满脸泪水,仍然大声说,共产党的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务员,只能老老实实地为人民服务, 没有欺压老百姓的权力!人民群众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人民群众的疾苦,就是我们的疾苦。你们的情况,我们了解了,诚恳地接受你们的委托, 我一定及时地向党中央、向毛主席反映群众的呼声,反映这里的真实情况。目前的困难总是可以克服的,总是有办法克服的,当干部的遇事要和群众商量,要和群众一起克服困难,我相信会好起来的。这时,会场由寂静变成了欢呼,几乎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泪珠。一位老人以发自内心的深情说:“这才是毛主席身边的人呐!”田家英气愤地斥责了曾经打骂过群众的干部,说这不是共产党的作风。他答应负责将这里的问题向县委和省委反映,并建议采取急救措施,恢复这个队的生产,解决群众生活困难问题。他特别在会上宣布调查组成员的姓名和他们在北京的地址,以便同社员联系,也使社员放心。散会时,群众说,多少年没有听到过这些“暖心的话”了!多少人争着

同他拉手,抚摩他的衣服,依依不舍,久久不散。

在“文化大革命”以前的几年里,我们经常收到环二大队社员的来信, 详细地介绍我们走后环二大队的可喜变化,既谈他们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 也谈他们遇到的问题和打算解决的办法。环二大队很快地摘去了落后的帽子,跨入了先进的行列。在“文化大革命”中,他们仍然热情洋溢地写信来。可是,他们哪里料到当时我们已无法同他们继续来往了。一直到“四人帮” 被粉碎,报纸上公布了田家英追悼会以后,环二大队的社员们方同我取得了联系。他们一直怀念着田家英同志,特向田家英夫人董边同志索取遗像,以示永久的怀念,他们永远也不会忘记曾经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的这位“中央机关的工作人员”!